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
我喜歡河豚的美味。
但是請注意
有些好吃的東西不是想吃就能吃的。
0.5毫克的河豚毒素就能致命!
已經有人為此住院了!
今年3月以來,浙江省紹興市連續報告兩起因食用河豚引起的食源性疫情,3人中毒入院,其中重癥2例,均發生在家庭聚餐時。
目前,癥狀較重的患者已得到ICU全力救治,病情穩定,正在逐步好轉。經流行病學調查,兩名重癥患者誤食河豚內臟,患者血液和尿液生物樣本中檢出河豚毒素。
河豚到底有多毒?
河豚(原名東方鲀)體圓,頭大,胸大,腹小,尾小,背部有鮮艷的條紋或顏色,體表無鱗,光滑或多刺,上下有兩顆明顯的門牙。在被捕獲后,它可以吸入空氣,使自己的胸部和腹部像球一樣膨脹。
春天來了,河豚的性腺逐漸成熟,毒性開始增加,其中卵巢和肝臟的毒性最大,一旦食用,死亡的概率很高。
河豚毒素是自然界發現的毒性最大的神經毒素之一,0.5毫克就能致人死亡。河豚毒素耐熱,化學性質穩定,不能被常見的腌制、日曬等烹飪方法破壞。春季是河豚中毒的高發季節,一些人對河豚的毒性認識不足,產生盲目嘗鮮的心理,容易“躺平”。
為此,紹興市疾控中心提醒:目前“正是河豚欲漲之時”,不要一時過于急切,更不要在追求“極鮮”的道路上“自大”,真正珍愛生命,遠離河豚!
這種知識
吃魚之前一定要知道。
2020年,武漢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餐飲行業協會發布《規范餐飲服務單位菜單指南(試行)》,全面規范餐飲單位菜單制作,禁止餐飲單位打“外卡”、“河魚牌”。禁止加工經營野生河豚,禁止經營養殖活魚和未經加工的全魚。
《中國消費者報》也曾發出提醒,市場上可買到的合法養殖的河豚并非活魚,而是屠宰后的魚皮或魚制品,所有上市流通的河豚外包裝上都有可追溯的二維碼。
消費者切記不要自行購買、捕撈、食用野生河豚,也不要購買、食用未經國家批準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加工的整條河豚。
餐飲服務單位加工生產活河豚、野生河豚屬于違法行為。
注意食物中毒的跡象。一旦出現惡心、腹痛、腹瀉、發熱等不適反應,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盡快就近就醫,并保留可疑食物;如發現違法食品經營,請及時撥打投訴熱線“12345”、“1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