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關于微波加熱的機理討論很多,大多是從傳統的電磁波物理理論來解釋,可以簡單描述為:在微波的輻射下(在電場的作用下),轉向偶極矩發生變化,由于摩擦產生熱量。在微波加熱的情況下,熱量來自分子本身,這與傳統的加熱方式明顯不同——熱量來自熱源,通過物質的熱傳導。微波加熱有以下顯著特點:
1)與傳統加熱法相比,有機溶劑用量少,甚至可以不用有機溶劑。
2)導熱對流性能差的物質可以在短時間內加熱,均勻性更好;
3)可選擇性加熱靶材,加熱效率高,節約能源;
4)可以選擇性加熱熱損失系數大的材料。
5)導熱差、幾何形狀不規則的物質可以在短時間內加熱;
6)溫度可由感應器控制,提高反應自動化程度;
7)密閉加熱可以進行壓力反應,排除空氣干擾。
微波和化學合成
微波技術在化學合成中的應用可以追溯到1986年,加拿大的R.Gedye等實驗發現,微波輔助化學合成的反應速度比電加熱、油浴加熱等傳統加熱方式大大提高。此外,微波反應因其高重現性、環保性和高選擇性而受到廣泛關注。自20世紀90年代后半期以來,關于微波合成的報道逐年上升,至今已有1000多篇相關報道。事實上,幾乎每一期有機合成的代表性雜志都有關于微波合成的文章,比如《四面體快報》、《Synle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