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我市在天鵝廣場舉行節水宣傳周啟動儀式,普及節水知識,營造全社會節水氛圍。
自1991年以來,中國將每年5月的第二周定為城市節水宣傳周。今年城市節水宣傳周的主題是“堅持節水優先,建設海綿城市”。為什么以擁有漳河水庫為榮的荊門人還堅持節水?建設海綿城市對荊門有什么意義?
水源單一,荊門更要節水。
目前,我市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幾乎全部取自漳河水庫或漳河水庫總干渠,漳河水庫已成為我市生產和生活用水的唯一水源。同時,漳河水庫還肩負著荊門、荊州、宜昌三市260萬畝農田的灌溉任務。然而,由于頻繁的干旱,漳河水庫的水位經常下降到死水位。
2014年8月3日,漳河水庫水位跌破死水位,達到1980年以來歷史同期最低水位。流域平均降雨量和水庫來水量較歷史同期偏少60%以上,不能滿足灌溉調度用水需求。漳河灌區連續五年干旱。城市用水也受到了極大的威脅。
2014年夏天,無數熱心市民通過各種渠道響應節水倡議,號召大家節約用水,愛護美好家園。對于水源單一的荊門來說,這一舉措至今仍在傳承。
據市公用事業管理處負責人介紹,家庭只要改掉壞習慣,可以節水70%左右。這些壞習慣包括:用馬桶沖煙頭、碎垃圾;為了收到一杯涼水,白白放了很多水;土豆和胡蘿卜先洗干凈再去皮,或者先洗干凈再選蔬菜;間歇用水,不關水龍頭;停水期間忘記關水龍頭;洗手、洗臉、刷牙時,讓水一直流;睡前或出門前不檢查水龍頭;設備泄漏,未能及時修復等。
建設海綿城市,讓城市在大自然中“呼吸”。
城市缺水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水泥地太多,占用了可以涵養水源的林地、草地、湖泊、濕地,切斷了自然水循環。下雨了,只能當污水排,地下水越來越少。解決城市缺水問題,必須順應自然。
海綿城市比喻城市像海綿一樣,可以吸收、儲存、滲透、凈化本地或附近的雨水,在有雨的時候補充地下水,調節水循環;在干旱缺水時,可以把儲存的水釋放出來利用,從而使城市中水的遷移更加“自然”。傳統的城市建設模式主要依靠管道、水渠、泵站等“灰色設施”組織徑流和雨水的排放,以“快速排放”和“末端集中”控制為主要規劃設計理念。但海綿城市強調優先利用草溝、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等“綠色”措施組織徑流雨水的排放,以“緩排緩釋”、“源頭分散”控制為主要規劃設計理念。
2013年10月,市政府下發通知,進一步加強城市建設項目供水節水工程管理,積極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通知要求,所有新項目的用水部分必須采用節水技術和工藝,使用節水產品。新建項目用地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應當配套建設中水設施或者雨水收集利用系統。收集的中水或雨水將優先用于沖廁、洗車、庭院綠化灌溉和景觀補水。目前,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已在楚天、凱旋灣、楚榮都、鳳凰城等新建小區推廣。
創建展示城市之美的示范工程。
目前,該市已成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荊門市雨水低影響開發控制和綜合利用管理辦法》等一系列保障制度。
根據規劃,我市將在漳河新區建設示范工程。規劃實施漳河新區雙喜生態停車場和生態修復工程,綜合應用海綿城市技術,打造海綿城市技術集中展示區。作為海綿城市試點區,漳河新區東部已開工16個項目。此外,荊門高新區斗島區海綿城市產業園的規劃建設,主要用于生產海綿城市建設所需的專利產品。
以新開的漳河大道為例。這條路看起來和其他路沒什么區別,但其實蘊含著玄機:自行車道和人行道都是用透水瀝青和透水磚鋪成的,底部不是不透水的水泥砂漿,而是15-20厘米厚的沙層和卵石墊層。它們孔隙率高,可以鎖住大量雨水,雨后慢慢滲透到土壤中。中間綠化帶的設計也很精致。綠化帶兩側有凹形綠地,比路面低15厘米左右。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通過孔洞收集巷道中的雨水,將其儲存在土壤層中并保留和凈化。
投資3.87億元的鳳凰湖濕地公園,水面2000多畝。荊門的規劃理念是“綠色腎臟”。通過對整個鳳凰湖濕地水域及其周邊土地的綜合治理,恢復濕地的自然生態系統,促進濕地的生態系統發展,提高生物多樣性水平,自然化濕地景觀。建設海綿城市的理念貫穿始終,不僅給市民更多的休閑場所,也更好的展現了城市的生態之美。(譚慶余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