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民偉大而光輝的一生
江澤民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公認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領導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卓越領導人,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創始人。
江澤民的一生是光輝的戰斗一生。在他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終不渝地堅持共產主義理想,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決心為黨和人民的事業而奮斗。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面對國內外復雜形勢和世界社會主義嚴重曲折的嚴峻考驗,江澤民領導黨中央領導集體,緊緊依靠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捍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二十一世紀,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贏得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衷心愛戴和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
1926年8月17日,江澤民出生在江蘇揚州的一個愛國知識分子家庭。江澤民從小受到愛國主義和民主革命的啟蒙,同時又在詩人書法家家庭的氛圍中深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江澤民早年就讀于揚州東關小學和揚州中學。在揚州中學讀書期間,家鄉被侵華日軍占領。常到梅花嶺明代愛國名將史可法墓前,朗誦史可法祖屋對聯,“數梅花亡國淚,表悲憤?!?/p>
1943年,江澤民考入南京中央大學電機系,積極參加進步學生的抗日愛國活動??谷諔馉巹倮?,江澤民轉入上海交通大學電機工程系學習。1946年4月,江澤民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共產主義戰士。江澤民積極參加黨的地下工作,參加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的愛國學生運動,掩護革命同志。
1947年,江澤民從上海交通大學電機工程系畢業后,到上海糧食服務實驗廠工作。歷任工程師、工務科長、電氣車間主任、動力車間主任。在此期間,他在工人中和基督教青年會夜校的專業青年中從事革命宣傳。1949年,他組織工人開展工廠保護活動,迎接上海解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江澤民先后擔任上海益民食品廠第一副廠長、上海肥皂廠第一副廠長、第一機械工業部上海第二設計分公司電氣專業科科長。在益民食品廠工作期間,負責開發和建立“光明牌”食品品牌。為了支援抗美援朝戰爭,他組織生產了專供中國人民志愿軍的罐頭。在第二設計分院期間,他主持了新中國第一臺國產汽輪發電機的設計。
1954年9月,江澤民被抽調參加長春第一汽車廠的建設。1955年4月,在莫斯科斯大林汽車廠實習。1956年5月回國后,任長春第一汽車廠動力部副主任、電力副總工程師、動力分廠廠長。1961年,煤炭供應緊張,江澤民被任命為改燒原油的大型電站鍋爐工程總指揮,工程獲得成功。
1962年,江澤民調任第一機械工業部上海電氣研究所副所長,負責研究所的科研領導工作,主持了當時國家急需的JO2小型異步電動機系列的設計任務。1964年和1965年,江澤民作為中國代表團副團長參加了在日法舉行的國際電工委員會年會,并考察了國外電氣科學技術的發展。
1966年5月,江澤民調任武漢熱機研究所所長兼代理黨委書記,9月任黨委書記,組織設計原子能發電設備?!拔幕蟾锩遍_始后,江澤民受到打擊。1970年底,江澤民被調到第一機械工業部。1971年,他擔任來自中國第一機械工業部的羅馬尼亞專家組組長,負責領導中國援建的11個工廠的建設。1973年回國后,江澤民先后擔任第一機械工業部外事局副局長、局長。1973年和1974年,江澤民先后擔任中國代表團副團長和團長,出席在聯邦德國和羅馬尼亞舉行的國際電工委員會年會。在1976年, 江澤民率團赴巴考察中國援建的工廠。1978年,江澤民被任命為中國機械工業代表團秘書長,訪問了歐洲六國。他就加快我國機械工業技術升級、加快產品更新換代、提高成套技術裝備能力、擴大機械產品出口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結束了“以階級斗爭為綱”,實現了黨和國家工作中心的戰略轉移,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代,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1980年,江澤民任國家進出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國投資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黨組成員。他參與制定了擴大對外貿易、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吸收和利用外資的政策。與此同時, 他負責國家對廣東、福建兩省采取的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的具體實施,并參與了經濟特區的籌備工作。建立經濟特區是黨和國家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項偉大創舉,也是過去缺乏經驗、需要從零開始探索的新事物。1980年,江澤民率團到泰國、斯里蘭卡、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香港、墨西哥、愛爾蘭等國家和地區,了解出口加工區、自由貿易區和邊境經濟區,從中學習可供中國主辦經濟特區借鑒的經驗。同年8月, 江澤民在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上就廣東、福建兩省設立經濟特區和《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作了說明,為會議審議通過有關議案提供了重要依據。
1982年5月,江澤民任電子工業部第一副部長、黨組副書記,1983年任部長、黨組書記。他深入生產一線調查研究,提出了電子工業“打基礎、上水平、抓質量、求效益、翻兩番、超十年”的發展方針,組織領導了電子工業的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加強了集成電路、計算機、通信、系統工程等重點項目的研發和生產,使電子工業更好地為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服務。1982年9月, 江澤民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
1985年,江澤民成為上海市市長和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1987年,他成為中共上海市委書記。他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在加強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高度重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全力推進上海的改革、發展和穩定。他領導制定了上海經濟發展計劃和城市建設規劃,提出了到20世紀末把上海建設成為開放的、多功能的、產業結構合理的、科學技術先進的、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的發展方針。他積極支持浦東開發開放, 強調要把浦東建設成為國際化、樞紐性、現代化的世界級新城區。為了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實現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他倡議建立民主黨派雙月座談會和新聞工作者、理論家雙月座談會。他注重以科技創新推動經濟發展,建立了重大工程決策的專家論證制度。為了擴大上海的對外開放,他提出了發展對外經濟交往的互諒、互信、互利、長遠四項原則。在他的倡導下,上海市政府采取了每年為老百姓辦幾件實事的做法, 努力解決群眾的衣食住行等實際問題,改善群眾生活。1987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屆一中全會上,江澤民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1989年春夏之交,中國發生了一場嚴重的政治風暴。他擁護和貫徹黨中央旗幟鮮明反對動亂、捍衛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確決策,緊緊依靠黨員、干部和群眾,有力地維護了上海的穩定。
1989年6月,在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上,江澤民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他在會上堅定地指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路線和基本政策沒有改變,必須繼續執行。在這個最基本的問題上,我想非常明確地說兩個字:一個是堅定不移;一句話就是全面執行,一以貫之?!蓖?1月,中共十三屆五中全會決定江澤民為中央軍委主席。1990年3月,在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江澤民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1992年10月,在黨的十四大上,江澤民作了題為《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的報告,提出要在全黨確立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地位,確定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強調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在黨的十四屆一中全會上,江澤民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政治局常委和中央委員會主席,全會決定江澤民為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1993年3月,在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 江澤民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1997年9月,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江澤民作了題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的報告,著重論述了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明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強調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明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 在黨的十五屆一中全會上,江澤民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員會主席, 全會決定江澤民為中央軍委主席。