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努力恢復生物質秸稈顆粒機燃料成為東北三省發展的靈魂
環保部督查數據顯示,秸稈焚燒、供暖、燃煤排放和不利氣象條件是造成重污染的主要原因,但污染排放和部分企業未按應急預案采取措施的影響不容忽視。據專家初步估算,秸稈焚燒對當地PM2.5日均濃度的貢獻率在14%-55%之間。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大氣室主任龔在接受央視新聞采訪時表示,在東北三省本輪重污染過程中,吉林省重度及以上污染出現的頻率較多,分別占污染天數的40%和28%;遼寧省為重度污染,沈陽市11月8日PM2.5日均濃度達到890微克/立方米。衛星遙感監測顯示,11月1日至3日,黑龍江出現多個秸稈焚燒點,其中東三省702個,黑龍江占79%。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數據顯示,黑龍江、遼寧、吉林三省36個地級以上城市中,除吉林省延吉市和遼寧省葫蘆島市外,其余34個城市均出現重度及以上污染過程,其中11月8日污染較重,影響面積近50萬平方公里,占東北三省國土面積的63%。
11月12日,一位熟悉東北基層環保情況的一線環保執法人員告訴記者,在東北,如果用行政手段禁止焚燒,很難真正管起來,因為東北三省耕地多且分散,人力監管難度太大。根本出路在于秸稈的綜合利用。但是,東北作為糧食主產區,在保證糧食產量穩定甚至增加的前提下,每年都要產生巨量的秸稈。其次,由于冬季氣溫較低,傳統的沼氣利用或粉碎還田等低投入方式在東北地區并不完全適用。
“這需要更多的投入,但是經濟形勢不好,地方財政跟不上,很多事情我們力所不及?!鼻笆龉ぷ魅藛T表示。
龔在報告中說,整個東北地區的污染控制力度需要在過去兩年中進一步加強?!半m然他們做了一些工作,但這項工作的力度和可持續性還需要進一步加強?!?/p>
事實上,為應對霧霾,各種“戰役”已經在東北打響。據黑龍江日報報道,黑龍江省16日召開秸稈禁燒暨大氣污染防治電視電話會議。會議要求“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有力的措施,全力打好秸稈禁燒這場攻堅戰?!?/p>
會議要求,黑龍江要嚴格落實秸稈禁燒責任制,部門主要領導要親自部署禁燒工作,強化禁燒問責和考核機制。11月30日前,對全省排名前5位的市(地)、排名前10位的縣(市)進行排序,并在全省范圍內進行通報批評。問題嚴重的,要進行問責。此外,各地應主動尋求適合本地秸稈的綜合利用方式。
11月15日,吉林省環保廳召開全省環保系統應對重污染天氣緊急動員會。吉林省副廳長孫鐵匯報了吉林省環保廳應對重污染天氣工作方案,要求全省環保系統干部職工把應對重污染天氣作為現階段環保中心工作,“堅決打贏霧霾攻堅戰”。
遼寧省似乎行動更早。據《中國環境報》11月13日報道,此次重污染過程中,遼寧環保系統已全面進入“戰時狀態”,監測執法人員全部上崗,全時段巡查,24小時監測預警。堅持秸稈焚燒,防止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