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記者程輝報道。
12月29日,2022中國環境企業50強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會上,“2022中國環境企業50強榜單”隆重發布。
2022年中國環境企業50強榜單是在企業申報的基礎上,本著公平公開的原則,以真實數據為基礎,通過對大型環境企業的調查,按照2021年營業總收入降序產生的。其中,以環境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以已公布的2021年年報營收數據為準;非環保類上市公司以年報中環保業務收入數據為準;非上市公司以專業第三方機構提供的環保業務收入數據證明為準。同時,如果一家公司的營收數據已經包含在母公司的參賽項目中,該公司將不再參賽,以避免重復計算。
馬輝表示,“十三五”以來,我國環境治理領域市場化進程明顯加快,市場主體不斷壯大,但綜合服務能力仍然較弱。2016年,國家發改委和環境部提出,要在全國培育50家以上產值過百億、技術領先、管理精細、綜合服務能力強、品牌影響力大的環保企業。
為突出龍頭企業的示范和引導作用,促進產業發展和企業成長,環境商會自2018年起每年發布中國環境企業50強名單。今年已經連續第五年發布,榜單逐漸走向科學化、系統化、品牌化,在行業內形成了較高的公信力和權威性。今年的榜單,從結構上看,a股上市公司35家,h股上市公司8家,新加坡上市公司1家,未上市環保公司6家。從規模來看,營收超百億的企業有11家,分別是光大環境、北控治水、首創環保、中國天鷹、梅格、盈豐環境、漢藍環境、龍凈環保、中國水務集團、 寶武環科和東方園林。19家企業營收在50億-100億之間。馬輝特別提到,2018年,50強中有26家民營企業和24家國有/國有控股企業。近年來,受融資收緊、政府去杠桿、PPP項目入庫等影響,環境企業股權轉讓、質押、債務融資活動頻繁,國有資產通過并購重組大規模布局,生態環境產業格局發生深刻變化。如今,在2022年中國環境企業50強名單中,國有企業/國有控股企業36家,民營企業14家。因此,在當前國有、民營、外資經濟并存的新格局下, 落實企業間平等競爭的理念,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非常重要。會議由環境商會執行秘書匡民主持。
北控水務CEO李:
很榮幸北京水務再次入選中國環保企業50強。50強企業代表了中國環境產業的領軍力量,這一榮譽將進一步激勵和鞭策我們的企業,發揮行業引領作用,推動中國環境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過去的一年里,北京水務集團以“客戶為源,創新為道”的經營宗旨,堅定不移地走“又紅又?!?、“輕重結合”的發展道路,依靠科技創新、商業創新、管理創新,打造業務增長新動能,提升企業運營效率,追求公司可持續發展。
北京水務認為,環境產業將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將向“兩極”方向發展,即一體化和專業化。
所謂“融合”,需要產業方向的“三大轉變”:一是從環境到生態。新時期,水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基調應從“污染防治”向“生態建設”發展,統籌“生活用水、生產用水、生態用水”,實施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三水共治”;第二,從無害化到資源化。綠水青山的價值要“內化”,轉化為金山銀山;第三,從局部到整體。以前是從“末端”延伸到“上游”,現在是從“局部”延伸到“整體”。從“植物-網絡-河流-湖泊-海岸”,從“單一水介質”到“水-固體-氣體多介質”,從“單一基礎設施建設”到“多種基礎設施合作建設”,從 “節能降耗”到“減排減碳同行”。最后,雙重碳約束條件下的環保產業應該升級為綠色產業。
所謂“專業化”,要求環境產業回歸“環境服務業”的本質。環境產業“上半場”時期,在投資建設階段,業態屬性為“資產業務”。投資建設熱潮消退后,環境產業進入“下半場”和服務運營階段,業態屬性為“服務商業”。產業從“增量時代”進入“存量時代”,更多的業務是“服務業務”,即“專業化的服務相關業務”,這就要求企業在發展戰略、盈利模式、組織架構等方面做出改變。
未來,北京水務集團將與行業企業一道,以社會價值提升為核心,推動減污減碳協同效應的進一步落實,從排放控制達標轉向經濟發展的環境容量供給,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雙向轉化通道,實現環境價值與經濟價值的共創。
環境保護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李付景:
作為行業元老,首都環保集團能再次入選50強,不僅體現了大家的認可和鼓勵,更意味著不可推卸的重任。
對于第一環保來說,2022年我們面臨的內外挑戰也是非常大的。為了應對行業的變化,我們堅持長期價值主義,以“生態+”戰略為導向,以釋放集團重組紅利為主線,明確了“融合、發展、升級”的工作三部曲,在融合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升級,實現了企業經營發展和戰略轉型的雙重突破。
