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裝備制造業增速繼續跑贏工業增速,增加值同比增長8.1%,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2.6%。裝備制造業的快速發展和比重的提高意味著產業結構的優化?!拔覈I正在從工業化中期向后期過渡,主導產業也在從重化工業向高技術、高加工制造業特別是裝備制造業轉變?!眹鴦赵喊l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研究員徐兆遠說。
裝備制造業表現搶眼。據賽迪顧問裝備產業研究中心裝備事業部總經理張龍介紹,上半年,裝備制造業中高速增長,通用航空、衛星導航、工業機器人產值均保持15%以上的增速。工業機器人和通用航空成為兩大主導產業。衛星導航和軌道交通增速相對穩定,海洋工程裝備則在積極扭轉行業去年的快速下滑。截至2015年底,中國裝備制造業銷售收入已超過6萬億元,占裝備制造業總量的15%,裝備制造業“十二五”規劃目標已圓滿完成。 預計2020年將達到25%。
《中國裝備制造業景氣指數報告》顯示,上半年中國裝備制造業結構調整優化效果明顯,表現為與轉型升級密切相關的電子設備、汽車、電機制造業增長勢頭強勁,產銷量和效益增速保持較高水平, 這導致行業整體景氣度回升,而與產能過剩和污染相關的普通農機和石化設備增長放緩。 總的來說,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型的裝備制造業發展良好,傳統裝備制造業舉步維艱,形成了明顯的分化局面。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裝備產業研究所所長左世全認為,從需求端看,裝備制造業是生產生活的工具,傳統產業升級需要新的、新型的裝備制造產品,這也帶動了裝備制造業的升級,而傳統的裝備制造產品還難以滿足行業轉型升級的需要;從供給側看,信息技術與裝備制造業的融合不斷深化,裝備制造產品更加智能化,機器與人的合作不斷升級,技術推動了裝備制造業的升級發展。
據張龍分析,近年來,在國家政策引導下,我國裝備制造業在核心技術攻關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高速列車組、國產大飛機、UHV輸變電等領域的核心技術均達到水平。但相比之下,基礎原材料、關鍵零部件制造、軟件控制系統等基礎制造領域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
上半年,在裝備制造政策方面,我國陸續推出了包括機器人、高端數控機床等領域的“十三五”規劃,為未來五年的發展指明了重點方向。市場方面,我國成功組建了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整合了國內發動機制造的核心資源。在技術方面,中國軌道交通產業持續發力,實現了時速420公里列車在全球范圍內運營的交會對接,再次創造了“世界”,鞏固了中國在高鐵技術上的領先地位;“走出去”方面,機器人領域的投融資和M&A事件較多,其中美的集團與安川電機合資成立兩家機器人子公司,美的集團收購德國庫卡機器人、 這些都令人矚目,表明我國裝備制造企業正在積極實施“走出去”,與國際領先企業合作,加快提升核心競爭力和行業影響力。
但傳統裝備制造業產能過剩局面短時間內難以有效改善,必須以提質增效為重點。通過改進制造工藝,優化生產流程,降低生產成本和能耗,提升產品附加值,努力進入企業供應鏈。
《中國制造2025》強調高端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軌道交通裝備等諸多裝備制造領域需要技術突破。,提出了裝備制造業向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重要趨勢,全面描述了中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路線。同時,規劃還強調了“四基”發展和提升制造業基礎能力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中國的裝備制造業將在傳統和兩個領域齊頭并進。
“不僅要加大研發投入,還要推動現有企業轉型升級。通過加強工業化和現代化的融合,整頓和淘汰一批落后產能,提高我國裝備制造業的下限?!睆堼堈J為,未來中國裝備制造業的水平會整體提高,特別是傳統裝備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速度要趕上裝備制造業的發展速度,分化現象要越來越不明顯,從而實現中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