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歷豬年的到來,在困難和忙碌中努力了一年的農機行業也迎來了難得的平靜時刻。然而,有這樣一家農機產品生產企業,春節期間并沒有停止忙碌。
某企業老板春節期間親自飛往美國,催促采購的播種機排種器盡快發貨;工廠流水線上的工人能放假休息,是一種奢望。他們30歲還在加班,正月初四開始生產。
這是重型免耕播種機廠商延續2018年熱銷趨勢,并有望在2019年繼續逆勢飆升的縮影。
2018年,保護性耕作關鍵設備重型免耕播種機的表現可謂是農機市場寒冬中的“暖寶寶”,各廠商幾乎一致同比增長,不少廠商的產品更是“一機難求”。吉林康達農機有限公司、北京德邦大衛有限公司都創造了免耕播種機產銷量翻番的驕人業績。
分析展望2019年免耕播種機市場,政策、市場、環保、天氣、偏好是其持續繁榮的五大原因。
第一個原因:政策支持。根據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新三年(2018-2020年)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免耕播種機作為各地優先補貼的農機品種,應予以補充。2018年12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業機械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大力支持保護性耕作技術和機械裝備的推廣應用。
吉林省委、省政府提出將玉米秸稈覆蓋保護性耕作技術作為全省推廣的五大農業新技術之首,省農業農村廳、財政廳制定了《玉米秸稈覆蓋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實施七年意見》。2019年將安排3億多元財政資金,對該技術實施435元/hm2(29元/畝)的運行補貼。
在黑龍江省實施的“一轉兩免”秸稈還田技術方案中,還規定給予作業補貼,特別是2019年繼續將二行免耕播種機納入購置補貼范圍,對于作為二行免耕播種機需求量大的省份之一的黑龍江來說,這是一項重大利好政策。
第二個原因:市場需求。免耕播種機,特別是適用于北方春玉米種植和生產區的重型免耕播種機和保護性耕作技術,在近兩年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的嚴重干旱中,表現出比對照田更好的綜合抗旱性。產量和經濟效益優勢突出,成為保護黑土地“地上藏糧,技術藏糧”的樣板田,在當地起到了良好的推廣輻射作用。
使用免耕播種機已經成為農民播種的首選,免耕播種機有工作;積極購買和更新免耕播種機是農民農機投資計劃的重點,越來越多的農民購買免耕播種機。
第三個原因:環保治理。重型免耕播種機的主要部件,除指形排種器外,主要產自河北等地。由于京津冀地區環境綜合整治,部分不達標的農機配件生產企業采取關停整頓或減產措施,使得免耕播種機配件產能不足,訂貨周期延長。
免耕播種機零部件供應得不到保障,導致免耕播種機生產廠家生產能力受到制約,難以按計劃調度整機,生產數量有限,導致供不應求的現象。
第四個原因:嚴重的春旱2018年入冬以來,北方春玉米種植區較為干旱,農田普遍裸露,土壤墑情極差。免耕播種機抗旱播種是保證農民高產的重要手段。
第五個原因:購買偏好中國農村生產、生活方式和購物的傳統習慣主要依賴于鄰里之間的相互觀察和學習,這也影響了農民對購買和選擇農業機械的偏好。當一個村有相當數量的農民購買使用免耕播種機,就會產生很強的輻射帶動效應,其他農民積極跟風,紛紛購買使用。
這種情況出現在2018年,2019年呈現擴大蔓延的趨勢。在許多情況下,一個村莊同時增加了幾十臺免耕播種機。這也是2019年免耕播種機市場銷量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