第一環保的發展使命是“共同建設清潔、富裕、美麗的幸福家園”,這與二十大提出的“減碳、減污染、擴綠、增長”的協同治理目標不謀而合。目前,環境治理已從點源治理升級為“點-線-面”綜合治理,區域化、流域化、一體化的項目不斷涌現,EOD等新模式加快推進。通過戰略重組整合,積極迎接環境產業即將到來的深刻變革。但在新形勢下,單個企業的實力有限,不可能覆蓋項目價值鏈的所有業務,也很難突破很多產業發展中的共性問題。啟動“生態+”戰略, 核心概念是“內生能量和外生資源”。我們認為,企業的力量不僅來自內部,更來自可以調動的社會資源。行業的健康發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馬鋼盈豐環境董事長兼CEO:
自榜單設立以來,盈豐環境已連續五年位列榜單前50名。衷心感謝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盈豐環境發展的各位領導和各界朋友。
2022年對于盈豐環境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們繼續聚焦以“智慧設備、智慧云平臺、智慧服務”為核心的智慧環衛戰略,在逆境中穩步前進。作為環衛設備領域的領軍企業,盈豐環境連續21年銷量位居行業第一,持續引領產業技術變革,以人工智能技術賦能環衛行業,創新推出一系列新能源環衛設備、5G無人環衛機器人等行業領先產品,精準解決行業痛點和難點。在環衛服務領域,盈豐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技術,構建智慧云平臺,開展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環衛運營服務。 并逐步構建了從前端發貨、中端運輸到后端加工的全產業鏈商業模式。未來,盈豐環境將緊緊圍繞智慧環衛戰略,繼續推動環衛行業向機械化、新能源、小型化、智能化、云連接方向發展,構建環衛新生態。讓世界更干凈,讓未來更美好。
行業的發展是每一位環保人士共同創造的。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明年中國經濟運行有望整體回升,相信環保行業也將迎來新的復蘇。在此,我期待與在座的所有環保同仁攜手共創我們共同的2023。
清新環境總裁李麒麟:
自2018年環境商會發布“中國環境企業50強”以來,清新環境連續五年榮幸入榜,既是對清新環境企業實力的認可,也是對清新環境在生態保護領域貢獻的最好褒獎。
即將到來的202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行業洗牌仍在繼續,大家積極跳出“舒適區”從單賽道戰略切換到全賽道戰略。
作為工業煙氣處理領域的領導者,清新環境也在加速進化。清潔環境以“生態化、低碳化、資源化”為戰略發展方向,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為己任,精耕細作節能環保產業。公司業務布局和模式多元化,涵蓋工業煙氣治理、城市環境服務、生態環境修復、低碳節能服務、資源循環利用等領域。是集技術研發、裝備制造、工程設計、施工、運營服務、資本運營為一體的綜合性環保服務集團。
堅定信心,持之以恒。即將到來的2023年是第十四個五年計劃的第三年。清潔環境將繼續以綠色發展為己任,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攜手眾多環保企業,助力國家順利實現“雙碳”目標,為“讓世界變得清潔,永遠留下”的美好愿景不斷努力,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董事長李韋利:
威利戰略把握數字化和節能“雙碳”兩條主線,不斷提升公司競爭力和行業地位。
近年來,威利加強與央企、國企的合作,充分利用其資源、技術、人才優勢,實現合作互利共贏,公司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戰略上提出“練好內功”,即威利始終重視R&D創新,特別重視持續的技術創新和降本增效。公司以數字化轉型和資源利用為核心,不斷推動公司技術服務的創新和優化;“走出去”,威利重視國際市場,在國際市場上做好了海外技術團隊和制造企業的布局。雖然三年來疫情發展速度有所放緩,但隨著疫情的放開, 威利將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近年來,民營企業遇到了一些發展困難,但我相信這些困難是暫時的。今年,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成功召開,生態環保產業開始了新的征程。同時疫情發布,給了民營企業更好的發展環境,相信未來前景一片光明。
目前環保企業僅僅通過環境服務和規范治理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需要從資源中獲取利潤,企業才能走得更穩更好。從威利自身發展來看,近年來威利加大了在可再生能源、生物天然氣、有機農業、城市礦產等方面的布局。威利充滿信心,蓄勢待發,把握雙碳時代的脈搏,加快企業轉型升級,迎接新的機遇和挑戰。
威利愿與環保同仁攜手共進,為新時代生態環保產業的發展做出新的貢獻,也祝愿商會在新會長的帶領下越辦越好。
2022年中國環境企業50強分析報告
在本次大會上,和君咨詢公司副董事長李向群先生對今年的50強報告進行了解讀。李向群表示,通過對50強企業整體數據的分析發現,50強企業在行業中的分量越來越重,規模(資產和營收)越來越大,但同時,50強企業整體盈利能力提升的難度越來越大,R&D和技術投入仍需加強。
自2018年第一份榜單發布以來,經過五年的發展,中國環境企業50強榜單逐漸走向科學化、系統化、品牌化,在行業內形成了較高的公信力和權威性,成為環境商會最具影響力的品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