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三级黄色片,护士掀开奶罩边躁狠狠躁,亚洲不卡成人网在线看,av经典福利动态图亚洲

燕東微:多項財務數據變臉 無償供外協廠商使用設備涉嫌利益讓渡

   2023-05-09 1190
核心提示:此外,永實電子銷售給延東微的FC封測產品平均單價低于銷售給宜信微的FC封測產品,是因為考慮了延東微提供的生產設備折舊成本。根據金正言南方資本中心的研究,永實電子在設備閑置時服務的客戶與延東Micro FC封測業務的客戶存在重疊。。

葉韻,南方資本中心金正彥/作者陸婷·西州·魏瑩/風險控制

回溯到1968年,北京東方光電廠和上海無線電十九廠被稱為國內集成電路界的“兩霸”。到1987年,國營878廠和北京第二半導體器件廠合資成立了北京燕東微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燕東微”)的前身。隨著時間的推移,延東威已經發展成為集成電路制造和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

需要指出的是,股改后,閆東偉想要登陸資本市場,卻面臨著諸多待解難題。一方面,燕東微的財務數據有不同的文件“對號入座”,信息披露質量可能會打折扣。另一方面,外包封裝測試廠商次年與延東威合作,延東威為封裝測試廠商提供封裝測試生產線。封裝測試廠商使用了延東威免費提供的設備為延東威FC封裝測試的核心客戶服務,延東威的利益可能受到侵蝕。此外,基于客戶供應設備的折舊成本,封測廠商低價供應燕東威,而燕東威FC封測幾乎“不賺錢”,最終于2021年放棄。

事實上,在過去三年中,延東威FC封裝測試業務的毛利率低于外包廠商的同類業務。在燕東威放棄這部分業務的同一年,其核心客戶為外包廠商貢獻了BTC-LGA產品收入的90%。此時,延東威的客戶訂單是否“流向”封測廠商?是否有利益輸送的嫌疑?

1.多項財務數據不同版本差異超過1億元,以質量或折扣為準。

內部控制,尤其是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是加強財務監管、遏制財務舞弊、提高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基礎。這次閆東偉的很多財務數據都和資產評估機構“打架”,真實性可能經不起“推敲”。

1.1 2020-2021年,燕東微營收凈利潤突飛猛進。

根據2022年11月1日簽署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招股說明書(注冊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招股說明書》),2019-2021年和2022年1-6月,燕東微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0.41億元、10.3億元、20.35億元和11.56億元。2020年至2021年,其營業收入分別增長-1.06%和97.45%。

2019年至2021年,閆東偉凈利潤分別為-1.76億元、2500萬元、5.69億元和3.19億元。2020年至2021年,其凈利潤分別增長114.1%和2193.53%。

2021年,燕東微營業收入增速由負轉正,凈利潤增速由上年的114.1%增長至2193.53%,可謂“跨越式”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年,閆東偉向股東增發股票,以籌集建設項目資金。

1.2 2021年,閆東偉向BOE等股東增發股份,BOE披露了本次增資的資產評估報告。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2年11月1日簽署日,BOE創新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BOE創投”)持有燕東微9.14%的股權,BOE創投為BOE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BOE”)的全資子公司,即BOE為燕東微的間接股東。

2021年,延東威計劃募集資金建設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并出臺員工中長期激勵政策。因此,它將向BOE創投、員工持股平臺和一些原始股東增發股票。

2021年5月18日,中國聯合資產評估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聯評”)出具了中聯評字[2021]第1298號評估報告,以2021年3月31日為基準日,燕東微全部股東權益的評估值為64.4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BOE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公開披露了顏東微的上述資產評估。

2021年8月31日,BOE公開披露了《閆東偉擬增資項目資產評估報告書》(以下簡稱《資產評估報告書》),報告書編號為中聯評報字[2021]第1298號

招股書顯示,閆東偉上市合作的評估機構也是中聯評估。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報告編號與招股書一致,是同一份文件。

至于資產評估報告,閆東偉招股書和問詢回復中顯示的財務數據與資產評估報告“大相徑庭”。

1.3招股說明書披露了母公司及子公司的多項財務數據,與資產評估報告“打架”。

資產評估報告顯示,2019-2020年末,燕東微母公司總資產分別為560,274.53萬元和541,570.87萬元;凈資產分別為489472.76萬元和496548.97萬元。

