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在推出約兩個月后,ChatGPT的月活躍用戶超過1億,成為有史以來增長最快的消費應用。在世界科技創新加速的背景下,ChatGPT成為今年全國兩會的熱門話題。許多代表、學術專家和業內人士都對ChatGPT提出了相關的意見和建議或設想。
推動軟硬技術協同創新,在國內科技界獲得越來越多的認同。全國兩會期間,有NPC代表委員建議,重視認知智能模型的研發,構建以龍頭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合作創新體系,加快跟進和追趕國際前沿水平;加快認知智能大模型技術在各行各業的示范應用和大規模價值落地,支持在教育、醫療、人機交互、工業互聯網、企業數字化等領域的價值落地。
當前,我國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促進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某種程度上,這也符合軟硬技術協同創新的大趨勢。以工業數字化為例,主要是放大傳統行業應用數字技術帶來的產出增加和效率提升,包括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車聯網、平臺經濟等諸多融合的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一些硬技術突破提供了更多的場景和模式支撐。
再者,科技創新的軟硬件界限越來越模糊。一方面,一些重大科技研究越來越需要使用算法、大數據等被認為是“軟技術”的工具和操作系統;另一方面,科技創新主體越來越多元化,科技創新“軟硬”融合越來越常態化。多年來,我們一直說“企業是創新的主體”,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強化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這大大改變了企業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地位、作用和使命。正如科技部部長王志剛所說, 企業不僅是技術創新的主體,也是解決技術問題的科研主體。它需要提出新的方法,新的研究范式,新的領域研究,對新現象的解釋,以及如何將其轉化為技術和高科技產業。這部分更多的是“軟技術”創新。
專家認為,與硬科學技術創造的實力優勢相比,軟科學貢獻的是模式優勢,兩者各有所長,不可偏廢。只有軟科學和它的實力不“硬”,所以軟科學沒有根;只有“硬”實力卻模式不佳,必然導致事倍功半,甚至漫無目的、方向相反。推動軟硬科技創新協調發展,將更好地幫助我國科技創新既提高“實力”,又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