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在醫療方面,根據官方數據,2020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到77.4億個,居民平均到醫療衛生機構就診5.5次。當疾病來臨時,一些“空巢老人”和“工作青年”不得不面對孤獨問題,尤其是不擅長使用智能設備的老年人,他們在大醫院里孤獨無助...在各種訴求下,“專業陪護醫生”這個新行業應運而生。由于需求量巨大,陪護醫生一天幾百,一個月上萬的情況并不少見?;ㄥX買陪護咨詢服務的群體都是些什么人?陪同醫師可以提供哪些服務?陪護病人的門檻有多高?誰陪醫生最靠譜? 能在多大程度上為患者提供便利?
“陪護治療師”火了,不是偶然的。
其實陪護醫生之所以受到大眾的青睞,是有其現實土壤的。一方面,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地區之間密不可分的經濟往來,不同地區之間的人口流動越來越頻繁,特別是許多獨生子女在不同城市和地區之間的頻繁流動,使得他們長期與老年人分離,老年人就醫時必然會面臨許多困難。
這種現象在醫療資源集中的特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更為明顯。很多老年人不習慣、不熟悉日益電子化、智能化的就醫流程;而且在人口密集的特大城市,老年人生活在主要由陌生人組成的公共空間。在這種背景下,長期獨居的老人在心理上也需要有人陪伴,這種孤獨感在就醫時會更加明顯。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在現實中,老人顯然需要陪護醫生這個職業的幫助。
與此同時,媒體報道“陪讀醫生的年輕客戶比例超過60%”,這也是一個有趣的現象。對于很多不常去醫院、社會生活經驗少的年輕人來說,對現實中就醫的相關流程并不是很熟悉。很多時候,因為醫院的專業分工,即使是一直在接觸互聯網的年輕人,也會因為不知道不同的病掛哪個科室的號,去哪里拿藥,醫保報銷怎么做而感到無比尷尬。在這一點上,熟悉醫院治療流程的隨行醫生顯然填補了這一空白。
而且現實中,不管是老人還是年輕人,在醫院進行一些檢查時,如果有熟悉醫院情況的人可以陪同,不僅“更踏實”,檢查起來也更方便。從這些角度來看,顯而易見,陪護醫生這個職業的出現并不是偶然的,不同的群體都有相應的現實需求。對于很多群體來說,這無疑是一種“剛需”。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陪護醫生這個職業的出現,其實是服務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第三方服務分工越來越細,自然衍生出來的一個新職業。這些與時俱進的新職業能夠提高日常就醫的效率,顯然是一件好事。因此,公眾不必對“陪護醫生”這一職業的出現過于驚訝,不妨順其自然,或者在包容的環境中鼓勵其以更自然的狀態成長。
值得注意的是,有人認為陪護醫生提供的服務無非是排隊、跑腿、取號、取報告等基本事項。所以很多人擔心這個職業門檻低,不夠規范。如果沒有相應的準入標準,未來可能會有很多矛盾。這樣的擔憂不無道理,這個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亂象也是一個行業發展初期的“通病”。輿論表明,這樣的擔憂值得有關方面重視,監管部門應盡快對此形成新的認識。
