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聚焦高質量增長:第三季度銷售和營銷費用下降32%,云業務毛利同比大幅增長。
11月16日,騰訊控股(00700.HK)發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2022年Q3,騰訊營收1400.93億元,同比下降2%,降幅收窄。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322.54億元,同比增長2%,告別連續第四個季度的下滑趨勢,重回正增長軌道。
營業收入和利潤的雙重提升,凸顯了騰訊多舉措的成效。今年以來,騰訊收入結構持續轉固,R&D投資更加扎實,業務運營更加務實,全方位助力實體經濟和實體產業。
財報顯示,騰訊實體經濟輔助業務板塊最為搶眼。其中,代表實體經濟的金融科技和企業服務板塊Q3同比增長4%,營收占比32%,進而超越網游板塊成為騰訊業績發展的關鍵引擎。此外,2022年7月,騰訊未成年人游戲時長同比下降92%,僅占當地市場游戲總時長的0.7%。
以創新增效、服務實體經濟為導向,騰訊持續加大研發力度,布局全真互聯等前沿技術。騰訊第三季度研發支出達到150.82億元,同比增長9.8%,占公司收入的比例從去年第三季度的9.6%上升至10.8%。
通過控制營銷費用、引入自研產品、優化運營成本等措施提質增效,騰訊的業務運營也更加務實。騰訊Q3銷售及營銷費用同比下降32%至人民幣71億元,云業務毛利同比大幅增長,整體財務表現穩定,盈利能力穩定。
騰訊今日還宣布,將以特別股息的形式向股東派發約9.58億股美團股票,派發比例為10:1(騰訊每10股獲贈1股美團)。馬指出,這項投資創造了可觀的戰略和財務回報。
實體經濟率先企穩,營收再次超越游戲。
今年以來,行業整體增長受到挑戰。騰訊在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雙引擎驅動下,加速數據與現實的融合,實現收入結構向“現實”的轉變,扎根服務實體經濟。
三季報顯示,代表實體經濟的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板塊率先實現逆風增長,營業收入448億元,同比增長4%,營收占比提升至32%,扛起騰訊業務穩健增長的大旗。從2019年第一季度開始,騰訊首次披露該板塊收入。此后,實體經濟板塊收入從218億元增長到2022年第三季度的448億元,增長近一倍,逐漸成長為騰訊穩健增長的壓艙石。
國際權威行業研究機構IDC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騰訊云整體市場份額繼續位居國內第二。其中,PaaS同比增速達到46.7%,高于市場平均增速。
在農業等傳統線下場景,騰訊云幫助青海省大通縣推出了農文旅融合數字平臺“大通”,從文旅、農業、扶貧等多個維度加速協同,推動大通縣鄉村振興發展。在金融領域,騰訊云用技術支持福建龍巖農信社系統開設“遠程銀行”,讓原本需要線下跑腿的業務,以真正互聯互通的形式全部上線,解決了當地山多路遠、出行效率低等問題。據了解,目前“遠程銀行”辦理的業務金額超過7.5億元,辦理的交易筆數近5000筆。
在更廣闊的SaaS在線服務領域,騰訊整合企業微信、騰訊文檔、騰訊會議等產品,發揮產品矩陣優勢,為企業提供個性化數字化解決方案,深耕實體經濟各領域。
如今,騰訊已經錘煉和規范了400多種產品和解決方案,從底層操作系統到騰訊大會、騰訊企業點、騰訊文檔、企業微信等前端SaaS應用,以及智慧農業、智慧工業等各行業實體經濟解決方案。與超過9000家合作伙伴一起,助力數千個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效率提升和質量提升。
R&D的投資持續高漲,并扎根于主戰場。
近年來數字經濟領域快速發展的堅實后盾是騰訊在科技創新領域的長期投入和前瞻性布局。騰訊Q3 R&D投資額達到150.8億元,同比增長9.8%。2022年前三季度,R&D投資已超過450億元。2019年以來,騰訊累計R&D投資已接近1700億元,增長曲線遠超同期營收和凈利潤的增長水平。
