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多數民族都是農耕民族,有著悠久而豐富的農耕文化。各民族的農耕活動不僅是農耕的勞動過程,還體現了獨特的文化特征。這些年來,大多數舊農具都慢慢消失了。
漢朝第六年,河湟谷正式納入中原王朝版圖。受漢族先進文化的影響,其經濟逐漸轉向畜牧業和種植業。
在后來的朝代更替中,大量漢人遷入河湟谷地,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也傳了進來。此時,鐵力牛耕和“戴天法”開始出臺,為河湟流域改牧為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新的歷史時期,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城鎮化的推進,河湟地區的農業發展也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時期,規?;N植和特色農產品種植得到了推進。所以在機械化普及的今天,很難再看到這些農耕文化留下的舊工具和物件,意義重大。
車輪
耕田時套在騾子或驢脖子上的護具,樂都方言叫抱脖。
裝大米的籃子
從左邊開始,有牛毛做的口袋,牛皮做的繩子,木制的播種機和犁頭。
牛毛制成的氈大衣
用牛羊毛織成的夾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