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經立方訊】9月22日,鶴壁市人民政府發布《鶴壁市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明確到2024年,建成高水平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新R&D機構等創新平臺10個以上,培育建設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創新型企業10家以上。全市培育年營收超50億元的龍頭企業1家以上,年營收超10億元的骨干企業10家以上。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行動計劃》列出了這些任務:
力爭在全省率先建成城市信息模型平臺(CIM),探索建設以科創新城(鶴壁東區)為基礎的數字雙城模型,推進數字城市與實體城市同步規劃建設,全面推進平臺應用。到2023年,以CIM基礎平臺為城市基礎開放運行平臺,全面推進CIM基礎平臺在各領域的智能化應用,實現5個以上CIM+應用。
引進和培育一批大數據骨干企業,推動大數據在農業、工業、健康醫療、金融、能源、社會治理、公共安全等領域的創新應用,充分釋放產業發展潛力,構建完善的大數據產業生態體系。
以創新型龍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國家中小型科技企業為重點,推進與中科院半導體所、電子科技大學、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哈工大機器人研究所、華為公司等科研院所和龍頭企業的合作。,規劃和建設新的R&D機構。
加快實施農業硅谷數字經濟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建設國家農業大數據中心。提高大數據產業園建設的質量和效益,深化與JD.COM等龍頭企業的合作,支持骨干企業參與建立省級數據交易中心,建設區域性大數據中心城市。
加強與電子信息產業龍頭企業和國內外知名互聯網企業的對接,重點推進聯想(鶴壁)智能制造產業園、賽仕軟件(華中)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產業園、品勝柯美手機觸摸屏生產基地等項目,邀請JD.COM、聯想等企業在鶴壁市設立區域總部或投資重大項目。
瞄準數字經濟領域的龍頭企業,瞄準天貓、JD.COM平臺的龍頭賣家,重點引進一批大企業、大項目。探索聯合投資、孵化投資、引導基金投資等招商引資新模式。
引進高端人才。實施數字經濟人才引進計劃,以信息技術和半導體、軟件服務、信息安全、大數據、人工智能、5G、云計算、區塊鏈、地理信息等細分行業為重點,引進國內外優秀人才和團隊發展。
支持企業、園區、院校建立人才轉移合作機制,鼓勵共建聯合學院、聯合實驗室、實踐基地、創新大賽等人才培養體系。
加強數字經濟應用型人才培養,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建設數字經濟人才培訓基地。
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全面落實人才獎勵補貼、工資待遇、社會保險、子女入學、住房需求等政策。
探索在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建立人才異地聚集的“人才飛地”,支持數字經濟企業靈活引進急需的高層次人才。
大力完善支持數字經濟發展的金融服務,積極引進戰略投資、風險投資、天使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等境內外機構。發揮市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基金的作用,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數字經濟產業的投入,促進全市數字經濟加快發展。
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鼓勵數字經濟成長型企業直接融資,借力資本市場做大做強。
全文如下:
鶴壁市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數字化發展,推動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工作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實施數字化轉型的戰略安排部署,搶抓數字經濟產業密集創新和高速增長的戰略機遇,加快推動我市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著力打造國家資源型城市數字化轉型標桿城市,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發展思路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重大機遇,立足實際制定“1125”總體思路,即以培育1個500億級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集群為目標,加快建設1個數字經濟產業核心區,抓好“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2條主線,實施打造高能級數字基礎設施體系、打造高端競爭力數字產業高地、打造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示范高地、打造全省領先的數字化治理高地、打造國內一流的數字經濟生態等5項重大任務,大力培育數字經濟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優化空間布局,完善產業生態,發展數字生產力,著力提升數字經濟產業發展能級,持續引領產業迭代升級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努力將鶴壁建設成為全省數字經濟發展高地。
(2) Development goals
By 2024, the city's digital economy will be in the forefront of the province, and the level of digit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dustrial digitalization will be greatly improved, becoming one of the core engine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demonstration cities in the city.