1998年3月,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江澤民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2002年11月,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江澤民作了題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報告,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闡述了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黨的十六屆一中全會決定江澤民為中央軍委主席。2003年3月,在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江澤民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后,江澤民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深化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的認識,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叭齻€代表”重要思想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又反映了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他以新的思想、觀點和判斷,繼承、豐富和發展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
江澤民深入思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提出發展必須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開創現代化建設新局面。他指出,全黨工作的大局是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這是必須長期堅持的方針。全面把握黨的基本路線的全部內容,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兩個基本點統一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貫穿于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他指出,發展是硬道理, 這是我們必須始終堅持的戰略思想。只有有錢了,才能膽大落后,才會挨打。只要我們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不斷增強,我們就可以“坐山觀虎斗”。他深刻分析了黨和國家面臨的新形勢,敏銳地指出,放眼全局,21世紀頭20年是我國必須牢牢抓住并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有主動性和憂患意識,抓住機遇而不喪失機遇,開拓進取而不因循守舊,集中全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不斷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應該是中國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過程,是中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建設的過程。他建議,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項事業中,不僅要著眼于人民現實的物質文化需求,而且要著眼于提高人民的素質,即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推動經濟、政治、文化發展,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前提和基礎。他強調,要正確認識和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標, 而穩定是前提。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能夠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把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作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重要結合點,在社會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以改革發展促進社會穩定。
江澤民指出,21世紀頭20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階段,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階段和戰略,符合中國國情和人民意愿,有利于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20世紀90年代,江澤民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進行了前瞻性的戰略思考。他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勾畫了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的藍圖,指出:展望下一個世紀,我們的目標是第一個十年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經過十年努力,到建黨一百周年時,國民經濟將進一步發展,各項制度將更加完善;到本世紀中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周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指出,從新世紀開始,我國將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在黨的十六大上,他深刻闡述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強調要在本世紀頭20年集中力量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 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富裕。這是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的必經發展階段,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關鍵階段。
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江澤民指出,必須把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放在首位,不斷推動先進生產力發展,這是我們黨始終站在時代前列、保持先進性的根本體現和要求。他強調,人是生產力中最具決定性的力量,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工人階級和廣大農民始終是推動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根本力量;民營科技企業的企業家和技術人員,外資企業聘用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民營企業家,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 社會變革中涌現出來的自由職業者等社會階層,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事業建設者。他指出,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著眼于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和人才整體需求,牢牢把握培養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個環節,大力實施人才戰略。他非常重視科學技術在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強調我們應該牢記這樣一個真理:沒有強大的科學技術力量,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他提出,要大力推進知識創新和科技創新,建設國家知識創新體系,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實現技術的跨越式發展。他強調,要不斷完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不斷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開辟更廣闊的道路。
江澤民結合新的實踐進一步深化了對中國社會主義改革的理論思考。他指出,認真總結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的教訓,以及“文化大革命”這樣嚴重曲折的教訓,深入分析其原因,可以得出兩個結論:一是必須堅持社會主義;第二,必須進行社會主義改革,探索符合我國實際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他強調,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繁榮發展的不竭動力。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各方面改革。改革要從實際出發,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循序漸進,注重制度建設和創新。20世紀90年代,中國共產黨以巨大的勇氣 他堅持理論創新,與時俱進,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確立了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開創了全面改革開放的新局面。1992年6月,他提出必須對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進行根本改革,否則就不可能實現中國的現代化。根據鄧小平南方談話精神,他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詞,為黨的十四大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論準備, 黨的十四大正式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對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出了總體部署。到20世紀末,中國已經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江澤民指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的形式可以而且應該多樣化; 股份制是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資本主義可以像社會主義一樣被利用。