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硅
可控硅整流器(簡稱SCR)是一種大功率電氣元件,也稱為晶閘管。它具有體積小、效率高、壽命長的優點。在自動控制系統中,它可以作為大功率驅動裝置,用小功率控制器控制大功率設備。它已廣泛應用于交流/DC電機調速系統、功率調節系統和伺服系統。
可控硅分為單向可控硅和雙向可控硅。三端雙向可控硅開關也叫TRIAC。雙向晶閘管在結構上相當于兩個單向晶閘管反向連接,具有雙向導通的功能。它的開關狀態由控制極G決定,給控制極G加一個正脈沖(或負脈沖)可以使它正向(或反向)導通。這種器件的優點是控制電路簡單,不存在反向耐壓問題,特別適用于交流無觸點開關。
操作原理
結構原件
可控硅是四層三端結構元件,有三個PN結。分析原理時,可以認為是由一個PNP晶體管和一個NPN晶體管組成,其等效圖如右圖所示。雙向晶閘管:雙向晶閘管是一種可控硅整流器件,又稱雙向晶閘管。該裝置可實現電路中交流電的無觸點控制,用小電流控制大電流,具有無火花、動作快、壽命長、可靠性高、簡化電路結構等優點。從外觀上看,雙向晶閘管與普通晶閘管非常相似,也有三個電極。
然而,除了仍被稱為控制電極的一個電極G之外,其他兩個電極通常被稱為主電極t1和T2,而不是陽極和陰極。它的符號也不同于普通晶閘管,普通晶閘管是將兩個晶閘管反向連接在一起畫出來的,如圖2所示。其型號在國內一般用“3CTS”或“KS”表示;國外數據也用“TRIAC”表示。雙向晶閘管的規格、型號、形狀、電極引腳排列根據不同廠家不同,但其電極引腳大多是按照T1、T2、G的順序從左到右排列的(觀察時電極引腳朝下朝向標有字符的一面)。
半導體閘流管 晶閘管(Thyristor)是晶閘管的縮寫,又稱可控硅整流器,以前簡稱可控硅整流器。1957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個晶閘管產品,并于1958年商業化。晶閘管是PNPN四層半導體結構,有三極:陽極、陰極和控制電極;晶閘管具有硅整流器件的特性,可在高壓大電流條件下工作,工作過程可控,廣泛應用于可控整流、交流調壓、無觸點電子開關、逆變器、變頻等電子電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