-The industrial scale continued to expand. By 2024, the added value of the core industries of the digital economy in the city will further increase as a proportion of GDP, and it will continue to be in the forefront of the province, with the operating income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doubling.
——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到2024年,建成10個以上高水平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新R&D機構等創新平臺,培育1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創新型企業,建設50個智能工廠(車間),原始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支撐體系更加完善。到2024年,建成一批新型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舉辦一批數字經濟領域高端論壇。
——集聚效應顯著增強。到2024年,全市將培育1家以上年營收超50億元的龍頭企業,10家以上年營收超10億元的骨干企業。梯次型企業發展格局基本形成,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集群產業鏈協同發展水平顯著提升。
-數字安全系統是健全的。到2024年,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完善,綜合保障能力增強,達到國內同類城市領先水平。
二、主要任務
(一)創建高水平的數字基礎設施系統
1.整合新的信息基礎架構
第五代移動通信(5G)和下一代互聯網。全面加快5G基站建設步伐,整體推進5G宏基站和子系統建設,實現鄉鎮以上區域連續覆蓋,建設覆蓋廣、速率高、體驗好的5G精品網絡。擴大千兆光纖寬帶網絡建設規模,到2024年,實現鄉鎮以上地區千兆光纖寬帶網絡全面覆蓋,打造千兆寬帶城市名片。推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提高IPv6用戶普及率和網絡流量。探索空天一體化、第六代移動通信(6G)等未來網絡體系建設。(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市政府服務大數據局、市通信發展管理辦公室)
感知網絡設施。發展云計算、邊緣計算、人工智能泛在計算等智能計算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智能運營中心(IOC),建設智慧城市計算平臺基地。加快交通、物流、市政等重點領域IOT終端和智能傳感器的規?;渴?,建設廣覆蓋、大連接、低功耗的窄帶物聯網(NB-IOT)。到2024年,初步建成城市級感知網絡和城市大腦,覆蓋城市級應急預警、車輛識別、管理、軌跡分析等多個領域。(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政府服務大數據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城管局、民政局、移動鶴壁分公司、 聯通鶴壁分公司、電信鶴壁分公司、鐵塔鶴壁分公司)
2.升級新的城市基礎設施。
CIM平臺建設。力爭在全省率先建成城市信息模型平臺(CIM),探索建設以科創新城(鶴壁東區)為基礎的數字雙城模型,推進數字城市與實體城市同步規劃建設,全面推進平臺應用。到2023年,以CIM基礎平臺為城市基礎開放運行平臺,全面推進CIM基礎平臺在各領域的智能化應用,實現5個以上CIM+應用。(責任單位:市城管局)
車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市規劃和交通布局的預見性和科學性,圍繞“三區協同”加快車路協同基礎設施建設,依托科創新城(鶴壁東區)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試驗示范。擴大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覆蓋面,高標準建設一批智能電站和智能充電樁。到2024年,初步建立由路側感知、路側通信、邊緣計算等單元組成的智能道路基礎設施體系。(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城管局)
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充分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推進城市環境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鼓勵建設城市垃圾收集、貯存、交接、運輸、處置全過程智能化處理系統。以數字化推動運行監管模式創新,加強污染物排放和環境質量在線實時監測,加強信息收集、共享、分析、評估和預警,將污水、垃圾、固體廢物、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的處理處置納入統一監管,提高要素監測覆蓋面,逐步建立和完善環境基礎設施智能管理系統。(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3.建設高水平的創新基礎設施。