但也應看到,對于這樣一個現實需求強烈的新興職業,有關方面仍應以激勵性監管為主,在促使其更加規范化、標準化的道路上,不妨秉持審慎、包容的監管態度。
比如,要充分評價相關職業標準的復雜程度,不宜用舊標準“管理”新職業;此外,在明確陪護醫師和患者雙方責任和義務的同時,也要相應規范監管之手,明確監管邊界。未來,相信在有關方面審慎監管態度的基礎上,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這個行業會得到更好的規范和標準化。
專業陪伴:讓“孤獨的醫生”有個幫手看病。
“陪診不僅僅是排隊掛號、幫忙拿藥、陪診這么簡單。陪診提供個性化的專業服務,因為客戶的需求是多樣的。我們接觸的都是需要被照顧的人,不投入感情是不可能做好的。網上曾有一個關于孤獨分類的熱帖,其中“獨自看病”和“獨自手術”是網友眼中的“終極孤獨”?,F實生活中,子女在外打工的“空巢老人”和獨自打拼的“單身青年”,生病后都要面對這種“孤獨”等問題。
最陌生的“親戚”
早上七點鐘,王中原和他的妻子張敏匆匆忙忙地吃了早飯,去了兩家不同的醫院。
今天和往常一樣,夫妻二人會陪著兩位患者,幫助他們完成整個就醫過程。他們的孩子留給家里的老人照顧。
王中原和張敏都是職業心理咨詢師。
做了兩個多月的陪護醫生,王中原總結出了一些規律,比如“子女給父母最多的訂單”,“訂單是年輕人下的,但醫生是老年人,老年人自然成為我們的主要服務對象?!?/p>
王中原今天陪著73歲的王大爺。在此之前,他已經跟王大爺打過四針了。走進王大爺住的老小區,我去單元樓敲門,等王大爺收拾妥當,王中原扶王大爺下樓。因為是“熟客”,王中原和王大爺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
當王大爺戰戰兢兢地來到小區門口時,王中原提前叫好的出租車正好到了。扶王大爺上車后,王中原一直跟司機說,老人頭暈,剎車起步請慢點。
“第一次帶王大爺打針,是坐公交車去的。結果老人在車上暈得很厲害?!蓖踔性f。
王大爺是天津這座老齡化程度嚴重的城市里典型的獨居老人。他唯一的兒子留學后留在了南京。雖然兒子的語氣很驕傲,“我是一個從來不讓我為學業操心的孩子,我也真的很懂事”,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生活越來越空虛。
直到今年7月,王大爺突然暈倒在家里,無力地躺在床上,勉強撥通了兒子的電話。
“我之前身體很好,每天早上都會去鍛煉,但那次我很害怕?!蓖醮鬆斦f,兒子回來帶他看病,最后被確診為重度貧血,需要治療一個月。但是我兒子因為工作的原因不能在天津呆那么久。
誰來陪老人看???“我跟他說我自己能行,他就放心不下我,怕我再暈倒?!蓖醮鬆斦f。于是,王大爺的兒子通過網絡聯系了王中原創辦的“樂進鏢局”。
每隔一天,王中原都會準時出現在王大爺家門口,扶老人、打車、掃碼掛號、陪打針,甚至在王大爺大汗淋漓的時候,快速遞紙巾。如果不穿陪護醫生特制的紅色馬甲,很難區分親人和外人。
“其實這個行業已經存在很多年了,但是為什么一直沒有發展起來,沒有被廣泛接受?部分原因是這份工作需要同理心和情感。我有時候會想,像王大爺這樣的老人,一個人過得不容易。每個人都有一個老人。他很樂意陪他聊天,幫他走路,他的孩子也很放心?!蓖踔性f。
在王中原陪王大爺打針的同時,在天津市人民醫院,準備陪一位老人做CT檢查。
然而,從7: 40到9: 00,張敏沒有等任何人?!袄先爽F在在住院部,醫院要求等查房后才能下來檢查,所以我只能先在CT區排隊?!睆埫粽f。
9點40分,老人終于來到了CT區。張敏趕緊迎上去說:“阿姨您好,我是您女兒的同事!”
