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位于黃海西岸、長江三角洲東北翼。這個擁有全市最后一條高速公路、多年來在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排名墊底的縣,今年以來一些指標的逆勢增長讓外界刮目相看,極大地提振了如東的士氣:1-10月,實現了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稅、稅比的增長,位居全市第一;15年來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墊底”的局面,今年有望首次突破!
如東的奮起直追,是南通所轄七縣市努力克服疫情蔓延和經濟波動影響,你追我趕,銳意進取的縮影。江海奔騰,百舸爭流。抓住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使南通站在風口浪尖的戰略機遇,“七大板塊”競相發展,猶如奮勇爭先、斗志昂揚的七只“小老虎”,從而形成一個充滿活力、值得關注的區域經濟現象。
“七虎”逐鹿南通,是經濟發展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前,當地“干部敢作為、地方敢沖、企業敢作為、群眾敢主動”的實踐樣本之一。南通在相互促進、相互學習的競爭中,攜手經歷產業轉型升級的陣痛后,必將迎來韌性增長、高質量發展的“紅利”,從而擁有更強的增進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能力。
“沒有人會承認失敗”
南通,長江與浩瀚黃海的交匯處,被譽為“近代中國第一城”。近年來,南通正以江蘇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支點,闊步踏上中國現代化的征程。
南通過去分為“北三縣”和“南三縣”。北部三縣為海安、如皋、如東,南部三縣為通州、海門、啟東?!澳媳辈罹唷痹跉v史上曾經客觀存在。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通州、海門由縣改市再設區,如皋、啟東、海安成為縣級市。2020年,隨著崇川、港閘合并為新的崇川區,南通形成了橫跨縣、市、區行政層級的“七大板塊”。
走訪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素有創先爭優傳統的南通,七大板塊當先鋒、爭第一的氛圍撲面而來。南通的季度工業項目觀摩點評成了“賽馬”舞臺,各界紛紛突出新好項目,進行比較。今年第三季度,板塊評價第三名與第六名僅差2.1分。
2021年,GDP排名第一的崇川區僅領先排名第二的通州區37.4億元,而通州區僅落后追趕者海門區24.8億元。由于彼此經濟總量差距不大,縣市區發展“基本在同一起跑線上”,這種競爭可謂勢均力敵,特別“膠著”。一位縣委書記在接受采訪時坦言:“人人平等,誰也沒有特別的優勢。稍微放松一點,就會滑到最后?!?/p>
“北三縣”也不甘示弱,近年來扮演了“鯰魚”的角色。2021年,如東縣委、縣政府向全縣人民承諾,“十四五”期間,要努力實現經濟總量、發展質量、排名前100。2015年,海安在南通率先突破1000億元工業應稅銷售額,改變了工業發展排名格局,成為蘇中蘇北唯一的首批國家創新型縣(市)。如如皋,2021年將培育專業化創新型“小巨人”企業,全國累計總量、全省新增量均居全市第一,并提出了“挺進縣域前20強、爭創文明示范城市”的第一目標。
2019年,南通所轄縣域經濟總量突破1000億元。2021年,各行業GDP增速高于8%;在全國多個百強縣(市)和中小城市綜合實力中名列前茅,在全國地級市中相當罕見。
“七虎”比賽重塑了南通的經濟版圖。近年來,南北差距明顯縮小。從經濟總量來看,如果繼續使用“北三縣”和“南三縣”的稱謂,會發現“北三縣”的“頭”有所增長,前者在2000年占67.9%,2011年占80.2%,2021年占89.8%。
“七虎”大賽助推南通高質量發展。2020年,南通GDP進入“萬億俱樂部”,去年再上千億臺階,達到11026.9億元,穩坐江蘇“第四城”,其中七大板塊占比92.4%。2021年,南通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3.4%,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產值分別增長31.1%和38.7%,空氣優良天數達到322天,比上年增加18天。
“七虎”大賽促進了南通的宜業宜居?!笆濉逼陂g,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882元,年均增長9.3%,人均儲蓄存款連續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得益于經濟社會發展,長期受人口凈流出困擾的南通,近年來實現了歷史性轉折。2021年末人口凈流入21.3萬人。全國文明城市實現市縣兩級全覆蓋,時代楷模和“中國好人”數量居全省前列。
"我們必須全力向前跑。"“我們在拼命跑!”.....記者采訪“七虎”負責人時,不止一次聽到話里的“跑”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實施,為“七虎”創造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也讓經濟發展競爭的熱度“升溫”。作為上海長江以北“1+8”都市圈的唯一一員,隨著蘇通大橋、崇啟大橋、上海蘇通長江公路大橋的開通和沿江高鐵的建設,原本難以聯通的南通變得“好”起來,各種優質生產要素紛紛穿越長江以北。
隔江相望,上海與蘇州相對,南通呈現“北上廣新蘇南”的發展定位。很多南通人在采訪中提到,如今“七虎”逐鹿南通,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上世紀90年代蘇州的縣域經濟競爭。當時蘇州下轄的六縣市抓住了機遇,在“誰也不服誰”的競爭中,實現了趕超縣域經濟發展的奇跡。
“體育場”到底在爭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