數字創新設施建設。以提高數字經濟重點領域關鍵問題攻關能力為目標,加快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和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推動光電子、智能制造等領域國家級創新平臺創建,依托華為5G邊緣計算實驗室等平臺創建省級創新平臺。加快省科學院鶴壁分院建設,推動建立星鏈技術研究院和城市數字安全研究院,積極參與依托鶴壁密碼先進技術研究院的密碼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設。支持省級實驗室在鶴壁設立基地, 并積極與松山實驗室在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和網絡安全方面開展研發合作。以創新型龍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國家中小型科技企業為重點,推進與中科院半導體所、電子科技大學、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哈工大機器人研究所、華為公司等科研院所和龍頭企業的合作。,規劃和建設新的R&D機構。(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保密委)
數字經濟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聚集數字經濟產業創新需求,精準布局數字經濟產業關鍵技術平臺、資源條件平臺、科技服務平臺等普適性高層次重大平臺,構建數字經濟企業全鏈條服務體系。圍繞重點產業建設高水平關鍵技術平臺,在光電子、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布局一批產業研究院和中試基地。,努力突破“瓶頸”技術,實現前沿技術產業化。聚焦數字經濟產業創新創業服務需求,搭建知識型科技服務平臺, 切實提升高端科技服務能力。加強數字經濟產業領域智庫建設,匯聚各種力量,為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鼓勵建設數字經濟產業融資服務平臺,為數字經濟企業提供精準融資服務,提升金融服務數字經濟產業能力。(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政府服務大數據局、市財政局)
(二)打造高端有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高地
1.壯大電子信息制造業
智能終端。加快引進一批智能終端產業龍頭企業,提高智能手機配件生產能力,積極開發數字音視頻、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穿戴設備、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基于5G技術的新型智能終端產品,引進計算機、通信及消費(3C)電子產品、精密模具等配套企業,促進智能終端產品上下游配套產業的聚集。加快實施JD.COM(鶴壁)智能制造產業園、耿德電子智能制造產業園、京福電子信息產業園、天海電子信息年產2000套專用集群調節系統等重大項目, 深圳??低?G智能終端制造產業園,提升鶴壁精密電子產業基地的輻射帶動能力。(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工信局)
智能傳感器。積極發展新型智能傳感器,豐富智能傳感器、射頻卡、嵌入式芯片、傳感器網絡設備等物聯網產品體系,加強傳感器元器件、傳感、組網、協同處理等關鍵技術,構建智能傳感器設計、制造、封裝產業鏈,鼓勵發展云服務和邊緣計算服務,推動智能傳感器在智能終端、機器人、電子電器等領域的拓展應用, 并加快實施聯明電動汽車電動智能產業園、航盛智能網聯汽車電子產業園等重大項目。 (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
2.壯大數字經濟核心產業
5G產業。大力發展基于5G的智能終端、關鍵器件和基礎材料產業,重點發展5G智能手機零部件、芯片、連接器、元器件、通信模塊、智能桿、網關、微基站、服務器等產品。,加快技術研發,創新示范應用,完善產業鏈,構建產業生態。推動5G技術在工業互聯網、車聯網、智慧城市、智慧農業、智慧物流、智慧社區等領域的集成應用,形成一批“5G+集成應用”示范場景。加快實施航天5G智能電桿制造基地、北京新城景甜智能電桿裝備產業園等重大項目,打造中原5G產業示范基地。 (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大數據。加快數據產業化,推進大數據資源匯聚、開放、共享,做大做強數據服務業,培育數據采集、存儲、清洗、開發、應用等市場化服務。引進和培育一批大數據骨干企業,推動大數據在農業、工業、健康醫療、金融、能源、社會治理、公共安全等領域的創新應用,充分釋放產業發展潛力,構建完善的大數據產業生態體系。加快實施農業硅谷數字經濟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建設國家農業大數據中心。提升大數據產業園建設的質量和效益,深化與JD.COM等龍頭企業的合作, 支持骨干企業參與建立省級數據交易中心,建設區域性大數據中心城市。(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地理信息和遙感。以應用服務為重點,圍繞地理信息企業的數據采集、處理、共享集成、挖掘分析、泛在應用等關鍵環節,積極引進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地理信息軟件研發等領域的創新型企業,同時引進遙感衛星制造與接收設備、無人機與航測設備、傳統測繪設備等上游硬件設備生產和下游地理信息系統。
