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發布“2022年中國環境企業50強”。
環境商會秘書長馬輝在介紹榜單時表示,“十三五”以來,中國環境治理領域市場化進程明顯加快,市場主體不斷壯大,但綜合服務能力仍較弱。
榜單顯示,從公司結構來看,a股上市公司35家,h股上市公司8家,新加坡上市公司1家,未上市環保公司6家。從規模來看,營收超百億的企業有11家,分別是光大環境、京水、首創環保、中國譚雅、梅格、盈豐環境、漢藍環境、龍凈環保、中國水務集團、寶武環科、東方園林。19家企業營收在50億-100億元之間。
據悉,2016年,國家發改委、原環保部發布《關于培育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主體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環保產業產值將超過2.8萬億元。培育50家以上產值超百億的環保企業,打造一批技術先進、管理精細、綜合服務能力強、品牌影響力大的國際化環保公司。
馬輝表示,為突出龍頭企業的示范和引導作用,促進產業發展和企業成長,環境商會將從2018年起每年發布中國環境企業50強名單。
對于歷年榜單的變化,馬輝強調,2018年,50強中,民營企業26家,國有/國有控股企業24家。近年來,受融資收緊、政府去杠桿、PPP項目入庫等影響,環境企業股權轉讓、質押、債務融資活動頻繁,國有資產通過并購重組大規模布局,生態環境產業格局發生深刻變化。
如今,在2022年中國環境企業50強名單中,國有企業/國有控股企業36家,民營企業14家。因此,在當前國有、民營、外資經濟并存的新格局下,落實企業平等競爭的理念,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十分重要。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清新環境總裁李麒麟在致辭中表示,即將到來的202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行業洗牌仍在繼續,大家積極跳出“舒適區”,從單一賽道戰略切換到全賽道一站式戰略。
北京水務CEO李力認為,環保產業將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將向“兩極”方向發展,即一體化和專業化。
其中,所謂“專業化”要求環境產業回歸“環境服務業”的本質。環境產業“上半場”時期,在投資建設階段,業態屬性為“資產業務”。投資建設熱潮消退后,環境產業進入“下半場”,即服務商業階段,業態屬性為“服務商業”。產業從“增量時代”進入“存量時代”,更多的業務是“服務業務”,即“專業化的服務相關業務”,這就要求企業在發展戰略、盈利模式、組織架構等方面做出改變。
國家商業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