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蘇航、翟勇、宋冠洲、記者尹明博報道:近年來,山東省泰安市立足全市能源現實和資源稟賦,充分發揮儲能在新能源體系中的“壓艙石”作用,創新建立四大機制,著力打造千萬千瓦“儲能之都”,全力構建具有泰安特色的多元化儲能發展新格局。
創新規劃引領機制,繪制“儲能之都”藍圖路線。構建儲能規劃“泰山體系”,高標準編制全市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1+N”規劃體系。優化“一體兩翼”產業布局,構建以抽水蓄能為主體的大汶口盆地東翼蓄能、西翼儲氣格局,沿泰山、徂徠山布局實施抽水蓄能工程,規劃大中型抽水蓄能400萬千瓦、小型抽水蓄能骨干工程200萬千瓦;推進大汶口盆地鹽穴和礦產資源綜合開發,科學劃分蓄能儲氣區, 規劃實施600萬千瓦壓縮空氣儲能、20億立方米鹽穴儲氣庫等重大項目。突出典型試點示范、提前建成投產的泰山抽水蓄能,形成了超大容量、系統友好、經濟可靠、生態環保的儲能模式;建成中國能源肥城萬千瓦壓縮空氣儲能電站示范工程,填補國際未燃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空白。
創新集聚集群機制,推動“儲能之都”共建共贏。探索中央與地方合作模式。充分發揮央企和國企的示范作用,利用資源、資金、政策三大優勢,推進項目、吸引企業、聚集產業。與國家電網、國家能源、華能、華電、能建、水發集團等國企的深度合作,有效解決了啟動資金大、技術要求高的制約。推動新引進的龍頭企業與當地鹽企、煤企、電企“聯姻”,建立混合所有制結構,實現互利共贏。共同搭建合作創新平臺。依托泰安高校和研究所的優勢, 搭建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提供人才支撐和厚實的技術基礎。聯合中國石油天然氣儲存技術研究中心,建設鹽穴產業創業中心和鹽穴產業聯盟,加快科研成果產業化。與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合作,研發未燃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結合中國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為培養儲能專業團隊提供平臺,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和配套條件。打造園區集聚優勢。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通過集聚解決技術創新、業態匹配、場景應用等問題, 從而打造具有特殊業態的生命周期工業園區。建設寧陽魏超百億產業園,大力發展電化學儲能,推動魏超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等項目落地。創建新泰光伏制氫產業園,推動新能源消費、低成本制氫、甲醇綠色生產可持續發展。在泰安高新區打造新能源裝備產業園,突破動力電池智能聯網等核心技術,向零部件集成化、模塊化布局升級。
創新多元協同機制,從“儲能資本”源頭上積累活水。鞏固抽水蓄能的核心地位。充分發揮抽水蓄能投資大、拉動作用強的優勢,建設臺山抽水蓄能電站一期、二期,將對保障電網安全、促進新能源消納發揮重要作用。全面擴大鹽點儲能的帶動作用。依托大汶口盆地周邊豐富的鹽穴資源,充分發揮示范效應,吸引國內500強企業投資開發鹽穴儲能項目?!笆奈濉蹦?, 泰安將在鹽穴形成裝機容量200萬千瓦的壓縮空氣儲能。提高全區多元儲能保障能力。大力發展電化學儲能、制氫儲能、戰略儲能、“源網儲能”、鋰電池裝備五大保障板塊,全面提升儲能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