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繪儀器在使用和存放過程中,除了霉變,還經常會有光學零件起霧,影響儀器的正常使用。因此,可以根據光信號起霧的主要因素采取預防措施。
一、防霧措施的設計和使用
A1。設計儀器時注意防霧。應加強儀器結構的密封性能,保證儀器在高溫或低溫下密封性能不會降低,防止漏氣造成水基霧。設計者應充分注意選擇化學穩定性好的光學玻璃和材料,為防霧打好基礎。
A2。在制造和維修過程中注重清潔生產。裝配和維修車間應保持清潔,嚴格遵守操作規程,仔細擦拭光學零件。禁止用手直接觸摸和拿取光學零件。夾持光學零件的工具應脫脂,擦拭光學零件所用的輔助零件,如藥棉、布、乙醇、乙醚、碘酒、與光學零件接觸的有機墊片等應嚴格脫脂,控制脂肪含量。
A3。減少儀器內部的水蒸氣,防止水蒸氣凝結在玻璃表面。盡可能在干燥條件下組裝儀器或干燥組裝好的儀器,如充入干燥氮氣或空氣并放置干燥劑。儀器在使用和庫存過程中,使用環境和倉庫的相對濕度應盡可能控制在6%左右。對于現場儀器來說,在使用過程中很難控制濕度。使用后應放在通風、陽光充足、干燥的地方,儀器箱內應放干燥劑,并注意密封,及時更換干燥的硅膠干燥劑。在潮濕環境下,室內使用的儀器,如校正器、復讀機等,用后要及時取出。
A4。合理選擇和使用潤滑脂。防塵脂和光學儀器用潤滑脂是揮發性低、化學穩定性好的材料。在光學儀器的金屬部件上涂抹油脂時,先將部件清洗干凈,待汽油揮發后再涂抹油脂,涂抹要均勻但不要過多。禁止在距光學部件10-15毫米范圍內涂抹潤滑脂和防塵脂,以防止油擴散產生油霧。
A5。提高光學玻璃表面的化學穩定性。通過化學鍍膜或真空鍍膜,在玻璃表面鍍上一層疏水膜,提高玻璃的化學穩定性,增強玻璃的耐腐蝕性,減少起霧。為了減少水霧對觀察的影響,可以在物理性質明確的透明偽親水膜上涂上親水材料,使水霧完全分散,均勻分散在膜層中,不影響觀察。當大氣干燥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