2019年至2020年,燕東微母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55750.59萬元和68491.45萬元;凈利潤分別為-8804.06萬元和7073.12萬元。

根據招股書披露的母公司利潤表,2019年至2020年各期末,燕東微母公司資產總額分別為544,378.37萬元和544.9272萬元;凈資產分別為487,437.09萬元和494,086.82萬元。

2019年至2020年,燕東微母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40976.47萬元和49984.94萬元;凈利潤分別為-7740.06萬元和6425.2萬元。

根據測算,關于2019-2020年末燕東偉母公司總資產,燕東偉招股書披露的數據與資產評估報告披露的數據差異分別為-15896.16萬元和3356.33萬元;同期期末凈資產數據分別相差-2035.67萬元和-2462.15萬元。

燕東威招股書披露的2019-2020年營業收入與資產評估報告披露的數據分別相差-14,774.12萬元和-18,506.51萬元;凈利潤差額分別為1064萬元和-647.92萬元。

不僅是母公司,子公司的財務數據也不一樣。

招股書顯示,北京延東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延東科技”)是延東微投資的生產型全資子公司,是延東微的核心生產企業。

根據2022年6月20日簽署的《第一次問詢回復書》(以下簡稱《第一次問詢回復書》),燕東科技2019-2020年末總資產分別為327,500.44萬元和505,992.21萬元;凈資產分別為265,477.89萬元和386,569.53萬元。

2019年至2020年,延東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10.86萬元和32540.4萬元;凈利潤分別為-6731.78萬元和-3408.36萬元。

資產評估報告顯示,2019-2020年末,延東科技總資產分別為322,305.41萬元和489,115.31萬元;凈資產分別為258,299.06萬元和379,453.86萬元。

2019年至2020年,延東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10.86萬元和32540.4萬元;凈利潤分別為-12377.81元和-3345.20萬元。

根據測算,關于子公司延東科技2019-2020年末資產總額,第一輪問詢回復中披露的數據與資產評估報告中披露的數據差異分別為5195.03萬元和16876.9萬元;同期期末凈資產數據分別為7178.83萬元和7115.67萬元。且第一輪問詢回復中披露的延東科技2019-2020年營業收入與資產評估報告中披露的數據一致;凈利潤差額分別為5646.03萬元和-631.6萬元。

不止如此,四川廣益微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廣益”)是延東威控股的生產子公司。

根據第一輪查詢,2019-2020年末,四川廣義資產總額分別為72846.23萬元和75281.08萬元;凈資產分別為11563.88萬元和7518.33萬元。

2019-2020年,四川廣義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2251.99萬元和20903.06萬元;凈利潤分別為-8179萬元和-4045.54萬元。

資產評估報告顯示,2019-2020年末,四川廣義資產總額分別為70716.83萬元和69137.70萬元;凈資產分別為11749.39萬元和4886.88萬元。

2019-2020年,四川廣義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2380.23萬元和20709.76萬元;凈利潤分別為-8210.06萬元和-6862.51萬元。

根據測算,關于子公司四川廣益2019-2020年末的總資產,第一次問詢回復中披露的數據與資產評估報告中披露的數據差異分別為2129.40萬元和6143.38萬元;同期期末凈資產數據分別相差-185.51萬元和2631.45萬元。此外,第一輪問詢回復中披露的四川廣益2019-2020年營業收入與資產評估報告中披露的數據分別相差-128.24萬元和193.3萬元;凈利潤差額分別為31.06萬元和2816.97萬元。

從上述情況不難看出,燕東微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的總資產、凈資產、營業收入、凈利潤等財務數據與資產評估報告頻繁矛盾。諸多數據“打架”的背后,閆東偉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如何?

