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由《 》此前發布的一篇《湖北基層供銷社已恢復重建至覆蓋全省1373個鄉鎮》的報道,經過幾天的發酵,關于“供銷社重出江湖”“重啟供銷社”的話題登上熱搜榜。
■一方面,在眾多媒體的炒作下,“統購統銷”等一些帶有時代烙印的話題和詞匯又被提及。
■另一方面,二級市場供銷社概念股持續上漲,a股Wind供銷社指數近五日漲幅超過10%。11月2日,部分供銷社概念股漲停,部分漲幅超過5%。
■事實上,供銷合作社從來沒有脫離過中國的經濟體制。
■今年1月21日召開的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第七屆理事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提到,2021年供銷合作社銷售總額創歷史新高,達到6.26萬億元,同比增長18.9%。
雖然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供銷社的形象只是一個“食堂”,但在現實中,供銷社早已不是過去的概念。
過去:計劃經濟時代的市場
“那時候物資緊張,糧票、布票一年發一次。大家都是憑票買東西,完了就沒了?!奔易『笔‰S州市的楊奶奶說:“但是像糖果這種需求不大,供應充足的東西,是不需要票的?!?/p>
與現在街上隨處可見的超市不同,在楊奶奶的記憶中,幾十年前供銷社賣的東西很少,幾乎只有日常的糧油米面、農產品和日用制品等。,而有點奢侈的糖果是一分錢一分貨,很少有人買?!安幌瘳F在的大超市,大家都買得起?!?/p>
據楊奶奶回憶,大概是改革開放前幾年,國家經濟開始發展到一定程度,買東西也漸漸沒必要了。與此同時,街上供銷社的東西也越來越多,同時也逐漸改變了面貌,只有少數還保留著合作社的卡片。
在湖北省襄陽市供銷社辦公室的柜子里,還有一些發黃的糧票。供銷社辦公室主任馬通告訴記者,建設初期,供銷社統購統銷,統計需求再計劃生產,對保證物資供應、平衡地區間物資流通、穩定物價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是,在國民經濟發展起來,供求慢慢失衡之后,計劃經濟的固有缺陷也暴露出來了。后來隨著七八十年代的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放開,基層合作社越來越少,有的逐漸轉為個體工商戶發展?!瘪R童告訴記者。
即使經過各種改造和變化,供銷社也一直存在。
供銷社從中央到省、市、縣、村分為不同的層級。供銷社當初是大多數人記憶中掛著綠色招牌,以農村商業流通為主的小賣部。后來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建設了新農村網絡工程,建成了農業生產資料、日用消費品現代經營網絡、農副產品現代購銷網絡、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四大體系。后來增加了農業社會化服務,即在農民外出打工的同時,供銷社為農民打工,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提供耕作、倉儲、晾曬、銷售、土地流轉等服務。
“這樣,一方面農民可以從土地流轉中獲得收益;另一方面,供銷社雇用農村的閑散勞動力照看田地,給他們提供固定的收入?!瘪R童說。
現在:不僅僅是“食堂”。
時間進入新世紀,供銷社不再是簡單的食堂。
據馬桐介紹,在以現代農業服務為重點的同時,原供銷社四大系統承擔著農資、生活用品、農副產品、再生資源的回收和銷售職能?!稗r村常見的廢品回收站、農產品收購點都和我們大川的供銷社有關系,甚至一些個體戶也會掛我們的牌子,我們同時也會對他們進行一些監管?!?/p>
記者注意到,在體制變遷過程中,從中央到縣一級的絕大部分供銷社,原來都是公務員管理,其工作人員都是編制內的。但在企業改制的浪潮中,浙江、上海等地的部分合作社轉制為企業。
“目前,我國各級供銷合作社都有自己的國有企業‘供銷集團’。這些集團企業主要是把煙、棉、茶等商品相關的業務分離出來,做得比較好的中棉集團公司多次進入全國農業企業500強?!瘪R通說,“但是,農業的根本,農業用品,還是牢牢掌握在事業單位手里?!?/p>
記者發現,供銷總公司也在不斷轉型,現在有16個下屬機構,15個主管協會,16個直屬企業由中國供銷集團有限公司全資或控股。
與過去的小店不同,現在的供銷社商品更多,形式和渠道更豐富,更注重合作和惠民。隨著新經濟形態的發展,現在的供銷社門店也注重線上線下的結合。價格由市場經濟決定的同時,也是基于公共機構的責任,特別是在疫情的特殊時期,會更便宜。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自己做電商幫助農民銷售,大部分地方供銷社都會和當地相關部門合作,對當地有需求的居民進行電商培訓,讓他們學會自己做電商。襄陽本地人趙先生在當地電商產業園賣特產鴨蛋后,創辦了自己的電商公司,同時收購當地的鴨蛋,年收入幾十億元,成為當地電商園區的一段佳話。
在馬童眼里,供銷社就像一塊“壓艙石”和一個“穩定器”,在國家大局中尋找定位。一方面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另一方面保證所有物資100%到達每個村。
關于供銷社的功能定位,相關政策文件其實已經講得很清楚了。根據《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章程》(2005年1月30日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第四次代表大會第二次修訂)第一章第二條,對供銷合作社的性質界定有四層含義:供銷合作社是經濟組織;是合作經濟組織;是集體所有制性質的合作經濟組織;是以農民成員為主體的集體所有制合作經濟組織。
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教授指出,全國有3.1萬家供銷合作社,網點近40萬個。它與中國郵政、中國電信和不同經濟部門的網點形成垂直鏈關系,如供應鏈和價值鏈。同時也形成各種類型的生態鏈關系。
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全系統農產品和生活必需品銷售額分別達到27591億元和1492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4.3%和17.1%,進一步暢通了農產品上行和生活必需品下行的雙向通道,為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發揮了積極作用。
你將來會做什么?
