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控硅的特點??煽毓璺譃閱蜗蚩煽毓韬碗p向可控硅。單向可控硅有三條引線:陽極A、陰極K和控制電極G,雙向可控硅有三條引線:陽極A1(T1)、第二陽極A2(T2)和控制電極G,只有在單向可控硅的陽極A和陰極K之間加
此時A和K之間處于低阻導通狀態,陽極A和陰極K之間的電壓降約為1V。單向晶閘管開通后,即使控制器G失去觸發電壓,只要陽極A和陰極K之間維持直流電壓,單向晶閘管就繼續處于低阻導通狀態。只有當去掉陽極A的電壓或改變陽極A和陰極K之間電壓的極性(交流過零)時,單向可控硅才會從低阻導通狀態變為高阻截止狀態。一旦單向晶閘管關斷,即使在陽極A和陰極K之間加直流電壓,也仍然需要在控制電極G和陰極K之間加一個正向觸發電壓才能導通。
可控硅的功能介紹及檢測方法
單向可控硅的通斷狀態相當于開關的通斷狀態,可以用來制作無觸點開關。無論施加在雙向晶閘管的陽極A1和第二陽極A2之間的電壓極性是正向還是反向,只要在控制電極G和陽極A1之間施加正負極性不同的觸發電壓,就可以觸發導通處于低阻狀態。此時,A1和A2之間的電壓降也約為1V。一旦三端雙向可控硅開關開啟,即使觸發電壓丟失,它也可以繼續開啟。只有當陽極A1和第二陽極A2的電流減小并且小于保持電流時,或者當陽極A1和陽極A2之間的電壓極性改變并且沒有觸發電壓時,三端雙向可控硅開關才會被切斷, 并且只有再次加上觸發電壓才能開啟。
2.單向可控硅的檢測。萬用表選擇電阻R * 1Ω塊,用紅色和黑色探針測量任意兩個引腳之間的正向和反向電阻,直到找到一對讀數為幾十歐姆的引腳。此時,黑色探針的管腳是控制電極G,紅色探針的管腳是陰極K,另一個空管腳是陽極A..此時,黑色觸針連接到被判斷的陽極A,而紅色觸針仍然連接到陰極K..此時萬用表指針應該不會動。用短電線瞬間短路陽極A和控制電極G。此時萬用表電擋指針應向右偏轉,電阻讀數約為10歐姆。如果陽極A與黑色觸針相連,陰極K與紅色觸針相連,萬用表指針會偏轉, 表明單向晶閘管已經被擊穿。
3.雙向晶閘管的檢測。用萬用表電阻R * 1Ω,用紅黑表筆測量任意兩個引腳之間的正反向電阻,結果顯示兩組讀數為無窮大。如果一組是幾十歐姆,連接到該組紅黑表的兩個管腳是陽極A1和控制電極G,另一個空管腳是第二個陽極A2。確定A1和G極后,仔細測量A1和G極之間的正負電阻。連接到具有相對較小讀數的黑色觸針的管腳是陽極A1,連接到紅色觸針的管腳是控制電極G..將黑色觸針連接到確定的第二陽極A2,將紅色觸針連接到陽極A1。此時萬用表指針不應偏轉,電阻值為無窮大。
然后A2和G極用短線瞬間短路,正向觸發電壓加在G極上,A2和A1之間的電阻約為10歐姆。然后斷開A2和G之間的短路,萬用表讀數應保持在10歐姆左右。交換紅色和黑色探針,紅色探針連接到第二個陽極A2,黑色探針連接到陽極A1。同樣,萬用表指針也不要偏轉,電阻值是無窮大。再次立即短路A2和G電極,并向G電極施加負觸發電壓。A1和A2之間的電阻也約為10歐姆。然后斷開A2與G極之間的短路,萬用表讀數應保持在10歐姆左右不變。
根據上述規則,說明被測雙向晶閘管沒有損壞,三個管腳的極性判斷正確。測試大功率可控硅時,需要在萬用表黑筆中串聯一節1.5V干電池,以提高觸發電壓。晶閘管(晶閘管)的引腳判別可采用以下方法判別晶閘管的引腳:首先用萬用表R*1K測量三個引腳之間的電阻,電阻小的兩個引腳分別為控制極和陰極,剩下的一個為陽極。然后將萬用表放在R*10K檔,用手指握住陽極和另一只腳,不要讓兩只腳接觸。黑色觸針連接到陽極,紅色觸針連接到剩余的腳。如果指針向右擺動,說明紅色觸針接在陰極上,不擺動就是控制電極。
可控硅整流器,英文縮寫為SCR,是可控硅整流器的縮寫,有時也叫晶閘管。晶閘管是一種三PN結四層結
可控硅的第一個作用:可控整流。
可控硅的功能之一是可控整流,這也是可控硅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眾所周知的二極管整流電路只能完成整流功能,但不可控。一旦二極管被晶閘管取代,就構成了可控整流電路。
在一個基本的單相半波可控整流電路中,當正弦交流電壓處于正半周時,只有在控制極上施加觸發脈沖,晶閘管才會被觸發導通,在負載上輸出電壓。因此,通過改變觸發脈沖到達控制電極的時間,可以進一步調節負載上輸出電壓的平均值,從而達到可控整流的效果。
SCR的第二個功能是用作無觸點開關。
可控硅的第二個作用是用作無觸點開關,常用于自動化設備中代替一般繼電器,具有無噪音、壽命長的特點。
可控硅的功能3:開關和電壓調節。
可控硅的第三個作用是開關和調節電壓,常用于交流電路中。因為它是在不同的時間觸發的,所以流過它的電流只是它交流周期的一部分,流過它的電壓只是它滿電壓的一部分,從而調節輸出電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