另一方面,2018年,燕東威推出新的FC封測業務,與新成立的封測廠商“一拍即合”,或存疑。

二、外包封裝測試廠商立即合作,免費使用延東微設備但服務同一客戶。

半導體產業鏈主要包括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三個核心環節。延東威的定位是IDM企業,即業務覆蓋從設計到封測的產業鏈各個環節。

對于閆東偉來說,其封裝測試業務采用外包封裝測試廠商的模式。但奇怪的是,延東威把自己的封裝測試生產線放在外包封裝測試廠商的廠房里,設備閑置時,封裝測試廠商可以免費使用設備,為其他客戶提供服務。

2.1封測業務采用委托外包封測廠進行封測的模式,收入占比逐年下降。

招股書顯示,燕東威的主營業務分為產品及解決方案和制造及服務。產品和解決方案主要包括分立器件、模擬集成電路、專用集成電路和器件相關產品。制造及服務部分主要為客戶提供晶圓制造及封裝測試服務。

其中,封裝測試業務是受客戶委托,為客戶提供半導體封裝測試服務,并收取封裝測試服務加工費。燕東威接受客戶委托后,采取委托外包封測廠的方式進行封測。燕東威一般在外包封測廠的廠房內安裝自己的生產設備,并派技術和管理人員到工廠指導。外包封測廠負責生產線的日常運營。

2019年至2021年和2022年1月至6月,延東微封裝測試業務收入分別為0.81億元、1.03億元、1.07億元和0.19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10.59%、10.55%、4.07%和1.65%。

不難看出,延東微封裝測試業務的營收占比正在逐年下降。

盡管如此,在顏東微近三年的五大供應商“名單”中,外包廠商均榜上有名,且有立竿見影的合作態勢。

2.2封裝測試廠商永思電子次年合作,延東威為其提供FC封裝設備,獲得封裝測試服務。

招股書顯示,2019-2020年,永實電子(寧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實電子”)為燕東微的第二、第四大供應商,燕東微主要向其采購密封和測試服務,采購金額分別為6156.67萬元和4259.30萬元,占材料采購總額的10.55萬。

招股書顯示,閆東偉報告期內曾經存在的FC封裝業務,主要是由于閆東偉2018年看好倒裝芯片FC技術的發展前景,擬投資高端FC封裝測試生產線,希望快速實現量產。由于自身經營場地的限制,又恰逢永世電子剛剛完成高端潔凈廠房的改造,可以滿足FC封裝生產線的要求,而永世電子的創始團隊擁有豐富的行業經驗,可以快速幫助顏東微實現量產。因此, 燕東偉與永世電子簽訂合作協議,將燕東偉購買的生產設備安裝在永世電子廠。永實電子負責相關設備的日常運營,并為延東威提供FC封裝和測試服務。

市場監督管理局公開信息顯示,永實電子成立于2017年11月13日。

可以看到,永世電子成立后的第二年,燕東偉就與永世電子達成了合作協議。燕東偉在永世電子廠安裝FC生產設備,永世電子用燕東偉提供的設備為燕東偉提供FC封裝和測試服務。

2.3永世電子使用上述設備免費為其他客戶服務。被問合理嗎?

根據第一輪問詢回復,申請材料披露,燕東偉在外包封測廠安裝自有封測設備,其中永實電子使用燕東偉設備為其他客戶提供服務,燕東偉不收取費用。

對此,上交所要求閆東偉說明將封裝設備置于委外封裝測試廠是否符合行業慣例。外包封裝測試廠與燕東偉對存儲設備的使用、維護和維修有約定條款,使用燕東偉的設備向其他客戶提供服務而不向燕東偉收取費用是合理的。

對于上述詢問,閆東偉表示,永實電子使用閑置設備并未對閆東偉的利益造成損害。

2.4回復永實電子使用閑置設備未對自身利益造成損害,其行為合理。

根據首輪問詢回復,閆東偉表示,芯片設計公司出于產能保障的考慮,將封裝設備放在外包封裝測試廠的情況是存在的,但大部分是生產線個別封裝工藝的設備。延東威將整條包裝線放在外包包裝檢測廠,這與行業慣例不同,這與延東威包裝業務的演變有關,符合商業邏輯。

同時,閆東偉披露了其與永實電子合作的歷史,并列舉了外包封測廠及其協議。外包封測廠負責閆東偉存放的生產設備的日常運行管理,并負責設備的維護和維修。報告期內,只有永實電子在外包封測廠使用燕東微設備為其他客戶提供服務,燕東微未收取費用。

上述行為基于以下考慮:第一,永實電子與延東威的合作協議不禁止永實電子利用該設備向其他客戶提供服務;其次,永實電子使用燕東微設備服務其他客戶并未收取相應的能源費;第三,集成電路封測設備是高精設備,不利于良率的穩定;第四,設備的維護和維修由永世電子負責;第五,燕東威優先使用永世自有電子設備,僅在設備閑置時用于自身業務。

