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極集團)今年三季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105.44億元,在2021年同期增長10.7%的基礎上繼續增長10.18%,營收能力持續增強。這也是太極集團在混改完成后,業績的又一次提升。
自1972年成立以來,太極集團從涪陵的一家藥廠,逐步成長為擁有13家藥廠、20余家醫藥商業公司、3000余家連鎖藥店,涵蓋醫藥研發、工業生產、醫藥商業、大健康產業等領域,集“工、商、科、貿”于一體的全國性大型醫藥集團。2021年,太極集團與國藥集團中央國企混改,太極集團正式納入國藥集團版圖。
今年年初,太極集團發布了《太極集團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2021 -2025)》(以下簡稱太極集團戰略規劃),將堅定不移地聚焦醫藥健康主業,在基礎管理穩步提升的前提下,實現源頭控制、生產智能化、科研化的目標。國藥太極總經理于敏表示,集團將堅持傳承創新中醫藥發展理念,構建符合中醫藥特色、跨區域、數字化、全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模式,推陳出新、匠心獨具,不斷契合“做世界一流中醫藥企業”的美好企業愿景。
中部地區國企混改,太極進入“國家隊”
根據國務院、國家發改委等相關政策文件精神,在重慶市政府、涪陵區政府的支持下,太極集團于2019年9月正式啟動混合所有制改革。
經過多輪談判,太極集團最終與國企國藥集團達成共識,經國務院國資委批準后正式實施中部地區國企混改。2021年4月,隨著太極集團完成增資擴股相關工商變更登記,實際控制人由涪陵區國資委正式變更為國藥集團,太極集團混改正式落地。
在業內人士看來,太極集團和國藥集團戰略混改的成功實施,實現了醫藥行業地方國企和國資央企的資源整合。
一方面,太極集團的中藥業務可以與國藥集團在產業鏈上的優勢互補,成為國藥集團在中國西部地區的戰略增長點。另一方面,國藥集團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全、綜合實力最強的醫療健康產業集團,在資金投入、管理經驗等方面也可以幫助太極集團增強發展活力,提高經營效率。太極集團借鑒國藥集團的先進管理經驗,開展“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解決過去沒有完全解決的問題。
人事勞動分配制度改革是太極集團“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太極集團實行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實現干部的升降級。全面推行市場化用工,實現員工能進能出;改革分配機制,實現職工收入有增有減。
分配機制是改革的核心之一。據太極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陽春介紹,太極集團建立了對各級人員的考核激勵機制,實現了對集團總部人員和子公司經營班子成員的考核全覆蓋。具體到管理層,太極集團還探索建立即時、定期、中長期考核激勵全覆蓋的薪酬分配體系。
目前,太極集團新進員工全部實行市場公開招聘,與經營目標責任制掛鉤的浮動工資比例大幅提高,全體員工的勞動生產率也較重組前有明顯提高。
掌控中藥資源“基盤”,把握發展“主動權”
太極集團作為民族中藥企業,深耕中藥行業50年,打造了藿香正氣口服液、急支糖漿等知名中藥品牌。中藥的質量直接影響成品藥的質量,場就是車間。中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中藥資源的開發和保護。
太極集團2022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制定了中藥材資源戰略規劃,確定了以種植基地、加工中心基地為基礎的“1+3+N”模式,實施分級加工、戰略儲備、特色品種經營三種經營模式,打造了N個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千噸級中藥材。
優質中藥材是生產優質藥品的關鍵。早在十年前,太極集團就開始在全國各地的道地中藥材產區建設中藥材種植基地,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西南大學、四川農業大學等機構建立技術合作,推廣“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發展模式,嚴格執行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太極集團副總經理、中藥材資源負責人陳康表示,集團從中藥材源頭把握主動權,把握中藥材質量,確保中藥材來源明確、質量可靠, 保證了中草藥的確切療效和均一的質量。
目前,太極集團已在四川、重慶、內蒙古、吉林、甘肅、河北、安徽、山西等中藥材產區建設了30萬畝標準化種植基地。同時,集團自建或戰略合作的15個中藥材加工中心,實現了藥材產地收購、生鮮加工、分級儲存,既保證了中藥材及下游藥品的生產質量,又大大提高了中藥材的綜合利用率和經營效率。
