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產商面臨淘汰產品的加速涌現,他們肯定希望盡可能降低損失率。在短期內,他們需要消耗大量電子元器件,而僅僅依靠人脈關系已經很難維持。因此,未來可能需要增加電子回收能力的監察標準,類似于環保類的評估,以幫助企業提高自我管理風控的能力,從源頭到尾端都能控制投入產出。
對于電子元器件生產制造企業來說,他們也可以從這次市場變革中找到質量更好、價格更優的商品。從客觀的角度來看,電子呆料、廢料的大量賣出,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回收商的數量。因此,回收商也將面臨一定的競爭強度。
每個電子元器件制造生產企業都會面臨電子呆料、廢料的處理問題。從以往的電子呆料處理市場反饋來看,大部分企業都有自己長期的處理渠道。一般來說,他們會與固定的3個左右回收商合作。然而,這種封閉性的處理方式也存在弊端,因為沒有市場數據參入,廠家可能會認為價格賣得低,回收商則可能會認為價格收得高,都想保證利潤。因此,對于電子元器件生產制造企業來說,如何合理處理電子呆料、廢料的問題,是一個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