從技術角度來看,液晶投影儀的興起主要是內部關鍵部件LCD。由于筆記本電腦和便攜式DVD隨身聽的大量應用,LCD受到重視,技術也逐漸成熟。原本傳統的CRT三投影機用于大屏幕投影,但從1990年開始,由于LCD量產技術的突破,分辨率和亮度大幅提升,自然LCD投影機的質量遠遠超過CRT三投影機,從而成為大尺寸顯示器的主流。
液晶投影的基本原理是利用LCD液晶模塊對光源發出的彩色光進行調制,投射到屏幕上。為了準確地投射出圖像的顏色,需要將光源的顏色分離成R、G、B三種顏色,然后組合起來,用投影鏡頭投射到屏幕上。液晶投影儀分為兩種:不能連接電腦的視頻型和可以連接電腦的數據型。它們根據觀看者與屏幕的位置不同,可分為前投式和后投式兩種(與屏幕一體),又因使用的液晶面板數量不同,可分為單片式和三片式兩種。
投影在家里已經用了十幾年了。2006年底,我買了一臺自己的投影儀明基PE5125,一臺分辨率為858*480的DLP投影儀。在經歷了大屏的震撼后,我對小屏電視不再感興趣。從此,投影機取代了電視機,成為我看電影電視的主要設備。
電子鏡頭
(1)這個鏡頭是普通的工業鏡頭,需要手動調節瞳孔焦距。機器安裝后,手動調整大倍率和小倍率時,圖像同樣清晰。銳度無法調整的視為不良品,調整后有抖動等不穩定因素的也視為不良品。
(2)檢查同軸度,即從大倍率到小倍率拍攝的圖像在同一位置,不能偏移或偏移太多,視為次品,必須重新更換鏡頭。
(3)光學放大倍數為0.7-4.5倍..
(4)根據校正塊和實際物體的成像反射來解釋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