(GIS)與北斗等相關企業集成,形成涵蓋地理信息獲取、處理、集成應用、軟件研發、系統集成、裝備制造的完整產業鏈。加快發展衛星運營服務、衛星數據交易、衛星R&D及制造、地理信息、遙感等衛星鏈產業,支持雷達遙感衛星星座建設,推進地理衛星組網,推進智慧應急監測、空天技術融合等衛星鏈網絡應用場景,加強地理信息和遙感技術在應急減災、水利防洪、智慧林業、農業農村等領域的應用 自然資源和智能城市。加快實施國家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平臺、華中遙感衛星運營中心、全球遙感混合星座等重大項目,建設地理信息成果集成應用實驗區和全國領先的衛星遙感應用示范標桿城市。(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規劃局)
Network security and business password. Promote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key technologies of commercial passwords, build a password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center, a password industry incubation platform and a password product testing laboratory, develop commercial password products, equipment and systems, promote the demonstration application of commercial password products in key industries, and build a regional demonstration city for commercial password application. Actively develop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industries,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Loongson" platform, build Loongson Eco-industrial Park, attract and gather innovative products manufacturers such as CPU chips, servers, storage, switches, routers, boards, mainframes and industrial terminals, as well as innovative application software and solution manufacturers such as operating systems, databases and government applications, 并在全省推廣使用自主可控的創新裝備和終端產品,打造全省創新產業發展高地。大力發展信息安全服務,圍繞網絡安全產業鏈核心環節和關鍵應用,重點推進安全咨詢、安全評估、安全運維、安全培訓、應急響應、數據和系統災難恢復備份等信息安全服務,鼓勵發展網絡安全攻防產品和服務等新型網絡安全服務,打造全省網絡和數據安全城市標桿。(責任單位:市委機要局、市發改委)
新一代人工智能。統籌人工智能領域關鍵技術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構建人工智能專業孵化生態系統,在人工智能細分領域培育一批“專精新奇”的創新型企業。強化網聯汽車、智能汽車、智能機器人、智能裝備等智能產品,鼓勵汽車電子、消費電子產業智能芯片設計、智能模塊制造等上下游產業鏈協同發展。加快實施鶴壁人工智能產業園、曙光(鶴壁)人工智能產業園、深藍人工智能生態產業園、賽石軟件(華中)等重大項目 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產業園,深度開發“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形成一批特色應用示范,打造全省領先的人工智能產業高地。(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
3.培育新業態和新經濟
平臺經濟。加快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圍繞聚集資源、便利交易、提高效率構建平臺產業生態,促進商品生產、流通和配套服務高效融合。積極引進和推動行業骨干企業建設數字化平臺,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共享平臺,融合發展電子商務物流平臺,培育發展創新創業互聯網平臺和現代服務業互聯網平臺,促進互聯網平臺與工農業生產深度融合, 并培育一批平臺經濟新主體。支持煤炭儲配交易中心河南煤炭交易平臺和新型農業國有農業合作社運營服務通用平臺發展壯大。(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
虛擬現實/增強現實(VR/AR)。培育發展VR/AR產業,結合智能家電、智能終端等行業技術突破,推動VR/AR技術與5G、人工智能技術融合發展,推動一批智能終端場景開發,豐富VR/AR應用場景和產品供給。加快實施聯想VR體驗設備智能制造等項目。(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
智慧呼喚特色產業。壯大呼叫產業園,繼續鞏固發展呼叫、信息服務外包等業態,爭取運營商、網絡安全、政務服務、金融保險等智慧呼叫服務中心落地,大力發展語音標簽、信息審計等智慧呼叫特色產業,推進建設集呼叫坐席、數據分析、客服、人員培訓、技術開發、商務中心等功能于一體,涵蓋通信、金融、保險、養老、家政等領域的智慧呼叫基地。(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
