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自2001年舉辦“院士專家八分行”以來,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兩院院士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其中,“六·一八”已舉辦13屆,共有3211名兩院院士參會,帶來項目6056個,正式簽約469個,簽約總金額270.5億元。
針對福建產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和差距,運用現代高新技術改造,攻克技術壁壘,嫁接傳統產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如今,院士專家工作站在八面遍地開花,僅省級工作站就有145個,入駐院士133人,院士929人,年均產值357億元,年利稅45.8億元。
高科技涂料國產化,打破國際壟斷
“我們已經通過了中核集團的評估,正在加緊生產?!A龍一號’巴基斯坦核電站項目首批涂料將于下月出廠?!?月8日,信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世榮說。
今年3月,新河成功中標“華龍一號”海外第一站——巴基斯坦核電站項目,率先實現核電涂料國產化,不僅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使產品不再受制于人。
從2014年中標泉州跨海大橋,改寫國內跨海大橋防腐涂料依賴進口的歷史,到如今成功研發出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核級涂料,打破全球核電站建設用涂料被美日廠商壟斷的局面,這家泉州民企是如何做到的?
“靠智慧爬得高?!蓖跏罉s一針見血。他說:“通過與中國工程院侯寶榮院士的合作,我們的產品不斷升級,開始參與國際競爭。上至核電、軍工、工程機械涂料,下至建筑、輕工、家電涂料,都有最好的整體解決方案?!?/p>
作為首批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新河的R&D和生產實力已躋身國內涂料行業十大品牌,但企業并不滿意。
“十八大提出了海洋強國戰略,海洋裝備成為重要發展領域,這將為海洋裝備防腐市場帶來巨大商機。當時我們想轉型,但是不知道怎么做?!蓖跏镭懻f。
2014年,有了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和中國工程院侯寶榮院士,局面迅速打開。
針對海洋設備在不同海域的腐蝕規律,雙方選派技術人員組成聯合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具有耐久性、附著力和抗沖擊性的新型環保防腐涂料。此外,多層涂層防腐技術成果已在工作站成功轉化,防腐性能可達30-50年,比同類產品高出10年以上。
富鋅底漆因其防腐性能而廣泛應用于鋼鐵和設備的防腐涂裝。傳統的富鋅底漆需要添加大量的鋅粉作為防腐填料才能達到良好的防腐性能,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
去年10月,信和與侯院士團隊合作,在全球推出“+石墨烯防腐底漆”。在鋅粉用量相同的前提下,耐鹽霧性是傳統富鋅底漆的兩倍以上。目前,該產品已投入試用。
“進入一個新領域后,產品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大大提高。去年在下游客戶減少60%的同時,企業效益基本持平。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我們將贏得更多新項目,預計明年將實現爆發式發展?!蓖跏罉s充滿了信心。
綠色高檔鞋服面料,引領世界鞋材。
在運動鞋領域,一些國際知名品牌企業一般都有專門的供應商,但華豐集團卻打破了這一慣例,成為中國唯一一家獲得世界三大著名運動品牌耐克、阿迪達斯、新百倫認證的面料供應商。
連日來,在莆田華豐公司院士專家工作站,東華大學機械學院十余名科研人員正與華豐公司聘請的外籍專家和R&D骨干一起,共同開展智能裝備研發和紡織新材料項目。據悉,東華大學目前擁有以東華大學原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于為首的機械、廢舊紡織品回收、服裝設計、化工助劑油墨開發團隊為華豐服務。
“我們能在與國外巨頭的對話中占據上風,靠的是以院士團隊為基礎的強大R&D實力?!比A風研究院副院長李天元說。
2015年2月,華豐聘請于院士擔任首席科學家,共同組建華豐上海研究院和普天院士專家工作站。對研究和創新的重視,投入的意愿,強大的技術實力,先進的發展理念,是院士們在中國處于巔峰的原因。作為一家專注于材料開發的高新技術企業,華豐集團的科研投入已過億元。
強強聯合,雙方圍繞企業發展戰略制定、重大關鍵技術攻關、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完善創新鏈、延伸產業鏈等開展了深入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鞋面一體化成型工藝的智能制造。傳統鞋面制造工藝有十幾道工序。新工藝只需要面料成型、水性環保印花或升華轉移印花兩道工序,鞋面一次成型。鞋面采用3D打印技術,沒有膠水粘合和縫紉機縫制的痕跡。這一自主知識產權品牌“Haptic”鞋面材料已于2020年簽約。
雙方共同開發了智能車間,開發了運動鞋智能生產系統,推動了鞋材生產過程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斑@套智能系統已經研發成功,即將投入使用。目前需要300名工人的車間,到時候只需要一個人?!崩钐煸f。
在院士團隊的牽線搭橋下,華豐與中科院海西研究所吳禮鑫團隊共同成立了“鞋服面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進行3D打印系列材料和技術的研發。
在莆田市秀嶼區華豐紡織新材料產業園,建筑面積超過4萬平方米的華豐研究院正在加快建設,年底前將投入使用。這家民營企業依托院士工作站,吸引并留住了大量高端人才,已申請專利186項。
中國食用菌工廠化栽培與創新。
6月7日,央視走近科學欄目以“創新中國蘑菇廠”為題,報道了漳州兩家食用菌企業:中國綠寶集團有限公司和福建萬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在食用菌行業,這兩家公司比較出名:2015年,綠寶集團在香港主板上市,成為行業內首家赴港上市的食用菌企業;萬辰生物也在新三板上市。
兩家企業都有院士工作站,帶頭人都是全國唯一的食用菌院士——吉林農業大學真菌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宇。
近日,記者走進中國綠寶集團,感受食用菌生產的奇妙過程:栽培蘑菇的“土壤”是玉米芯、麩皮等農作物的下腳料,自動裝瓶、高溫密閉滅菌、無菌室接種栽培,全程空氣凈化處理,物理防治病蟲害,產品安全放心;光、溫、水、氣全部由自動化設備控制,人工模擬食用菌最佳生長環境,生長周期不受外界環境影響,全年可穩定供應市場;生產后的廢物可用作有機肥料、飼料和燃料,創造額外的經濟效益。
這樣的工廠集約高效,不受季節和地域限制,不與種地爭地。他們被“轉移”到這個國家越來越多的地方。
副總裁鄭告訴記者,綠寶集團成立于1995年,是從一家罐頭食品制造商發展起來的。2004年開始建立杏鮑菇、雙孢菇種植實驗基地,逐步形成了產業鏈垂直整合的食用菌產業基地。2012年11月院士工作站成立后,院士團隊對企業的發展進行了方向性的指導。同時,企業配合院士團隊攻關,開展食用菌菌種、配方、種植程序、深加工、生物技術的研發,不斷開拓新領域:2012年,企業進一步深化技術研發,將食用菌產業化生產后的廢棄包裝回收利用到雙孢菇生產中,不僅降低了成本, 而且提高了產品質量;2013年,企業從罐頭生產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水中提取食用菌多糖作為保健食品的原料,實現了生產的循環利用,也有可觀的經濟效益;去年在日本、新加坡相繼成立子公司,進行食用菌保健食品的精細加工,推動高科技產業鏈,走向大健康產業。
“今天,我們已經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杏鮑菇生產商和第七大雙孢蘑菇供應商;擁有數十項自主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罐頭遠銷海外50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年,我們在中國率先實現了食用菌新品種的產業化生產。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大工廠菌種開發力度,加快實現全國布局?!编崒φf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