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7日,由農業農村部保護性耕作研究中心、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主辦,洛陽新樂機械裝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洛陽新樂)協辦的“小麥玉米兩熟區玉米秸稈還田及小麥免耕播種機械化技術研討會暨現場示范”在洛陽成功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農業農村部相關領導、相關行業協會專家近200人出席。洛陽新樂董事長徐淑玲女士出席會議。
27日上午,研討會順利召開,會議就秸稈還田、少耕或免耕播種等問題作了相關報告。保護性耕作是近年來國家大力推廣應用的一種新型耕作技術。它主張用大量秸稈殘體覆蓋地表,將耕作減少到種子能發芽的長度。秸稈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增加農業產量和收入,還可以很好地遏制秸稈焚燒造成的環境污染和危害。而少耕種植可以改善土壤耕性,增加土壤有機質,蓄水保墑,增產增收。保護性耕作將是未來中國農業發展的方向。
會后,全體與會人員來到孟津縣白河鎮觀看了相關播種設備的演示。本次示范的播種機大多是小型免耕播種設備。其中,洛陽新樂作為協辦單位和參展企業代表,攜新樂興隆2BMQF-8/16、2BMQF-7/14、2BMQF-6/12全還田防纏繞免耕施肥播種機亮相示范現場,引來人們圍觀的贊許。
該系列播種機是旋耕刀的換代產品,是圍繞農業農村部提出的保護性耕作技術開發的新型播種機。它具有以下優點:
雙工操作,一次完成
該系列機器可一次性完成切碎、開溝、滅茬、分茬、碎土、播種、施肥、覆土、鎮壓等多道工序,實現秸稈免耕施肥播種。破土面積小,耗電量比普通機具低20%,為保護性耕作提供了先進的技術支撐。
有效分離土壤秸稈,解決秸稈禁燒問題。
利用秸稈與土壤比重差的原理,將播種溝內的秸稈與土壤分開,避免了苗帶處秸稈與土壤的混合,使種子種植在溝內的精制凈土中,為種子發芽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保證了出苗率,避免了黃苗、吊苗、死苗現象。秸稈分離后覆蓋少量土壤,通過自然風化有效降解。同時加速腐爛,豐富土壤肥力,起到阻燃禁燒的作用,從根本上消除秸稈焚燒造成的空氣污染。
纏繞,不堵塞
利用切碎功能,有效解決了秸稈纏繞、堵塞、切碎困難的技術難題,使苗帶處的秸稈和根茬在切碎后的后壟上分離,溝內凈化干凈的土壤有利于播種,不會出現坨苗、缺苗、斷壟現象,保證了出苗率。
小壟溝播種
開溝切碎原理能滿足保護性耕作的要求,采用小壟溝雙行播種,節水蓄水保墑效果明顯,特別適用于旱作農業地區。
寬窄行播種
采用雙室雙管排種方式,利用農藝邊際優勢原理,采用寬窄行農藝。采用加密秧帶播種,既能降低種植土地成本,又能提高播種質量和均勻性,機具田間通過性不受影響,促進農作物增產。
探索土壤濕度播種
采用小壟溝播種方式,圓盤鋸齒刀可以在開溝的同時將地表沒有水分的干土挖起并甩出,使農作物的種子可以種植在水分好的位置,利用粉碎的秸稈可以有效地保護水分和地溫。灌溉時節水,抗旱性強,降低養殖成本,增產增收。
多功能種植
通過對機器部分部件的拆卸和調整,可以種植小麥、玉米、大豆、花生、油菜、谷子等作物。根據該機的模型,裝配廠家提供的精密播種機總成,巧妙利用小麥免耕施肥播種狀態下開溝、分茬的優點,以開溝器、種肥箱、傳動機構、機架、壓輪為工作系統,實現多功能種植。
適時開始播種
它可以實現收割和播種同時進行,利用鋸齒刀切割和還田以及水分的優勢,用玉米聯合收割機收割后可以實現適時免耕播種,不耽誤農時。節省整個大田栽培時間,延長玉米生長周期15-20天。它能很好地促進玉米作物的增產,為玉米種子的機器收獲創造了條件。實現了玉米和小麥收割播種時間的合理優化,減輕了農民負擔,具有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硬茬起壟質量好。
對于免耕播種的硬茬起壟,只需在原機上更換相應的刀具,增加挖掘量,加覆膜機即可起壟,耗電少,碎土效果好,起壟質量好,解決了免耕播種和水澆地的問題。
洛陽新樂的全還田防纏繞免耕施肥播種機是目前國內唯一的耕整機。該機的出現不僅得到了CCTV-7農業軍事頻道的報道,還得到了多位專家教授和農機局相關領導的推廣。自推廣應用以來,受到了廣大農機手和農民的喜愛和好評??梢哉f為我國綠色農業和保護性耕作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