以2020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冬蟲夏草為例。早在1999年,太極集團就與重慶中醫研究院合作。集團冬蟲夏草業務負責人在海拔4600米的西藏自治區那曲市恰澤鄉冬蟲夏草栽培基地進行相關研究,最終成功研發出多項冬蟲夏草栽培關鍵專利技術。太極集團將通過冬蟲夏草野生飼養和準栽培兩種新模式,逐步實現冬蟲夏草的規?;a,實現冬蟲夏草產業的健康發展。
數字化賦能產業升級,中藥質量標準化建設成效顯著
中藥成分復雜,受藥材來源、加工、生產的影響較大。難以實現中藥的標準化生產,難以控制藥品質量的均一性。如何規范中藥產品質量,是中藥產業現代化的一大難題。太極集團涪陵制藥廠總經理余宗斌認為,中藥產業的標準化要靠科技創新,要通過數字化實現中藥產業的標準化,從而提高成藥質量的穩定性。
以太極藿香正氣口服液全產業鏈數字化為例,2022年太極集團半年報中,僅藿香正氣口服液一個品種的銷售收入就達9.98億元,涉及17種中藥材,總種植面積達21萬畝。沒有數字化改造和科學的藥材田間管理,很難從藥材種植源頭控制產品標準。為此,太極集團搭建了中藥材種植全過程質量追溯平臺,建設了GAP標準種植基地,對種植基地內農作物品種的用水、施肥等農業活動進行規范化管理。
這些藥材將從河北等地進入重慶涪陵制藥廠中藥房智能車間進行加工。車間采用DCS(分布式控制系統),可實時監控密度、工藝時間等指標,自動控制操作溫度、流量、體積等參數。在DCS的幫助下,生產參數的精確控制率可以達到100%,藿香正氣口服液的質量也得到了顯著提高。
提取出來的藥液會送到口服液制劑數字化車間。制劑車間擁有12條全自動高速灌裝生產線和15條全自動高速包裝生產線。兩萬平方米的廠區里,很少看到工人,取而代之的是工業機器人和RGV(軌道引導車)、AGV(自動引導車)等智能設備。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僅這個數字化車間就配備了2萬多個傳感器。依靠視覺檢測和剔除機構等技術手段,可以實現數字化車間中藥制劑包裝在線自動控制系統的標準化運行。與傳統車間相比,數字化車間不僅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而且大大提高了藿香正氣口服液生產工藝的標準化,提高了產品質量的均一性。
此外,太極集團還借助WMS系統(倉儲管理系統)建設了超大型立體倉庫,可以自動出入庫,自動關聯批號,實現動態庫存管理。開發了定制的LIMS系統(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了實驗室資源和樣品的數字化管理...
繼續加大創新投入,從生產驅動向戰略驅動轉變。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源泉?!短珮O集團戰略規劃》明確提出,要把科技創新列為企業發展戰略之首,作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為此,太極集團將R&D投資的力度納入子公司的業績考核,并繼續加大R&D投資。
太極集團2022年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R&D費用較去年同期增長33.95%,在四大類費用(即銷售、管理、R&D、財務費用)中排名第一。
主品種的二次開發是強化重點品種的關鍵,也是太極集團創新研發的重點之一。通過現代科學技術,提高制劑工藝和產品質量,賦予集團旗下眾多知名中藥產品新的內涵。
據了解,早在2018年,太極集團就啟動了“太極藿香正氣液百萬例真實世界研究”,進行太極藿香正氣口服液的二次開發。太極集團在對藿香正氣口服液進行大量實證研究的基礎上,將產品定位從傳統的“防暑解暑”單軌拓寬到“祛暑祛濕”和胃腸用藥雙軌,擴大了產品的應用范圍。2022年上半年,太極藿香正氣口服液銷售額達9.98億元,較2021年同期增長近80%。
除了主要品種的二次開發,太極集團還將投入更多的R&D資源開發新品種。僅2022年上半年,太極集團已完成科研項目25項,復評項目13項;申請專利34項,其中發明專利5項。同時,太極集團還積極深化產學研結合,與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等國內外一流科研機構合作,加快建立產學研一體化科技創新平臺,聯合成立上海醫學工程學院重慶分院,提升協同創新能力。
近年來,太極集團科研成果豐碩,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省科技獎13項,承擔國家部委項目30余項、省科技項目70余項,建立了重慶市新藥釋放系統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藥物緩控釋制劑企業重點實驗室等中西藥研發平臺。根據太極集團的戰略規劃,未來太極集團將繼續加大R&D投入,力爭到“十四五”末達到5%(工業銷售占比),形成以中藥為核心,化學藥、 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品為輔,由生產驅動向戰略驅動轉變。
文/張兆輝
校對劉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