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將液晶面板標記為危險廢物。這導致液晶面板廢料的處理成本增加并可能對環境造成損害。處理方法包括現場處理、掩埋、燒毀或物理處理。然而,這種處理方法可能會增加處理成本和環境風險。
以中國臺灣為例,每年回收600公噸廢棄液晶面板。這些廢棄面板可以改質為約540公噸的納米孔洞吸附材料,具有減少廢棄物處理成本的作用。此外,這些納米孔洞吸附材料還可以應用于處理廢鉛蓄電池處理業的含鉛廢水8750公噸及電鍍業的重金屬廢水90萬公噸。同時,自電鍍廢水回收182公噸重金屬,價值共計2687萬元。
液晶屏由背光層、下偏光板、驅動層、液晶層、濾色片、上偏光板組成。驅動層由薄膜晶體管(TFT)構成,因此人們經常提到TFT-LCD。廢液晶屏玻璃回收后均采取堆置或掩埋方式處理,這不僅需要支付高額的處理費,還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
為了解決廢棄液晶屏處理的問題,可以將其中的液晶、銦、玻璃分離。液晶可再制液晶顯示器、節能智能窗戶等;銦則可以再制為靶材;玻璃則可以制成納米孔洞吸附材料,用于處理含重金屬廢水的廢水。這種處理方法不僅可以降低處理成本,還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損害,同時還可以資源化利用這些廢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