軟件服務業。積極引進國內一流軟件企業,重點發展網絡應用軟件、智能分析軟件等通用應用軟件,鼓勵骨干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創新,發展服務于全市先進制造業的工業軟件研發和應用,做大做強面向政務、金融、醫療、教育、文化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
區塊鏈、量子通信和超宇宙等前沿產業。積極引進區塊鏈、量子通信、metacosmic技術應用企業,鼓勵社會資本加大對前沿產業創業創新的支持,培育壯大本土企業和自主技術團隊。加強區塊鏈技術研究,支持不動產登記、數據共享、電子證照等領域區塊鏈應用推廣,提升區塊鏈技術創新應用公共服務能力,提供服務全省的區塊鏈解決方案。發揮密碼技術優勢,積極引進量子保密通信系統建設和產品服務企業, 并推廣量子科技創新成果。推進元宇宙相關技術和商業模式的產業化和規?;瘧?,建設全省元宇宙產業融合創新發展示范基地。(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務局)
(三)打造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示范高地
1.深化農業數字化轉型。
加強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村地區農業生產加工和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積極建設農業物聯網。大力發展智慧農業,推廣植保無人機先進飛防技術,推廣智能農業機械應用,引導規?;笄蒺B殖場數字化改造,構建畜禽全生命周期安全監管監測體系。培育發展農業數字產業,引進一批農業大數據、農業物聯網、農業云計算、農業人工智能、農業區塊鏈等技術應用企業 打造農業數字產業集群。大力推進特色農產品上行,培育壯大農產品電商和物流業。增強農業大數據中心賦能,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系統應用,建立智慧農業生產經營體系、管理決策體系、服務應用體系、產業發展體系。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向農村基層延伸,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農村數字化服務體系,鼓勵建立智慧綜合管理服務平臺。(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政府服務大數據局、市通信發展管理辦公室)
2.全面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賦能。
突出先進制造業的引領作用,圍繞減少傳統產業數量、延伸鏈條、提升質量的發展需求,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不斷推進制造業內生轉型。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全過程、全要素深度融合,圍繞電子電器、現代化工和功能新材料、綠色食品、鎂基新材料等產業,建設50個具有行業先進水平的智能車間和工廠,重點推進生產設備數字化升級和信息系統全面集成。積極打造智能制造標桿企業,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優秀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 并帶動整個產業鏈的數字化轉型。支持行業龍頭企業牽頭,整合產業鏈和供應鏈上下游資源,搭建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制造企業開展內網升級,支持企業內網升級標桿和5G全聯接工廠建設。鼓勵制造企業發展平臺設計、智能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延伸、數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業態,加快生產方式、企業形態、商業模式變革,培育10個省級以上信息技術集成應用新模式試點示范。(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市科技局)
3.加快服務業數字化轉型
加大服務業創新投入,創新數字化服務模式,積極培育服務型數字經濟。提升現代物流業智能化水平,加快建設百思現代物流產業園、現代煤炭物流園、大云智慧物流園等一批智能物流園區,努力打造國家級智能倉儲物流示范基地。培育壯大電子商務,大力發展新零售和跨境電子商務,鼓勵發展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生鮮電商、智慧菜場、各類門店等新業態、新模式,增強JD.COM(鶴壁)數字經濟產業園、網絡經濟產業園的輻射帶動能力。加快智慧出行數字化進程,規劃建設市級智慧出行大數據平臺,培育一批 “互聯網+旅游”創新示范基地,打造一批智慧景區樣板工程。推動數字金融發展,加快完善“易信”等金融服務共享平臺功能,努力構建“互聯網加政務+金融+大數據”高速通道。(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財政局、中國人民銀行鶴壁中心支行)
(四)打造全省領先的數字治理高地。
1.提高數字政府的能效
2.構建新型智慧城市發展體系。
