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慧慧)一層乳白色的薄膜看起來沒什么特別,但它卻是鋰離子電池的核心材料之一。
在呼和浩特市敕勒川乳業園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內蒙古中利新材料有限公司二期項目的生產線上,只有幾個工人在操作機器。每道工序后,最后將薄膜卷繞、切割。據介紹,這些隔膜用于隔離鋰電池的正負極,防止兩極因接觸而短路。在業內,隔膜與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一起被稱為鋰離子電池的四大核心材料。
在生產車間,內蒙古中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項目制造部副經理石指著剛切好的隔膜介紹,“這是東芝生產線濕法工藝生產的產品。它只有超薄的7微米,不僅提高了電池產品的能量密度,還大大提高了電池的壽命和安全性。依托中材科技20多年在膜材料領域的研發成果,公司基膜產品以其在保證電池安全和電化學性能方面的優越表現,通過了國內多家高端鋰電池廠商的認證和使用,并與當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比亞迪、億緯鋰能等國內領先鋰電池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實現了批量供貨?!?/p>
據了解,內蒙古中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屬于大型央企集團,是中國鋰電池隔膜龍頭企業中材鋰業薄膜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公司專業從事R&D、高性能鋰離子電池隔膜材料的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是中材鋰膜規劃的國內四大生產基地之一。2017年入駐呼和浩特敕勒川乳業園新能源汽車產業園。一期工程投資2.61億元建設兩條濕式分離機生產線,占地150畝。2020年初正式投產,年產能9000萬平方米,年收入超過1.5億元。
“2021年11月,中材鋰電薄膜有限公司在呼和浩特市敕勒川乳業園新能源汽車產業園購買240畝土地,啟動二期、三期項目,總投資約33億元,安裝日本東芝進口濕式鋰電池隔膜高速生產線10條,年產能10.4億平方米;安裝18條涂裝生產線,年生產能力7.48億平方米。2023年第一季度,一期續建工程第二車間已完成3層基膜生產線安裝調試并投入試生產,年產2億平方米;二期工程第三車間基膜5生產線處于設備安裝階段。 并計劃于2023年5月正式投產。投產后,基膜年產量可達2億平方米。110kV變電站計劃于2023年3月投產,三期工程第四車間、涂裝車間計劃于2023年7月完工。2023年10月三期7投產后,基膜年產量可達2.6億平方米,九期預計2024年1月投產。2023年第一季度,第二車間3投產,每月新增1500萬平米,月產量可達2700萬平米。一季度基膜產量預計達到8000萬平方米。2023年計劃生產6億平方米基膜, 可實現營業收入約6億元,預計年利潤2億元?!眱让晒胖辛π虏牧嫌邢薰靖笨偨浝砝罡嬖V記者。
李表示,2025年,內蒙古中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計劃建設全球領先的鋰電池隔膜超級工廠,可形成12條基膜、18條涂布生產線的規模,年產基膜11.3億平方米、涂布隔膜7.48億平方米,年產值超過15億元。下一步,我們將突出中央企業在促進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方面的作用,幫助增強首都新能源產業的競爭優勢,為強大的首都貢獻企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