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種機的一般定義:以農作物種子為播種對象的種植機械。用于某種類型或作物的播種機往往以作物類型命名,如谷物條播機、玉米穴播機、棉花播種機、牧草播種機等。
公元前1世紀,中國開始普及釙,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鉆機,至今仍在北方旱作地區使用。第一臺播種機是1636年在希臘制造的。1830年,俄國人在畜力犁上制造了犁播機。1860年后,英美等國開始大量生產畜力式谷物條播機。
20世紀以后,牽引懸掛式谷物條播機和采用氣力播種的播種機相繼出現。精密播種機是20世紀50年代發展起來的。中國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引進谷物條播機和棉花播種機。
60年代先后研制出懸掛式谷物播種機、離心式播種機、通用框架式播種機、氣吸式播種機等多種類型,并研制出谷物研磨式排種器。到20世紀70年代,已形成通用播種中耕機械和聯合谷物播種機兩大系列,并成功研制出精密播種機。
【播種器】將播種的種子均勻分布在播種地塊上的播種機。常用的型號是離心播種機,附著在農用運輸車的尾部。由種子箱和播種輪組成。種子從種箱落到播種輪上,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沿切線方向播種,播種寬度為8 ~ 12米。你也可以播種粉狀或顆粒狀肥料,石灰和其他材料。播種裝置也可以安裝在農用飛機上使用。
【條播】主要用于播種谷物、蔬菜、草類等小粒種子。常用的鉆是谷物鉆。工作時,行走輪帶動排種輪轉動,種子根據需要的播種量從種子箱中的種子杯排入輸種管,并通過開溝器落入敞開的凹槽中,然后由覆土壓土裝置將種子覆蓋壓實。出苗后,作物平行等距成行。
用于不同作物的條播機,除了排種器和開溝機類型不同外,結構基本相同,一般由機架、牽引或懸掛裝置、種子箱、排種器、傳動裝置、輸種管、開溝機、劃水器、行走輪、覆土壓土裝置等組成。其中,排種器和開溝器是影響播種質量的主要因素。常用的排種器有槽輪式、離心式和磨盤式。有鏟式、鞋式、滑刀式、單盤式、雙盤式。
【穴播機】按照一定的行距和穴距向穴內播種的種植機械。每穴可播一?;驍盗7N子,分別稱為單粒精量播種或多粒穴播。主要用于玉米、棉花、甜菜、向日葵、豆類等中耕作物,又稱中耕作物播種機。每臺單機可完成開溝、播種、覆土、鎮壓等整個作業過程。
鑒于中耕作物行距較寬,需要調整,穴播機往往采用單體形式,每個單體播種單元包括一整套工作部件,可以完成開溝、播種、覆土、鎮壓等整個作業過程。將多個單體按所需行距安裝在同一根梁上,即形成不同行數和工作寬度的穴播機,與不同功率等級的拖拉機相匹配。我國還研制出了通用播種中耕機,即根據所需行距,在同一個通用機架上安裝成組的播種或中耕部件。
【精密播種機】以精確的播種量、行距和深度播種的機器。優點是節省種子,免去出苗后的間苗操作,使每種作物的營養面積均勻。大多數是單粒穴播和精確控制每穴粒數的多粒穴播。一般是在穴播機各種排種器的基礎上改進而來。比如改進窩輪排種器上的孔的形狀和大小,使其只能接受一粒種子,防止出現孔洞;排種器直接與開溝機連接或放置在開溝機內,降低拋種高度,控制落種速度,避免跳種;
在水平圓盤排種器上安裝垂直圓盤排種器,改變排種方向,降低排種高度,避免種子移位;雙盤開溝機加裝相同的限深輪,保證播種深度穩定。多粒種子精量穴播機是在排種器和開溝器之間增加一個成穴機構,使排種器排出的單粒種子在成穴機構中聚集成準確數量的種子組,然后播種到種溝中。此外,還開發了一些新的結構,如用事先固定好一定距離的紙帶播種單粒種子,或從垂直旋轉的環形橡膠或塑料種子帶孔將種子排入種子溝。
【聯合機和免耕播種機】如果在谷物條播機上加裝肥料箱、肥料分配器和肥料輸送管,聯合機和免耕播種機可以在播種的同時施肥。結合土壤翻耕、噴灑農藥除草劑、鋪地膜(見地膜覆蓋機械)等作業,部分可一次性完成播種前土壤翻耕、施種肥、土壤消毒、開排水溝、播種、施農藥除草劑。免耕播種機又稱直播機或硬茬播種機,可防止土壤流失,節約能源,降低作業成本,多用于播種糧食、牧草、青玉米等作物。
為了保證行距一致,需要在播種機上安裝劃水器。有的播種機還配有排種監測裝置,自動監測播種過程,出現故障時發出信號,以便及時排除。
在早期,當農民播種時,他從田地的一端走到另一端,邊走邊往地上扔一把把種子。但是這種叫“廣播”的方法很不靠譜。有些地方會落很多種子,有些地方會落很少種子。
當然,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一排排均勻播種。但是我們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大約在公元前3500年,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發明了第一臺播種機,或種子播種機。它是一個帶有窄管的小盒子,種子可以沿著犁開的直溝取出。
直到1701年,英國農民發明家杰斯洛·圖爾才制造出第一臺真正高效的播種機。圖雷發現早期的種子選手有問題。他們不能均勻地傳播種子。種子要按直線播種,但播種線經常有空隙。因此,杜爾發明了一種彈簧機械裝置,可以均勻連續地播撒種子。
因為種子以這種方式播種,所以每種作物都有望長勢良好,雜草也更容易清除,因為小麥是直線種植的。因此,農民獲得了更好的收成和更多的利益,糧食供應更加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