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經濟報記者郭俊娟
揭示了生防制劑抑制小麥土傳病害的作用機理,創制了新的小麥土傳病害微生物制劑,首次提出了復配制劑對小麥全蝕病和莖腐病的防治效果,開發了小麥、花生、蔬菜、果樹等十多種作物的復配制劑...12月27日,“農作物重要土傳病害新型生防菌的研究與應用”項目顯著成果研討,項目負責人、省農科院植保所。據介紹,這一由楊麗榮團隊承擔并實施的項目,在總結十余年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持續進行了以菌治菌、以菌養菌的“微觀”探索, 并通過大規模試驗示范,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現場應用技術模式,示范帶動效果顯著。
土傳疾病令人震驚
2022年,河南省糧食總產量1357.88億斤,居全國第二?!拔覀兛渴裁幢3稚踔晾^續創造小麥高產紀錄?”談及從事微生物肥料研究的初衷,楊麗榮談到了今年的糧食產量,“全靠科技!”
補齊土傳病害防控短板,是持續推進我省農業生產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土傳病害是指病原物,如真菌、細菌、線蟲、病毒等,生活在帶有病殘體的土壤中,在條件適宜時,從根部或莖干侵入作物而引起的病害。在小麥生產中,最常見的土傳病害包括小麥全蝕病、莖腐病和紋枯病。黃淮麥區是中國最大的小麥產區。由于缺乏抗病品種,常年秸稈還田,跨區域作業,近年來,以小麥全蝕病為代表的土傳病害連年發生嚴重,僅我省每年就超過1500萬畝。
在溫室蔬菜和水果生產中,根結線蟲的防治已成為各地設施農業的最大難題。與土傳病害相對應的是由于化肥、農藥的濫用和連作造成的土壤鹽漬化,兩者相互作用,導致作物減產甚至絕收。
面對觸目驚心的土傳病害和土壤鹽漬化,近年來,楊麗榮團隊一直致力于通過添加微生物有機肥,改善龐大的功能微生物群落結構,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發生和發展,保障和促進植物的健康生長。通過自然衰減和產品的創造,努力改善農田土壤結構,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技術的不斷進步。
綠色防控顯神威
今年,周口、三門峽、鶴壁、正陽和演金的一些種植大戶已經使用微生物制劑來改善小麥和花生的營養狀況。據介紹,這種微生物菌劑不僅可以防治小麥、花生等作物的病蟲害,還可以改良土壤,達到減少化肥農藥施用的效果,可以從源頭上實施小麥、花生等大田作物的綠色生產。
該菌劑是由省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和河南新陽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發生產的YB系列菌劑,可用于小麥、花生等作物病害的生物防治。
據河南新陽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焦介紹,2016年,公司開始與省農科院植保所聯合從事微生物菌劑的研發工作。不僅聯合開發了10余種復合微生物菌劑產品,廣泛應用于小麥、花生、果蔬、中藥材等行業,而且聯合成立的河南省農業微生物創新中心還被省工信廳認定為河南省制造業創新中心培育單位,承擔了2021年河南省重大項目。
YB系列微生物菌劑不僅可用于拌種,還可施于田間和溝內,噴施于作物葉面,對作物進行全程生物防治。
為什么YB系列微生物菌劑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化學農藥防治小麥病害?楊麗榮解釋說,研究人員從小麥的根部、土壤或患病部位分離出生防菌,通過發酵優化、佐劑篩選等步驟,研制出一種能抑制有害菌群生長的微生物菌劑,實現了以菌治菌、以菌養菌的綠色控制。
實施“雙減”,收獲“雙增”
近年來,我國多次強調實施減肥減藥政策,要求增加統防統治、綠色防控的覆蓋面,減少病蟲害損失和化學農藥的使用。
在國家重點R&D計劃“雙減”項目、省“四優四化”科技支撐行動、院縣共建等支持下,省農科院在周口、正陽、蘭考、演金開展了示范。針對小麥土傳病害(小麥紋枯病、根腐病、莖腐病等。)和花生(花生根腐病、花生莖腐病、花生白腐病等。)在正陽,利用YB系列生物制劑和微生物肥料的核心技術和產品對土壤進行處理,并對種子進行高效生防菌包衣,在小麥、花生關鍵生育期進行葉面噴施,有效解決了小麥、花生生產中的土傳病害問題。經過三年的試驗,耕地的土壤活性得到了提高, 農作物產量穩步增長,質量大幅提高。
在黃泛區農場示范區,YB系列生物制劑對小麥莖基腐病和紋枯病有顯著的防治效果。與對照田相比,害蟲綜合防治效果達85%以上,病害綜合防治效果達75%以上,示范區化學農藥使用量減少30%以上。
專家指出,綠色防控技術的普及,不僅解決了土傳病害、土壤鹽漬化等問題,也改變了種植者的用藥習慣,帶動了更多農民增強科學用藥、綠色防控、減量增效、安全生產的意識。
楊麗榮告訴記者,對生態環境安全友好的生防微生物菌劑是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保障農產品和生態環境質量安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保障現代農業優質高產的重要手段。也是從根本上減肥、減藥、增產、增效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