后來,張敏解釋說,“老人的女兒找到我們,因為老人怕花錢,所以不敢讓老人知道她是出錢的醫生。她還特意囑咐我不要穿工作服,要穿自己的衣服。見面就說是同事?!睆埫粽f,她和她的同事經常遇到類似的情況,現在他們可以應對這些情況。
做了一年的陪護醫生,張敏陪伴了很多老人。在醫院跑來跑去的過程中,她最大的感受就是日益智能化的醫院給老人帶來了很多不便?!艾F在很多醫院都有自助掛號繳費機,但是機器對一些老人來說不是方便,而是一種負擔?!?/p>
去天津市人民醫院陪護的那天,她看到兩個60多歲的老人在入院掃碼時猶豫不決??粗颐Φ娜巳?,她不知道如何尋求幫助。張敏主動幫兩位老人刷新了入院密碼,他們順利進入了醫院。
“走進醫院,有些老人就像走進了迷宮?!睆埫粽f。
一些年輕人已經為自己下了訂單。
除了給父母買陪護服務,也有年輕人自己下單。
“任何情緒在疾病面前都會被放大。對于很多年輕人來說,陪醫生可能不是為了某項特定的服務,而是為了陪伴帶來的安全感?!蓖踔性f。
一天下午,張敏要陪來津出差的小劉做一個小手術。這是她第一次陪伴男性外科病人。
“畢竟是男生,還是不方便關心。其實心里也有些糾結。但是通過和他聊天,我慢慢調整了心態,把他當成了我的弟弟。對這個年輕人來說不容易。他因為工作原因,長期一個人出差,有別的辦法也不會找個伴??吹贸鲭m然是小手術,但他還是有點害怕,我就安慰他,多和他說話。他的心情也能得到緩解?!睆埫粽f。
今天下午,她早早來到了醫院。小劉手術后,她幫他鋪床,和醫護人員一起把病人搬到病床上。她開始和小劉聊天,幫他平復緊張的心情。當小劉想上廁所時,張敏幫著拿著輸液瓶。就這樣,張敏從下午三點一直忙到晚上十點多。
雖然這是一項需要花錢的服務,但小劉非常感謝張敏的陪伴?!皩κ中g還是有些恐懼。我在網上找了一個心理咨詢師。其實我也會擔心來的是什么樣的人。直到看到了,聊了起來,我才覺得不太放心。有她在身邊,至少有個關心在身邊,什么都有幫助?!?/p>
“其實就算他們什么都不做,只是陪著我,我心里也會好受很多?!毙⒀a充道。
王中原也經常為這類年輕人提供押運服務,有一單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接到一個年輕女孩的電話,聲音異常焦急。女孩說,父親被查出肝癌晚期,下肢癱瘓。他需要在下午接受檢查,但她和她的母親無法抱著她140磅的父親,也無法將他轉移到檢查床上。
王中原準時到達,女孩的父親看起來很健康。只有不省人事的下肢透露出他其實是癌癥晚期患者?!拔野阉赣H從輪椅上移到檢查床上,又從檢查床上移到輪椅上。在陪醫生的整個過程中,我只做了這兩件簡單的事?!?/p>
但是這兩個簡單的事情卻難倒了眼前的小女孩。
“醫生一般都不愿意幫忙轉病人,他的病其實很嚴重。還有的怕出事,鋌而走險?!蓖踔性f,這次就診對他影響很大,他意識到看似瑣碎的事情,可能對患者家屬幫助很大。
過了幾天,女孩又給王中原打電話。這一次,還是那份工作,只是這一次她沒有去做檢查,而是送她去了醫院。
"Because it is already advanced, the hospital recommends conservative treatment." Wang Zhongyuan was very sad that day, especially when his family tried to pretend as if nothing had happened in order not to give the patient psychological pressure.
Wang Zhongyuan took the girl aside and told her that the company recently launched a cash-back activity after writing a comment, and he could return part of the money to the girl. "In fact, there is no such activity at all. I made it up. They spent a lot of money on medical treatment and wanted to charge less, which is a little help."
Of course, there are also some times when people have to contact Wang Zhongyuan. For example, for the sake of safety, some inspection hospitals stipulate that relatives must accompany them, so young people who "see a doctor alone" have to turn to an accompanying doctor.
