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5月2日訊(山東臺陳晨)同樣值得稱贊的是那些善于創新的勞動者。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老吳,憑借著一口結實的條播機,發明了馬鈴薯收割機、播種機等一系列農業機械?!皫p峰工藝”,讓我們來認識一下膠州的農民創客吳。
據山東新聞網報道,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的吳這個假期也沒閑著。他正在試驗田里調試新研發的第16代馬鈴薯播種機,集成了15項專利。
吳對說,“最好的事情是我們增加了一個電子振動裝置。以前一個坑種兩三種。加了這個以后,只能種一個坑,精度提高了?!?/p>
吳所在的膠州市膠萊鎮馬鈴薯種植面積有5萬多畝。多年來,村民種植馬鈴薯和收集馬鈴薯都是靠人力,這使吳有了發展馬鈴薯機械的想法。于是,他把自己的房子當成了一個“實驗室”,畫圖紙、選配件、焊接,全靠自己。
吳的妻子說,“他學習特別好。他進門地下,炕上,螺絲刀扳手到處都是?!?/p>
發明了第一臺收割機,吳迫不及待地開著它去給村民收割,可是沒多久割完土豆,馬上就被別人趕了出來。老吳毫不氣餒,把自己的土地全部種上了土豆,反復試驗,修正缺陷,改進后的機器終于得到了村民的認可。
馬鈴薯種植戶說,“以前人們都是手工挖刨,一天也弄不了幾個點?,F在有了這個收割機,一個小時三四畝地很輕松,次品率還沒有?!?/p>
消息口口相傳,吳·的馬鈴薯收獲機迅速走紅。但是他沒有停止,他每年都在進步。到了第七代機器,老吳借錢生產了300多臺機器,最后都還回來了。
吳說,“當時雨下得很大,地上又濕又粘,長滿了草。機器走了之后就被屏蔽了,不能用了?;厝ズ?,我研制了一個圓盤割草裝置,一個擺動裝置和兩個圓軸防纏繞裝置?,F在地里的草再多也沒有了?!?/p>
這一次,吳損失了200多萬元,但這也促成了他的第一個專利。從此,老吳的手藝越來越高,名聲也越來越大。2013年底,吳參加了全球最大的農機展——德國漢諾威國際農機博覽會,拿下了500多萬元的訂單。
如今,吳擁有26項專利,研發的機器覆蓋了馬鈴薯生產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