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前往新疆克拉瑪依市克拉瑪依區采訪,驅車進入區委區政府小院,轉了一圈又一圈,20分鐘沒有找到停車位。
這是一個位于老城區的老辦公區,建于1982年。是四層樓,沒裝電梯,爬上爬下的人行色匆匆。
推開區委宣傳部的門,四個人擠在一個十幾平米的房間里辦公,縫隙里堆滿了書籍等物品。即便如此,工作人員也沒有抱怨:“辦公樓太緊張了,有的單位還在外面辦公!”
縣委、政府辦公條件差,在新疆并不少見。但隨后,工作人員的話讓記者大吃一驚:“我們年初剛從新城區搬回來。那邊一棟16層的樓,寬敞氣派,離市政府也很近!”
記者乘車下樓一探究竟。八公里外,在克拉瑪依市的西南部,一座16層的穹頂建筑出現在我們面前。這停車容易得很。放眼望去,巨大的停車場可以輕松停放數百輛汽車。
樓門口掛著“克拉瑪依區科技創新中心”的招牌。門旁邊,四塊牌匾,分別是科技部授予的“眾創空間”、工信部授予的“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授予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技術轉移西南中心,十分醒目。
在克拉瑪依中僑生產力公司大樓內,電話鈴聲此起彼伏。負責人,盛的手機一直響個不停,談話不時被打斷:“這棟樓是2010年左右建的,建筑面積1.9萬平方米,使用面積1.59萬平方米。當時是西南科技園的主體建筑。2018年政府遷入。今年2月搬出來后,我們以運營商的身份入駐。今年我們吸引了17家科創企業入駐,有幾家成長性非常好?!?/p>
黨委政府搬出大樓給企業騰地方,這是盛坦言沒想到的。讓他沒想到的是,政府遷出后,繼續承擔每年940多萬元的租金,讓入駐企業免費使用。"加上裝修和物業費,今年的總投資超過1000萬元."
但是幾個部門留了下來。大樓里留下了克拉瑪依市科技局、科協、團委、工商聯、大學科技園管委會5個單位,職責是為企業提供“科技陪伴服務”。
克拉瑪依區科技局長楊磊是一個80后的年輕人。今年疫情期間,他吃住在樓里兩個多月,溝通協調生產生活和防疫物資的保障?!拔覀儏^里對我們的要求就是和企業同吃同住,為他們提供7×24小時的服務,幫助他們成長?!?/p>
說起外遷的初衷,克拉瑪依區委書記馬勝斌說,克拉瑪依區占市區總面積的近一半,有70%的城鎮居民,3萬多個體戶,6000多家小微企業,近年來受疫情影響較大?!鞍犭x大樓,短期來看,政府吃了苦頭,企業嘗到了甜頭,有助于恢復信心;長此以往,隨著企業的快速成長,政府就有了解決就業、培育稅源的源頭活水,又是一筆大賬,照樣賺!”
新政策的效果開始顯現。2022年,克拉瑪依區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新增27家,達到63家,占全市近一半。
(記者尚潔趙明昊)(尚潔趙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