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他強調,改革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大任務,要在堅持國有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他指出,國有企業是中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國有企業改革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要著力搞好整個國有經濟,搞好大的,搞活小的, 對國有企業實施戰略性改組。他指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按照“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對國有大中型企業實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業成為適應市場的法人實體和競爭主體。他指出,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加強宏觀調控,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要求。加快完善宏觀調控體系,深化金融、財政和計劃體制改革,完善宏觀調控手段和協調機制,實施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并注意控制力度。他強調,理順分配關系,關系到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積極性。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建立健全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完善失業保險制度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建立農村養老、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0世紀90年代,江澤民牢牢把握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趨勢,強調中國必須對外開放,加強與世界各國的經濟、科技和文化交流與合作,吸收和借鑒一切先進的東西。他指出,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繼續堅定不移地擴大對外開放,不斷豐富對外開放的形式和內容,不斷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和水平,完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黨根據中國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需要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江澤民闡述了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原則:第一,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中國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需要。同樣,世界貿易組織需要中國。沒有12億多人口的中國的參與,世界貿易組織是不完整的,也不利于世界經濟的發展;第二,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社會生產力不發達,只能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第三,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權利和義務必須平衡,中國不會接受超出中國承受能力的過高要價。遵循這些指導原則,中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談判過程中始終采取主動, 并于2001年12月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江澤民強調,進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擴大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堅持以質取勝,增加創新優勢,在經濟特區上一個臺階。他指出,實施“走出去”戰略是對外開放新階段的重要舉措,“引進來”和“走出去”是對外開放的兩個輪子,必須同時轉動。他強調,中國的發展進步離不開世界文明的成就。在對外開放過程中,我們必須始終注意維護國家主權和經濟社會安全,注意防范和化解國際風險沖擊, 妥善處理對外開放和堅持自力更生的關系,依靠自己的力量。
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建設,江澤民指出,我們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關鍵是要走出一條速度高、效益好的國民經濟發展道路,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他強調,正確處理速度和效益的關系,必須更新發展思路,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的關鍵是解決結構不合理的問題, 經濟結構必須進行戰略性調整。擴大內需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長期和基本立足點。他提出,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他強調,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始終是關系黨和國家全局的根本性問題。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現代農業, 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世紀之交,他向全黨全國人民明確提出,要抓住機遇,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他指出,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就業是民生之本,擴大就業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重大而艱巨的任務。
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江澤民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堅持和發展人民民主長期實踐的必然總結,進一步深化了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規律性認識。他強調,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健全民主制度, 豐富民主形式,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保障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權。我們必須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和完善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進步。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堅決抵制境外宗教的滲透。我們要認真貫徹黨的僑務政策。他強調,擴大基層民主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工作。他指出,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堅持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逐步把國家各項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他指出,政治體制改革是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我們應該從中國的國情出發,總結自己的實踐經驗,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 永遠不要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要著力加強制度建設,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他提出,要高度重視并認真做好維護社會穩定工作,努力維護安定團結的社會政治局面。
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江澤民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團結和鼓舞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必須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堅持用科學理論武裝人,用正確輿論引導人, 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優秀的作品激勵人,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文化落后,堅決抵制腐朽文化。他強調,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面對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必須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的一項極其重要的任務,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我們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依法治國,同時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德治國, 把法制建設和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
