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國家能源局網站發布《關于向社會公開征求現貨電力市場基本規則(征求意見稿)》和《現貨電力市場監管辦法(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
其中,《現貨電力市場基本規則(征求意見稿)》指出,現貨電力市場建設的目標是形成反映時空特征、反映市場供求變化的電能價格信號,發揮市場在電力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提高電力系統調節能力,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 保障電力安全可靠供應,引導電力長遠規劃和投資,推動電力系統向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轉型。
國家商報記者還注意到,上述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推動儲能、分布式發電、負荷聚合器、虛擬電廠、新能源微電網等新興市場主體參與。
已進入電力市場的發電企業和電力用戶原則上不得退出。國家商報記者注意到,近期密集披露的一系列信息顯示,我國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例如,近日,廣東電網宣布,11月1日南方現貨電力市場(以廣東為起點)連續結算一周年。持續結算運行以來,累計中長期電量約2769億千瓦時,累計現貨電量約200億千瓦時,約占市場化交易電量的6.7%。近期現貨均價約0.59元/千瓦時,較燃煤基準價格上漲28%,基本匹配了電力供需和一次能源成本,真正發揮了“價格發現”作用,釋放了精細化的電力時空價格信號。
《現貨電力市場基本規則(征求意見稿)》提出,近期推進省際和省/區域市場建設,從省際和省/區域市場“統一市場、協同運行”入手;逐步推進省際和省/區域市場一體化?,F貨電力市場應先進行模擬試運行和結算試運行,符合條件后再進入正式運行。
值得注意的是,在準入和退出方面,上述征求意見稿明確,已接入電力市場的發電企業和電力用戶原則上不得退出。但是,市場主體被宣告破產、退休且不再發電、用電或者提供輔助服務的,可以自愿申請辦理退市手續。
推動儲能、虛擬電廠等新興市場主體參與交易。例如,《現貨電力市場基本規則(征求意見稿)》指出,電力市場成員包括電力市場主體、電網企業和市場經營者。其中,電力市場主體包括各類發電企業、電力用戶(包括電網企業代理購電)、售電企業以及儲能、分布式發電、負荷聚合器、虛擬電廠、新能源微電網等市場主體,市場運營機構包括電力交易機構和電力調度機構。
征求意見稿還明確,要推動儲能、分布式發電、負荷聚合器、虛擬電廠、新能源微電網等新興市場主體參與。
對于上述內容,中國化學與物理動力工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秘書長劉墉在接受《國家商報》記者電話采訪時分析,在儲能等新興市場主體參與電力現貨交易方面,目前正在推廣的案例還很少,相關政策的提出可以說是為下一步儲能的快速發展探索一種可行的商業模式。未來儲能參與電力現貨交易的具體安排還需要更細化的細則來支撐。
國家商業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