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檢出率和精神疾病、情緒障礙發生率不斷上升,中小學生抑郁、焦慮、自傷等心理問題已成為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和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問題。
“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公共衛生問題。加強中小學生心理教育的普及和深化,已成為當前教育教學單位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比珖f委員、民進黑龍江省聯絡委員會副主任張說。
無論是加強中小學生心理教育的普及,還是發現、識別、診斷和治療心理健康問題,都需要專業的人員、技術和場所。然而,政協委員、民進云南省委員會副主席、云南理工學院執行院長李孝萱在調研中發現,目前存在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專業服務供給不足等突出問題,不能很好地應對這方面的挑戰。
在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期間,民進中央提交了“構建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協同管理體系”的集體提案,建議加快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學生心理健康管理體系,加強對中小學校心理健康管理的指導和支持,優化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資源統籌和診療機制。
社會資源不足
近年來,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生呈上升趨勢。根據民進中央的調查,目前,我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工作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管理與診療體系缺乏協調。以教育、衛生、健康等行政部門為主導,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管理體系尚未建立;很多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沒有得到及時、順利的發現和轉診。
學校的心理健康管理能力有待提高。教師入職和日常教學培訓中缺乏學生心理健康識別管理課程;缺乏適合一線教師在實踐中使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指南和手冊),培訓資源不足;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中與心理學相關的課程標準較少,輔導資料匱乏。
學生心理健康管理的社會資源不足。公立醫院精神衛生資源缺口大,投入少,涉及青少年精神衛生診療資源缺乏。社會心理咨詢機構能力和資質不足,收費混亂。對危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會新業態監管不到位。
李孝萱指出,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青少年心理問題發生率和精神障礙患病率逐年上升,青少年專業化服務供給不足問題更加突出。
“精神衛生資源投入嚴重不足??h醫院沒有足夠的精神科床位或專業醫生,處置能力不足,人才流失嚴重。在專業心理咨詢師的空白下,非法組織認證考試、濫用心理量表等現象層出不窮,尤其是精神藥品的濫用,對患者造成了二次傷害。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滯后,普遍存在心理教師數量少、兼職多、咨詢設施缺乏、課時擁擠等問題。部分農村中小學至今未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形式化、歡迎化、邊緣化,咨詢、篩查、跟蹤、診斷、治療脫節?!崩钚⑤嬲f。
學校監測干預
解決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需要加快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管理機制。
對此,民進中央建議,各學校應建立學生心理問題監測計劃和干預方案,確保心理問題識別水平和教育干預質量,形成普通教師及時發現問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快速干預處理的聯動機制,并使之成為學校的一項常規工作。定期組織教師開展教育心理學培訓,將學生發現和識別心理問題的能力作為班主任入職培訓的重要內容。建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家長溝通機制,通過日常接觸幫助家長樹立家庭心理教育意識, 并在學生出現心理問題跡象時及時與家人和學校溝通。當學生的心理問題超出學校和家庭的能力時,會通過轉診機制,轉到專業的心理健康機構進行診治,幫助盡快康復。
“在學校和社會之間建立緊密的溝通渠道,構建協作體系,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詢,是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責任?!睆埥ㄗh建立協調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張建議,教育教學單位要充分利用社會各宣傳單位多角度、多層次、全覆蓋的心理健康教育宣傳,通過多種形式普及家長心理健康教育,共同引導和幫助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心理教育觀念,用良好的行為和正確的方式影響孩子的教育。充分發揮各方優勢,共同推動構建和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協調聯動工作體系。
加強前瞻性研究
近年來,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呈現低齡化趨勢。同時,一些新的商業形式誘發了新的隱患,給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李孝萱直言,一些劇本殺商業項目摻雜了異世界、恐怖、血腥暴力、人格分裂、靈魂附體等不健康元素,這導致一些青少年產生嚴重的心理障礙,甚至導致犯罪。關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會環境不容樂觀。
對此,民進中央和多位政協委員在提案中提出了“兩手抓”的建議——既要增加專門的精神衛生服務供給,又要嚴格監管涉及未成年人的產品和活動。
民進中央提出優化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資源統籌和診療機制。加大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的投入和建設,建立早發現早干預、從學校轉診到專業心理健康機構、治療康復由教育行政部門和衛生部門指導相關工作等一系列規范流程。加強心理門診建設,實現縣級醫院青少年心理健康??迫采w。加強青少年精神科醫師隊伍建設,加大精神科醫師培訓力度,解決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紤]將抑郁癥等心理疾病納入醫保門診慢性病。
同時,應加強新型社會業態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影響的前瞻性研究,嚴格監管涉及未成年人的產品和活動,以“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為原則,對其是否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進行前置審查。嚴厲打擊心理咨詢機構虛假宣傳、欺騙性營銷、濫用量表和精神藥品、高收費等行為,堅決取締無資質機構。
李孝萱建議,建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定期評估機制,督促學校加快補齊心理健康教育短板,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心理高危學生篩查機制,給予及時干預。實施“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檔案,切實改變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邊緣化、導向化,將“軟指標”變為“硬約束”。同時,壓實學校主體責任,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課時比例,深入開展珍愛生命主題教育,強化學生人生觀教育。此外,應增加中小學社會實踐課的比例, 并引導學生在與自然的互動中自我調節,從而減輕心理壓力,預防心理問題。
李孝萱提出,將《密室逃脫》、《劇本殺》等公共產品納入立法和修法范圍,建立前置審查和限制性分級機制,及時跟蹤監測,支持教育類、法律推理類、主旋律娛樂類產品創作。此外,探索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監測網絡平臺,加快修訂診斷標準(ICD和DSM診斷系統),加強心理咨詢領域的綜合管理。還要加大對濫用心理量表和精神藥物的處罰力度。(蒲肖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