江澤民擔任中央軍委主席期間,提出了許多關于國防和人民軍隊建設的重要思想,創立了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他指出,建設鞏固的國防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是維護國家安全統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我們要以毛澤東軍事思想和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為指導,堅持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的總要求,緊緊圍繞打得贏、不變質這兩個歷史課題,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精兵之路。 加強人民軍隊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必須始終把思想政治建設放在我軍建設各方面的首位,始終保持人民軍隊的性質、本色和作風。他強調,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軍的永恒之魂,必須毫不動搖堅持黨領導人民軍隊的根本原則和制度。他提出要迎接世界新軍事革命的挑戰,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革命。20世紀90年代,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確立了新時期積極防御的軍事戰略方針,對戰略指導思想進行了重大調整, 把軍事斗爭準備的基點從應對一般條件下的局部戰爭轉移到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上來。后來,他們進一步提出軍事斗爭準備的基點應該是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明確了新形勢下我軍軍事斗爭準備的目標任務,抓住了我軍建設的主要矛盾。正確解決了我軍建設和改革的發展方向。他指出,軍隊、武警部隊和政法機關將不再從事商業活動。他強調,要堅持國防和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形成自己的“殺手锏” 高科技武器裝備。
面對跌宕起伏的國際形勢,江澤民深刻洞察世界形勢發展的大勢,提出了一系列外交和國際戰略思想,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理論和實踐。他指出,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曲折發展,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有利條件。新的世界大戰在可預見的時期內打不起來,爭取長期和平的國際環境和良好的周邊環境是可能的。然而,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并沒有根本改變, 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增多。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因素相互交織,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了新的表現,南北差距進一步擴大,天下仍很不太平,人類面臨許多嚴峻挑戰。他強調,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時代的主題。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中國將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他指出,中國把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作為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點,改善和發展同發達國家的關系,繼續加強睦鄰友好,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加強區域合作, 推動與周邊國家的交流與合作邁上新臺階,加強與第三世界的團結與合作,加強相互幫助和支持。他提出,要積極推動世界多極化,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尊重世界多樣性,加強文明交流互鑒。他強調,中國將繼續積極參與多邊外交活動,在聯合國等國際和地區組織中發揮作用,支持發展中國家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他提出要建立適應時代需要的新安全觀,其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合作。他推動的上海合作組織, 是第一個由中國倡導并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區域合作組織。它所倡導的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對當代國際關系產生了重要影響。
江澤民高度重視黨的自身建設,號召全黨同志堅持從新的實際出發,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決黨的建設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使黨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充滿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他提出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必嚴。他全面提出了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兩個歷史性課題,要求全黨認真研究解決。他強調,在我們這樣一個多民族的發展中大國,要凝聚全體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我們必須毫不放松, 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確保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和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他強調,必須把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必須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增強黨的活力、團結和統一。建設高素質的領導干部隊伍,形成充滿生機和活力的領導班子,領導干部要講學習, 政治和正義。抓好基層黨建,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要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深入開展反腐敗斗爭。他強調,推進黨的作風建設,核心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我們黨最大的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最大的危險是脫離群眾。堅決反對和防止腐敗是全黨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方針,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加強教育,發展民主,健全法制,加強監督,創新體制, 把反腐敗落實到各項重要政策措施中,從源頭上預防和解決腐敗問題。他強調,只要全黨同志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始終與人民群眾團結一致,我們黨的執政基礎就堅如磐石。
江澤民強調,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制定和執行黨的方針政策,根本著眼點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群眾的利益,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他指出,要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尊重群眾的創造,傾聽群眾的呼聲,反映群眾的意愿,集中智慧和力量發展各項事業,努力使工人、農民、 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中,知識分子和其他人民共同分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他要求各級領導干部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樹立強烈的公仆意識,珍惜人民之愛,恪守為人民服務的責任,善于謀劃富民之策,多做惠民之事,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關心他們的疾苦,努力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江澤民擔任黨和國家領導人時,中國正面臨著國內外復雜形勢和世界社會主義嚴重曲折的嚴峻考驗。他團結帶領黨的中央領導集體,緊緊依靠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沉著應對一系列事關我國主權和安全的國際突發事件,克服政治、經濟、自然等領域的困難和風險,特別是成功應對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奪取了1998年抗洪搶險斗爭的全面勝利,確保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航船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航行。
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同意江澤民辭去中央軍委主席職務。2005年3月,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通過了關于接受江澤民辭去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職務的請求的決定。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后,江澤民堅決擁護和支持黨中央的工作,關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堅定支持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
Jiang Zemin personally presided over the editing and examining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volumes of Selected Works of Jiang Zemin one by one. The Selected Works of Jiang Zemin mainly includes Jiang Zemin's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and original works from the late 1980s to the early 21st century, which provides us with important teaching materials for further study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ory of Three Represents, continuing to promote the great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new great project of party building.
江澤民創立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是黨和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新征程上,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萬眾一心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