前不久,河北省張家口市的一個小伙子來天津做心臟增強CT檢查。到了醫院,他發現這個檢查必須有親屬陪同。
年輕人找到了王中原?!八胝业剿母赣H,但他的家人過來需要時間。他不想耽誤考試。我們實際上節省了患者的時間和經濟成本?!?/p>
幫助別人解決難題給王中原帶來了成就感,但他在陪醫的過程中也有自己不可逾越的紅線。
曾經有個小伙子,一個人去打胎,希望王中原能代家人簽字,他拒絕了。王中有自己的原則,公司也有相關規定。陪診服務不能違反法律和倫理,涉及患者生命健康的事情不能等閑視之。
“你不能把這當成純粹的生意?!?/p>
其實王中原進入這個行業才兩個多月。
今年5月,王中原在自己的“樂進三陪”提供咨詢服務,并通過一些知名網絡平臺進行推廣。讓他沒想到的是,有人聯系他,希望成為兼職“陪護醫生”。
“有退休護士,有閑暇時間較多的全職媽媽,也有看到新聞報道后覺得新奇,想體驗一下的年輕人?!焙芸?,除了妻子張敏,公司逐漸發展了幾個人組成專職陪護醫生團隊,并招聘了20多名兼職陪護醫生。
在王中原的公司,陪診一般收費是半天200元左右,全天八小時300元左右。開業至今,王中原平均每月接20單左右。這樣的收入遠遠不夠企業運營,至今沒有盈利。
不過,王中原是有希望的?!拔覀儾荒馨堰@個當做純粹的生意來做,否則我們做不了?!?/p>
在他看來,這個市場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城市化和老齡化是陪護咨詢需求的重要原因。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和人口老齡化的加速,很多社會化服務沒有跟上,使得陪護咨詢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在前期的市場調研過程中,王中原發現,很多醫院雖然有指導,有志愿者,但一般都是指點迷津。醫院提供的標準化服務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滿足個性化的醫療需求。
“心有靈犀”也是張敏的工作信條,她知道“心”這個詞的力量有多大。她曾經陪過一對母女,兩人看起來身體都很好。張敏不明白他們為什么要陪她。
“當時我還沒注冊,我媽就提出要休息。我開始和她聊天,我發現我媽的病不在我身上,而在我心里?!睆埫粽f,她發現當她愛的人去世時,因為疫情,她不能回去為她愛的人送行,留下了一個結。她一直覺得不舒服,沒有明顯癥狀。
張敏和她聊了很久,用她之前訓練過的耐心心理咨詢技巧開導她。她媽媽淚流滿面,也意識到了自己的癥結所在,于是帶著女兒回家了。
為了提供更好的服務,張敏學習了健康管理師、育嬰師、心理咨詢等課程。王中原也想讓自己的隨行團隊更加專業,但他很快發現,市場并沒有他想象的那么簡單。
“大部分客戶對陪護醫生的專業性沒有很強的要求??蛻暨€是不懂配套服務,更在意性價比。如果一味提高團隊的專業要求,勢必會增加收費,客戶其實并不買賬?!彼治龅?。
王中原在多地調查發現,在北京、Xi安等城市,有零星的公司提供伴游服務,其余多為私人通過網絡接單。"國家陪護市場仍處于初級階段."
業內人士分析,2015年前后,隨行咨詢服務市場迎來了一波發展高潮,市場上出現了融資隨行咨詢公司,但大多在一兩年后銷聲匿跡。原因是人們對這項服務了解太少,推廣起來非常困難。二是陪護咨詢服務需求遠未被激發。對于公司來說,只靠陪醫生是很難生存的。
但是對于未來,王中充滿信心。
最近上門的訂單越來越多。有的是孩子在外地獨居的老人,有的是丈夫工作忙不得不自己去產檢的孕婦,有的是獨自工作獨自做手術的年輕人,還有的是無法相互照顧的單親媽媽...王中原和他的同事們一起度過了他們生命中的“孤獨時刻”。
“有時候,你只需要和他們呆在一起?!睆埫粽f。
“專業陪護”在網上走紅:花錢請人陪護能解決“看病難”問題嗎?
花錢請人陪你看病真的靠譜嗎?
