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我國糧食產量已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其中農業機械裝備的不斷升級為我國糧食產量的穩定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在今天(5月1日)的勞動者節,我們要向您介紹一位偉大的工匠,大屏幕上的工程師王建華,他在東方紅拖拉機上安裝了智腦。
目前,在東北黑土地上,無人拖拉機正在進行春耕作業。這款智能拖拉機有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東方紅”。

從當年的手扶拖拉機到今天的無人拖拉機,中國易拓集團見證了東方紅拖拉機的演變,在農村長大的王建華也對東方紅有著特殊的情結。

國機集團中國易拓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王建華:當時我父親開了40畝(地),他一鏟一鏟地翻。用牛犁不可能犁出來,他只能用手鏟。他花了三年時間開了40畝地。但是,當我看到我們東方紅-54拖拉機的時候,那40畝地可能不到一天就干完了,這就是機械化的力量感染了我。

當時東方紅拖拉機完成了中國60%以上的機械化耕地,為中國人吃飽飯做出了突出貢獻。
帶著對東方紅特殊的感情,這位農家子弟畢業后來到了中國第一臺拖拉機誕生的地方,而此時東方紅正處于向智能拖拉機轉型的初級階段。
國機集團中國易拓集團有限公司智能拖拉機項目負責人薛:當時國外主流拖拉機基本都是換擋,整個拖拉機都在向智能化方向發展。動力換擋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包括整機和部分零部件的關鍵核心技術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重大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大家都是一根繩綁著的,尤其是解決很多“卡脖子”的關鍵技術。

要保證糧食安全,農業機械的核心部件必須是自主可控的。為了趕上國際農業機械產品的先進技術,促進中國農業機械行業的技術升級,中國易拓在中國率先開始開發動力換擋拖拉機。王建華和兩位同事承擔了電子控制系統的研發工作,該系統相當于拖拉機的大腦,讓智能拖拉機按照指令運行。沒有經驗和參考資料,王建華和他的同事開始了艱難的起步。
國機集團中國易拓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王建華:首先要搞清楚每個關鍵部件的參數,這樣我對每個部件都進行了專門的測試。每一次測試我們都收集了幾十萬個數據,我們進行了兩年的專項測試。

國機集團中國易拓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一級專家吳立謙:真正到了工作崗位,基本沒有時間概念。一開始我們早期在做的時候,都是手動編譯,手動編程,手動寫代碼,挺累的,因為一切都要重新開始。這些東西你都能啃下來,沒有點韌勁是不行的。
經過三年的努力,動力換擋拖拉機電控系統終于成型,進入整車測試。試驗場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不堪。王建華和他的同事們整天泡在這里,開著拖拉機反復試驗。

國機集團易拓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王建華:到處都是土和沙。冬天零下10攝氏度,要測試一下。但最難熬的是夏天,我們開著空調,駕駛室里的溫度超過40攝氏度。在這里呆了幾分鐘后,我出了一身汗。
2016年,經過8年的艱苦攻關和一系列性能可靠性試驗,我國自主研發的電控系統全面應用于東方紅lf系列動力換擋拖拉機,在行業核心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實現了我國該領域零的突破,結束了國外對我國動力換擋拖拉機關鍵零部件的壟斷。

國機集團易拓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王建華:最后證明,通過我們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做到的。我們自主研發的動力換擋拖拉機下線的那一刻,我特別激動。因為我們是搞農機的,我們做的事情關系到中國農機的未來,關系到每一個農民,甚至關系到每個人的飯碗。我們要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此后,王建華帶領團隊完成了中國第一臺重型無級變速拖拉機電控系統的研發,大大縮短了中國農機行業與世界主流農機產品的技術差距。他們研發的最新電控系統也應用到了無人拖拉機上,工作精度誤差可以控制在正負2.5厘米以內,達到了無人拖拉機的國際先進水平。

國機集團中國易拓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王建華:當工作精度提高到正負2.5厘米時,農作物的作物行會變得更直,也就是壟距會更均勻,這樣每畝有效種植面積可以提高5%到10%,糧食畝產量也會上來。而且作業精度提高后,化肥利用率提高,更有利于增產增收。

“提升農業機械裝備水平,為國家糧食安全保駕護航”,王建華和他的同事們繼續瞄準新能源和智能化農業機械的發展方向,開始研發更先進高效的電子控制系統?,F在,新能源混合動力拖拉機樣機已經完成,農業技術人員王力可建華正在努力推動農業機械裝備的高質量發展和農業機械化向全面、優質、高效的方向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