這些持續的投入鞏固了騰訊的自主創新能力,初步實現了成果的轉化和落地。尤其是在數字融合的主戰場,一些“高精尖”的前沿技術一直在有效地幫助實體產業。
在能源領域,騰訊云幫助瑞泰馬鋼落地了全國第一家高溫耐火材料行業的“透明工廠”。以騰訊工業互聯網平臺為核心,以TencentEnerLink為基礎,運用數字結對、動態3D大數據可視化、AI數據應用分析等新技術,幫助工廠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故障率,同時大幅降低生產能耗,有效實現節能減排。
數實融合正在成為全真互聯網的主戰場。未來將廣泛應用于金融、工業、文化旅游、房地產、教育、能源、農業等領域,幫助實體產業提高生產效率。要繼續“現實”之路,需要提升服務能力,這離不開騰訊在操作系統、大數據、服務器等領域的底層能力架構。
在計算能力方面,騰訊云數據中心采用自有數據中心技術,騰訊云第六代100G云服務器,還采用全面自研技術架構,單端口即可接入高達100G的超大網絡帶寬,為高流量、高IO場景帶來超高處理性能。騰訊云Roach分布式云操作系統是業內首個具有全球治理的分布式云操作系統,這些自研能力可以支撐騰訊云為各行業提供高度標準化的“無限計算力”。
騰訊還探索了一系列前沿實驗室,在AI、醫療、5G、量子等領域布局創新矩陣,加強科技人才培養。在剛剛發布的“全球前2%科學家”中,騰訊有8位專家入選“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30位專家入選“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
一些前沿科技成果不僅被應用于解決特定行業場景的疑難雜癥,還被創新性地應用于解決社會痛點。例如,騰訊醫療健康和騰訊田燕實驗室進行了大量實驗,研究并開放AI電子陰道鏡輔助診斷系統,有效提高宮頸癌篩查的準確率,幫助基層醫生跨越技術鴻溝;騰訊會議天籟實驗室自主研發助聽器核心算法解決方案,在復雜場景下語音清晰度和可懂度提升85%,并與合作伙伴聯合研發推出天籟inside助聽器,讓1000元的國產助聽器也能媲美萬元的進口助聽器,惠及更多聽障老人。
創新工具落地更多場景,幫助中小微經濟體釋放活力。
依托微信生態,數字化積極幫助傳統行業應對疫情挑戰。用戶使用健康碼小程序驗證健康和行程,今年以來累計訪問次數超過3200億次。
小程序還積極幫助零售企業整合實體商業和數字化能力,實現逆勢增長。其中,購物中心、百貨積極探索小程序收銀、數字會員,發力“線上+線下”全球化運營。行業小程序交易額同比增長超過70%。
借助企業微信、微信小程序等數字化工具,從老工業城市鶴崗走出的知名連鎖超市比優特,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以40%的銷售額增幅和21.6%的門店增幅,成為“中國連鎖百強”榜單中的佼佼者?;谄髽I微信的開放能力,Beyout總部開發了數十款實用應用工具,讓原本只能依靠大量人力的超市零售業務開始變得輕而易舉,效率更高。
擁有40多家購物中心的凱德集團在2020年疫情爆發后迅速推出小程序在線服務平臺,進一步為客戶獲取、消費和增長帶來新動力。預計到2022年底,凱德集團小程序累計GMV將超過6億元。
除了消費場景,在生產場景中,傳統企業也通過數字化工具找到了新的“加速”方式。王靜電子、迅興拉鏈廠等傳統制造企業也通過企業微信實現了內部管理、生產、外部上下游的數字化協同,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提高效率。企業微信已服務超過1000萬家實體企業和組織,活躍用戶超過1.8億,通過企業微信服務的微信活躍用戶數超過5億。
扎根實體,深耕行業,釋放生態價值,成為騰訊各項業務的堅實基礎。無論內外環境如何變化,騰訊始終堅持以用戶價值、技術創新和社會責任為核心的價值導向,強化長期可持續發展措施,實現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同頻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