因此,永實電子的上述情況并未對燕東微的利益造成損害?;陔p方的合作關系,延東微在延東微設備閑置的情況下,永世電子向其他客戶提供FC封測服務并未單獨收取費用,合理。

根據金正言南方資本中心的研究,永實電子在設備閑置時服務的客戶與延東Micro FC封測業務的客戶存在重疊。

2.5宜信微是延東微FC封測業務的唯一客戶,也是永實電子同類業務的客戶。

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0年,“宜信微”分別為延東微第四大和第五大客戶,延東微主要為其提供封裝和測試服務,銷售金額分別為6970.15萬元和7186.17萬元,占銷售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69%和6.97%。

2021年起,“宜信微”退出前五大客戶。并且2021年,閆東偉將不再從事FC封裝測試業務。

需要注意的是,宜信微包括宜信微電子(江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宜信微”)、宜信微電子(蘇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州宜信微”)和泰來(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受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

招股書顯示,FC封測業務涉及宜信微三個大額交易主體,2020年銷售收入7186.17萬元。

也就是說,按照合并后的口徑,2020年燕東微FC封測業務客戶或只有宜信微一家。

關于獲客方式,在第一輪詢答中,閆東偉透露,宜信微在FC封測業務和上下游市場有很強的資源整合能力和客戶渠道。閆東偉計劃實施FC封裝測試業務之初,雙方有通信業務需求,隨后在該領域開展業務合作。

事實上,“宜信微”和燕東微是永實電子同類型封測產品的客戶。

永實電子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1年,永實電子BTC-LGA產品的主要客戶為閆東偉和易鑫偉。

根據2021年10月27日簽署的《關于寧波硅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技創新板上市申請文件審核的問詢函回復》(以下簡稱《寧波硅電子首次問詢函回復》),寧波硅電子2018-2020年和2021年1-6月對宜信微的銷售金額分別為1368.31萬元和6785元。

需要注意的是,BTC-LGA是FC-LGA封裝的一種,主要用于封裝數字貨幣芯片。這可能意味著延東Micro FC密封和測試業務與寧波硅電子BTC-LGA密封和測試業務是類似的業務。

也就是說,永實電子FC封測業務的主要客戶是燕東微和宜信微。

此外,永實電子的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永實電子的BTC-LGA產品線包括由延東威提供的58套客戶供應設備,由專線管理。

可以看到,永世電子次年與燕東偉合作,燕東偉在永世電子廠安裝FC生產設備,永世電子用燕東偉提供的設備為燕東偉提供FC封裝和測試服務。令人不解的是,永實電子使用燕東微設備為其他客戶提供服務,但燕東微并不收取費用,而這些其他客戶可能包括宜信微這個重疊客戶。

也就是說,永實電子使用了燕東微提供的設備,完成了燕東微對宜信微的銷售訂單,也為同一個客戶宜信微提供了類似的產品。在這種情況下,永思電子和閆東偉可能存在利益沖突。嚴東偉愿意當大頭,他的裝備可能成為別人的“嫁衣”嗎?

耐人尋味的是,永實電子低價為燕東偉提供FC封測服務,燕東偉并不“賺錢”。

第三,FC封測業務多年的負毛利率被拋棄,曾經的核心客戶流入外包廠商或利益轉移。

一般來說,一個企業的產品和業務的定位是從低端向高端領域發展。對于延東微封測業務,計劃2018年投資高端FC封測生產線。但不到四年就半途而廢,回歸低附加值的SOT包裝,令人費解。而問題才剛剛開始。

3.1封裝測試業務毛利率連續三年為負,2021年將放棄有價格優勢的FC封裝業務。

如前所述,2018年,閆東偉看好倒裝FC技術的發展前景,計劃投資高端FC封測生產線。

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和2022年1-6月,延東微封裝測試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24.41%、-8.41%、-19.92%和-23.04%。

對于報告期內封裝測試業務毛利率持續為負,閆東偉表示,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其封裝測試業務生產線未完全達產,單位成本較高;此外,2020年毛利率更高的FC封測業務貢獻巨大。2021年,受市場環境影響,不再從事FC封測業務,導致封測業務毛利率大幅下降。

