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國家和地區將液晶面板視為危險廢物。為解決這一問題,各國需要實現液晶面板廢料的現場處理、掩埋、燒毀或物理處理。然而,這樣會增加處理成本和環境風險。液晶作為一種高單位成本和高穩定性的合成化學品,難以實現生物降解。液晶結構中含有大量苯環、氟、氯和溴等成分,若將其掩埋,可能會滲入地下水系統,對生態系統產生影響。
液晶屏由背光層、下偏光板、驅動層、液晶層、濾色片和上偏光板組成。驅動層主要由薄膜晶體管(TFT)構成,因此TFT-LCD的說法屢見不鮮。以中國臺灣為例,每年回收600公噸廢棄液晶面板。這些廢棄物可以改質為540公噸納米孔洞吸附材料,減少480萬元廢棄物處理成本。此外,這些材料還可以應用于處理廢鉛蓄電池處理業的含鉛廢水8750公噸及電鍍業的重金屬廢水90萬公噸。通過電鍍廢水回收182公噸重金屬,價值達到268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