那么陪護服務到底是做什么的,真的能為患者提供便利嗎?濟南某醫院護士站工作人員劉女士的答案是肯定的?!坝行├夏昊颊咄饶_不方便,自己排隊會花很長時間。而且醫院預約了網上掛號。他們想不通怎么網上掛號,跑到醫院發現沒有號,白跑了一趟。也有外地來的病人,對醫院不熟悉。他們在考場門口走來走去,卻找不到該去的地方。他們站在門口看著我,病人很著急,我們也很尷尬?!眲⑴空f,由于隨行醫生對醫院更熟悉,可以大大縮短就醫時間,提高就醫效率, 并解決患者“就醫難”的痛點?!拔抑鞍才胚^一些人做向導,但是因為醫院本來就緊張,不得不停下來。后來主要靠志愿者。目前,他們不是每天都在那里?!?/p>
隨行醫生在醫院陪著徐女士的父親,等待電話(圖片由徐女士提供)
記者了解到,陪護服務主要提供排隊掛號、取藥、繳費、檢查等服務。根據不同地區醫療發展水平,費用在100-600元不等,服務對象主要有老人、孕婦、殘疾人等地?!拔乙驗楣ぷ髯卟婚_,又擔心父親,所以第一次嘗試陪護服務?!痹诒本┮患一ヂ摼W公司工作的徐女士是河北人。前幾天她爸爸因為肝疼需要去北京復查,她就在某社交平臺上預約了心理咨詢師?!鞍胩煲?00元。她負責掛號、看病、檢查、取成績、吃藥、交費。我父親說這個服務挺好的,至少能讓我安心?!毙炫扛嬖V記者,醫院里有很多成年人, 就像迷宮一樣。一個健康的成年人有時會感到困惑。如果以后他去看病,可能也會找心理咨詢師,提高效率,省事。
成為“心理咨詢師”的門檻有多高?
其實早在2015年左右,陪護咨詢服務就出現了,并迎來了一波發展高潮。據業內人士透露,當時市場上出現的放心咨詢、e診、小趣護士等平臺,都獲得了數千萬的融資。后來由于政策停止“醫院與商業公司合作注冊加號”、資本冷靜等歷史因素,這些平臺也石沉大海。
陪同醫師關女士在醫院為患者預約(照片由關女士提供)
正如關女士所說,目前不僅一些陪讀app卷土重來,咸魚、微博等一些網站也成為網民的“預約”平臺。陪醫生的人有專職的,也有兼職的。記者還了解到,目前醫院陪護醫生的門檻限制并不多。只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就能勝任。
網友齊齊在微博預約?!拔?月份離職,在校門口賣蛋糕和飲料。除了每天擺攤,我還會兼職照顧貓狗和各種城市服務,陪護醫生就是其中之一。上次陪醫生是一位小姐,想做眼部激光手術,沒告訴家人,就在網上訂了我陪醫生。我和她年齡相仿,很會說話。我幫她拿包,手術時幫她,跟醫學專業關系不大?!?/p>
「專業陪護醫生」是否也需要監督「陪護」?
存在即合理,但合理有時并不“符合”。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目前醫院咨詢還是一個新興職業,缺乏行業制度規范、準入標準和平臺約束,這是現在最大的問題。很多陪診的公司明確規定高齡、高危疾病、無自理能力的患者盡量不接單。他們擔心沒有更專業的醫療技能,無法應對復雜的情況。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某咨詢機構的平臺上,只需要填寫姓名、身份證等個人基本信息,繳納押金后即可入駐。在連線平臺負責人時,記者詢問了資質以及如何派單和分享。他先是回應“醫生護士沒必要”“共享可以商量”,然后以“系統暫時出問題”為由掛斷了電話。
進入平臺時需要提交的信息。
采訪中,也有很多人對這個職業提出了質疑。
“如果老人在護送過程中暈倒或者受到二次傷害,誰來負責?造成新的醫患糾紛也不好?!?/p>
“醫療服務涉及個人隱私?;颊叩臋嗬绾伪U??"
“誰來決定收費標準?如果他們利用不正當競爭刷號、昵稱,牟取暴利怎么辦?”
……
說起這些問題,安某診所工作人員黃先生說:“目前這個行業的規范邊界還不清晰,監管模式還不成熟。我們也會和大眾一起探索這些問題的答案,繼續成長進步?!?/p>
網友的評論
據微博、新華社、新華每日電訊、海報新聞等。半島新聞是上海廣播電視臺媒體中心的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