另外FC包裝業務的單價比較高。2021年,燕東威將不再從事這項業務,單價更低的SOT等包裝形式占據主流。

由此看來,2019年至2021年以及2022年1月至6月的報告期內,延東威封裝測試業務的毛利率持續虧損。FC封裝測試業務作為單價和毛利率相對高于其他形式的業務,但顏東偉放棄了令人費解。

另一方面,永實電子的FC封測業務毛利率高于同期延東威。

3.2 2019-2021年,FC封測業務毛利率低于永實電子同類業務。

第一輪詢價的回復顯示,2019年至2021年,延東Micro FC封裝測試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7.89%、8.43%和-0.73%。

前面提到的永世電子BTC-LGA產品線是由延東微提供的設備組成,主要客戶是延東微和宜信微。生產線業務和延東微FC業務是同一業務,或者說是可比的。永實電子招股書還披露了該業務的毛利率及變動情況。

永實電子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0年,永實電子BTC-LGA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為32.69%和26.68%。2021年,永實電子BTC-LGA產品的毛利率較2020年上升15.95個百分點,或42.63%。

不難看出,2019-2021年,延東Micro FC封測業務的毛利率明顯低于永實電子。

3.3 2021年,易信微單將“流向”永實電子,前者將成為后者的高毛利客戶。

永實電子招股書顯示,2020年,永實電子向燕東微銷售BTC-LGA產品的收入占比由2019年的49.62%上升至96.24%。

2021年,永實電子BTC-LGA產品的毛利率較2020年上升15.95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它提高了部分客戶的單價。2021年,永世電子BTC-LGA封裝測試產品市場需求增加。因此,永實電子提高了宜信微電子BTC-LGA產品的銷售單價。

第二是客戶構成的變化。永世電子BTC-LGA產品的主要客戶是燕東威和宜信微電子。2021年,宜信微電子的營收占比從2020年的3.76%提升至93.28%。隨著毛利率相對較高的客戶收入比例的增加,永世電子BTC-LGA產品的整體毛利率有所提高。

可以看出,2020年,永實電子BTC-LGA產品90%以上的營收將由顏東偉貢獻,到2021年,永實電子BTC-LGA產品90%的營收將來自宜信微。

由此可能推斷,2021年顏東微放棄FC封測業務后,其唯一客戶宜信微訂購或“流向”永世電子,永世電子銷售給宜信微的毛利率較高。同年,市場對BTC-LGA產品的需求增加。對此,閆東偉表示“受2021年市場環境影響,將不再從事FC封測業務”或“站不住腳”。

在上述種種異常之下,閆東偉和永思電子背后是否有隱藏的利益安排?

問題依然存在。

3.4 2019-2020年,燕東微與宜信微存在虧損銷售合同。

金正言南方資本中心注意到,2019-2020年,燕東威與宜信威存在虧損銷售合同。

根據2022年8月12日簽署的《關于北京燕東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申請文件的第二次問詢函的回復》,2019年至2020年,燕東微在宜信微銷售合同上的負毛利分別為549.84萬元和1000.27萬元,對應的合同收入分別為6967.63萬元和2萬元。

至于虧損的原因,閆東偉披露,2019年,宜信微銷售訂單對應的產品主要是FC-LGA8X8和FC-LGA7X7,FC封測生產線在2019年處于增產期。因為當年沒有達到預定產量,單位折舊成本高,導致相關訂單流失。