深化供銷改革,助力鄉村振興
比如2014年,供銷合作社改革試點被列入中央改革辦2014年工作要點,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和政府工作報告。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深入推進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增強為農服務能力。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對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全面部署,明確提出全面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支持供銷、郵政和各類企業向農村延伸服務網點,完善農產品產銷穩定銜接機制。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繼續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制定供銷合作社條例。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聚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明確提出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開展產供銷信貸“三位一體”綜合合作試點,完善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綜合平臺。
從上述近幾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可以看出,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是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一主題展開的。記者注意到,“深化供銷改革,助力鄉村振興”已成為近年來地方各級供銷合作社年度工作總結中最常用的標題之一。
馬童認為,網絡上有些網民擔心的是“統購統銷時代”和“壟斷”。
他說,即使是全國統一的市場,也必須有全國統一的數字平臺來支撐收藏和購買,目前還不具備。即使未來有,也是建立在通過收藏購買降低消費者成本的基礎上;其次,增加的基層合作社只是基層門店,很多類似的超市不會因為多一個而被擠占。即使形成一定的競爭,也有利于各大企業的自身發展和消費者消費的良性競爭。
在中國農業大學國家鄉村振興研究院副秘書長唐看來,供銷社再次發揮作用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第一,一些合作社等新型農村經營主體雖然已經具備一定規模,但在與市場對接時力量相對分散,而供銷社可以連接新興經營主體與市場的關系,為農資供應和農產品銷售提供穩定支撐。
第二,很多地方主要的生產者還是小農戶,選擇托管的路徑,當地的基層合作社為小農戶提供托管服務。第三,供銷社不僅“供”,而且“賣”。供銷社電商平臺依托自身網絡在鄉村的通達性,增加農產品流通渠道。
供銷社會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供銷社未來會是一個怎樣的存在?馬童認為,未來更像是一個“打通最后一公里”的“綜合服務中心”。
“打通最后一公里”來自于供銷社“補短板”的作用。馬童指出,農產品上行下行都需要冷鏈。但由于農產品成本高、回收低,社會資本很少用于農村冷鏈。供銷社就是用中央資金做這些事情,在田間地頭建冷庫,冷鏈運輸?!敖衲昕偣竞褪『献魃缍继岢隽速Y源下沉,突出服務農村農民的屬性,將政策和資金下沉到基層合作社,支持發展?!?/p>
“綜合服務中心”也關系到“最后一公里”的另一個現狀。目前,供銷社正在將物流融入“第四物流”?!昂芏辔锪鞴镜搅肃l鎮最后一個快遞網點,由于山區鄉鎮等原因,不會送貨到戶。供銷社基層機構直接在當地整合物流。各大快遞公司把自己的快遞送到我們倉庫后,我們再分發給居民或者統一保管,不僅為物流公司節省了人力,也方便了偏遠地區的居民?!瘪R童說。
展望未來,洪濤認為,供銷合作社終將成長為壯大農村流通組織的力量?!拔阌怪靡?,農村市場已經形成了一個多元投資者的市場。供銷社網點建設要‘一業多用’,與其他不同經濟類型、不同連鎖業態形成對應的連鎖關系。最重要的是認識到生態鏈和生態圈的關系,避免農村網點和資源的過度競爭。冷鏈系統的建設正在從‘撒胡椒面’的短板建設向‘制度建設’、‘制度建設’轉變,從而形成良好的營商環境。
綜合《今日北京商報》、《商報》、《民族商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