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緊,資金周轉不開。
為什么急著用錢,自己的征信又低?
這時,一個信貸專員被殺了。
你認為這是天賜的福利
殊不知,他已經“步步高升”了
近日,家住西湖區的居民小王向派出所報警稱,自己在某理財APP借款時被騙。在平臺“信貸專員”的指導下,他一共給對方轉了2萬元。
小王告訴民警,他最近接到一個010開頭的電話。對方自稱是某理財平臺的“信貸專員”,問小王有沒有理財需求。得到肯定回答后,雙方加了微信。
加了微信后,專員從小王那里了解到了一些個人信息。這時小王告訴對方,自己的征信不是特別好,怕審核不過去。專員當即聲稱小王是他們公司電子邀請的客戶,通過率高達90%。
專員告訴他,提交資料后,系統會在15-20分鐘內刷新,小王粲點進去看看自己的審核是否通過。如果過了,他可以直接提現。
沒過多久,小王再次打開APP時,賬戶里真的多了5萬元,正要提現。系統突然彈出“銀行卡異常,資金凍結”字樣。
小王馬上查看了他提交的個人信息,發現銀行卡確實“有誤”。他將這一情況告訴專員后,被對方在微信中以“不小心”為由嚴厲斥責。他感到非常內疚,希望專員能幫助補救。
急于貸款的小王說,他已經籌了1.5萬,轉到了對方提供的銀行卡號上。然而,這僅僅是開始。除了APP內個人錢包越來越多,小王依然無法提現成功,APP依然顯示“提現異常,資金凍結”。
專員咨詢了專員后,以在APP中填寫轉賬名稱有誤為由,要求小王再次轉賬5000元押金。
小王以為自己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如果存款沒有轉賬,系統就無法放款,之前轉賬的存款也不會退回。此時對方不斷強調,已經來不及了,時效快過了,思想混亂。小王再次提了5000元轉給對方。
原本以為一切都結束了,但是平臺還是提現不了。咨詢了銀行貸款的朋友后,小王意識到自己被騙了,于是立即報警。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常規分析
不法分子往往以金融APP貸款為由,誘騙消費者添加QQ/微信,幫助其申請貸款,然后向消費者手機發送虛假平臺鏈接,誘導消費者在虛擬平臺申請貸款并繳納保證金,使受害人的錢財受損。
網警提醒
正規貸款機構不會要求借款人在申請貸款前提前繳納“押金、手續費、保險費、服務費、水費”等各種費用。凡是貸前支付各種費用,要求轉賬的網貸,都是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