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萬用表測量的方法如下:
1.T2極的確定:用萬用表在R*1或R*100檔測量各引腳的反向電阻。如果兩個引腳的反向電阻非常小(約100歐姆),則是t 1和G極,剩下的一個是T2極。
2.T1和G極的區分:假設這兩個極一個是T1,一個是G,將萬用表設在R*1,用兩個探針(不分正負極)分別接觸確定的T2極和假想的T1極,同時用探針接觸T1的方式接觸假想的G極,在保證假想的T1極不會接通的情況下斷開假想的G極,萬用表仍顯示on狀態。
3.交換探頭和筆,用同樣的方法測量。如果萬用表仍然顯示相同的結果,那么假設的T1和G極是正確的。如果在保證假設的T1極沒有斷開的情況下,假設的G極斷開,萬用表會顯示斷開狀態,說明假設的T1和G極是相反的,從新的假設開始測量,結果是正確的。
如果不能測出上述結果,則雙向可控硅壞了。這種方法雖然不能測出具體參數,但判斷是否可用是可行的。
雙向晶閘管的使用條件
(1)在外加電壓下,允許超過正向翻轉電壓,否則控制電極不起作用。
(2)可控硅的通態平均電流,從安全角度考慮,一般取1.5~2倍電流。
(3)為了保證控制電極的可靠觸發,加在控制電極上的觸發電流一般大于其量。此外,必須采取保護措施。過電流的保護措施一般是在電路中串聯一個快速熔斷器,其額定電流約為可控硅電流平均值的1.5倍。接入位置可在交流側或DC側,在交流側時額定電流較大。
一般多采用前者。過壓保護通常出現在有電感的電路中,或者交流側有干擾的浪涌電壓中,或者交流側瞬態過程產生的過壓中。由于過電壓峰值高、作用時間短,常采用電阻和電容吸收電路來抑制。
晶閘管管,由四層半導體材料組成,有三個PN結和三個外電極(圖2(A)):P層半導體引出的電極稱為陽極A,P層半導體引出的電極稱為控制電極G,N層半導體引出的電極稱為陰極k,從晶閘管的電路符號可以看出[圖2 (b)],它是一個類似二極管的單向導通器件,關鍵是增加了一個控制電極G,使其具有與二極管完全不同的工作特性。P1N1P2N2基于硅單晶的四層三端器件,始于1957年。由于其特性類似于真空閘流管,國際上稱為硅閘流管,縮寫為晶閘管T,又因其具有靜態整流作用,故又稱為可控硅整流元件,縮寫為可控硅。在性能上, SCR不僅具有單向導通性,還具有比硅整流器(俗稱“死硅”)更有價值的可控性。它只有兩種狀態:開和關。
可控硅整流器可以控制毫安級電流的大功率機電設備。如果超過這個功率,由于元件的開關損耗顯著增加,允許通過的平均電流會降低。此時,標稱電流應該下降??煽毓栌泻芏鄡烖c,比如:用小功率控制大功率,功率放大高達幾十萬倍;反應極快,微秒級開關;無觸點操作,無火花,無噪音;效率高,成本低等等。SCR的缺點:靜態和動態過載能力差;容易被干擾誤導??煽毓枵髌骺煞譃槁菟ㄐ?、平板形和平底形??煽毓柙慕Y構
不管可控硅的形狀如何,它們的管芯都是P型硅和N型硅組成的四層P1N1P2N2結構。參見圖1。它有三個PN結(J1、J2、JBOY3樂隊),分別來自J1結構的P1層、陽極A、陰極K和控制電極G,所以它是一個四層三端半導體器件。
SCR結構示意圖和符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