2020年,燕東微對宜信微的銷售訂單對應的產品主要是FC-LGA8X8和FC-LGA7X7,主要受下半年下游市場需求和銷售價格下降造成的虧損影響。

也就是說,2019-2020年,顏東微新FC封測業務因產量未達預期、市場需求遇冷等不同原因出現業務虧損。

奇怪的是,在為顏東微提供FC封測服務時已經考慮了設備的折舊成本,賣給它的平均單價低于賣給宜信微的。

3.5永世電子秤與宜信微、燕東微的交易價格無顯著差異。

根據永實電子第一輪詢價的回復,2018-2020、2021年1-6月,永實電子主要向宜信微銷售BTC-LGA。BTC-LGA的銷售客戶包括宜信微和延東微。

2018年,永實電子銷售給燕東微和宜信微的8×8產品平均單價分別為1.19元/件和1.7元/件。

2019年,永實電子銷售給燕東微和宜信微的7X7產品平均單價分別為0.75元/件和1.05元/件;8×8產品平均單價分別為0.91元/件和1.18元/件。

2020年,永實電子銷售給燕東微和宜信微的8×8產品平均單價將分別為1.03元/件和1.53元/件。

2021年1-6月,永實電子銷售給燕東微和宜信微的8X8產品平均單價分別為0.94元/件和1.63元/件。

很明顯,永實電子向延東偉和宜信微披露的封測產品規格與延東偉披露的FC封測產品規格一致。

但永實電子賣給易信威的同類產品價格略高于燕東威。永實電子解釋稱,延東威作為集成電路行業知名國企,議價能力強,與永實電子的合作模式為客戶供應設備。永實電子銷售的產品成本不包含相關設備折舊,因此定價較低。

同時,永實電子計算其專用設備折舊年限為8年,并對比披露折舊模擬計算后的價格。永實電子表示,考慮客戶供應設備折舊后,永實電子與宜信威、燕東威的交易價格不存在重大差異,交易價格公允,不存在重大差異。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閆東偉向宜信微披露其銷售數據,與永實電子披露宜信微從其他封測廠商采購數據“矛盾”。

3.6燕東微對宜信微的銷售金額與宜信微的采購數據有近2000萬元的“差距”。

根據永實電子第一輪問詢的回復,永實電子表示,易芯微作為專業代理商,除了向永實電子采購相關封裝測試產品外,還接受客戶的委托,向珠?;泚啺雽w有限公司采購基板,向SMIC江陰半導體有限公司采購凸點服務,向通富微電子有限公司和天水華天科技有限公司采購封裝測試服務

2019年至2020年,永實電子披露采購主體蘇州億芯威、江蘇億芯威分別向其他封裝測試供應商聯合采購5254.38萬元、5333.04萬元。

同期,永實電子披露向其他封裝測試供應商采購香港泰來金額分別為984.29萬元和35.79萬元。

預計2019年至2020年,宜信微分別向永世電子以外的其他封裝測試供應商采購6238.67萬元和5368.83萬元。

相比之下,閆東偉披露了其對宜信微的銷售金額,比宜信微從其他封裝測試供應商的采購金額分別多了731.48萬元和1817.34萬元。

但合并范圍變更、會計政策變更對上述數據無影響。既然如此,閆東偉和宜信微交易的數據是否真實可信?我不知道。

總之,2021年顏東微放棄FC封測業務后,其唯一客戶宜信微訂購或“流向”永世電子,永世電子銷售給宜信微的毛利率較高。一方面,閆東偉表示,其新FC封測業務因產量未達預期、市場需求遇冷等不同原因出現業務虧損。另一方面,永思電子秤封裝測試產品的市場需求日益增加。兩者關于行業需求的矛盾是否為轉業務“鋪路”?

此外,永實電子銷售給延東微的FC封測產品平均單價低于銷售給宜信微的FC封測產品,是因為考慮了延東微提供的生產設備折舊成本。宜信微所需要的FC封測服務,無論是從延東威還是永世電子購買,都是使用延東威在永世電子廠放置的FC封測生產線。永實電子在設備閑置的情況下為共同客戶提供服務,在商業上是否合理?

再者,雙方的業務和客戶都是一樣的,而且在永實電子低價供貨的時候,燕東微的毛利率還是低于永實電子的,燕東微不收取永實電子的設備使用費。有沒有利益輸送?過去三年,延東Micro FC封測業務毛利率低于永實電子同類業務。在放棄這部分業務的同時,其唯一的客戶為永世電子貢獻了BTC-LGA產品收入的90%。有沒有可以轉讓的商機?有疑點待解。

雨要來了,風越來越大。閆東偉背后的種種質疑,可能會成為他資本路上的“攔路虎”。

本文來自金·。

 
舉報收藏 0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 yumeng
    加關注0
  • 沒有留下簽名~~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友情鏈接:
網站首頁  |   |  【公告】跨度網可以發帶網址的外鏈啦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用戶協議  |  隱私政策  |  版權聲明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網站地圖
 
  • 免费看三级黄色片,护士掀开奶罩边躁狠狠躁,亚洲不卡成人网在线看,av经典福利动态图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