智慧城市。全面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統一中心平臺,整合公共領域信息系統和數據資源,開展智能化創新應用,提升城市綜合管理服務水平,實現城市治理智能化、集約化、人性化。積極開展城市信息模型平臺(CIM)和時空大數據平臺建設,為數字雙城發展奠定堅實基礎。(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政府服務大數據局、市城管局)
智能縣。鼓勵淇縣、??h根據實際開展智能化改造,著力補齊短板,實施一批公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項目,加快交通、水、電、熱等市政領域數字化終端和系統改造,提升縣域智慧化水平,爭取縣域智能化改造試點。(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政府服務大數據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城管局)
智慧社區。推進標準化規范化智慧社區建設,打造集社區服務和管理功能于一體的一體化智慧社區。推進社區服務數字化應用,加強社區基礎服務設施和便民服務終端的智能化建設,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結合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實現社區安全監控、高空拋物監控、社區健康監控、社區公共設施管理、社區智能停車管理等智能家居、社區醫療、健康監測、家政護理、位置輔助、社區基層精準管理等領域的線上線下智慧社區服務。(責任單位:市發改委、 市政府服務大數據局、民政局)
3.提高數字社會的服務能力
智能交通。加強城市交通信息管理,建設城市智能交通感知網絡,推進交通服務相關跨部門、跨區域數據融合,為城市路網、公交優化、綜合交通協調、交通安全應急等提供智能決策支持。整合城市停車資源,推進城市智慧停車平臺建設,實現停車資源錯時利用。建設鶴壁智慧服務區,推進重要路段、節點智慧道路建設,2024年基本實現普通干線公路全要素、全周期數字化管理。(責任單位:市交通局、市城管局、市公安局)
智慧和健康。深入推進“數字化”醫院建設,推動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院提升智能化服務水平,加強遠程醫療服務,加快醫院數字化轉型。加快區域健康醫療數據的銜接和整合,形成全市公共健康監測網絡,建設覆蓋全業務的綜合健康管理平臺和全市統一的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大力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設,推進醫療、醫保、醫療數據互聯互通和實時共享。積極發展個人健康智能服務。加強醫療保險電子憑證的應用場景建設, 深化醫保信息標準化應用,實現醫療服務全流程電子憑證。加快建設緊密型縣域醫療社區,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升龍頭醫院診療水平。(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醫保局)
智慧教育。創建教育信息化2.0示范縣和示范校園,整體推進中小學和中高職數字化校園建設,完善智慧教育網絡和終端基礎設施,建設一批創新教學空間,推進智能學習終端普及應用。結合“互聯網+教育”,推進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應用,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精品課程”活動,促進教育資源共享。通過教育大數據的分析應用,積極服務于師生的知識學習、合作交流、個性化能力分析。 (責任單位:市教體局)
老年人的智慧。引進和培育智慧養老龍頭企業,支持模式新穎、競爭力強的中小企業發展,加快形成覆蓋智慧養老全鏈條的產業生態。提升智慧健康醫療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針對家庭、社區、醫療保健基地等不同應用環境,推廣應用智能可穿戴設備、便攜式健康監測設備、智能老年監測設備、自助健康檢測設備等服務健康管理的產品,完善實時定位、家政服務呼叫、健康監護、緊急救援呼叫等服務。推進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建設,構建服務老年人及其家庭、養老服務機構的綜合“云”平臺, 全市政府和企業管理部門,推進養老數據應用,形成智慧養老大數據生態鏈。鼓勵企業和醫療衛生機構充分利用智慧健康醫療產品,推動智慧健康醫療服務發展,重點發展慢病管理、家庭社區健康醫療、個性化健康管理、互聯網健康咨詢等服務。(責任單位:民政局)
智者協會。完善全市社會信息系統平臺建設,建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業務信息資源庫,推進數據共享、業務協同、業務流程重塑,實現市縣鄉全面聯通。推進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的居民“一卡通”服務,拓展在交通、文化旅游等領域的應用。建立覆蓋全市農村的招聘平臺,打造“不封閉”的網上人力資源市場。(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智慧地理學。建設地理信息成果集成應用試驗區,將5G技術與測繪地理信息成果相結合,建設完善包含路網信息的地理信息系統,提供實時動態數據服務,引進相關無人駕駛、數據標注、智能交通等企業,進一步拓展智慧農業、災害監測、自然資源調查等行業的示范應用。(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規劃局)
數字文件。以創建數字檔案館(室)為抓手,充分利用數字檔案館綜合管理平臺和檔案資源綜合管理平臺,逐步實現全市檔案目錄和全文信息的共享利用。建設集集市、縣檔案館為一體的民生檔案利用服務平臺,實現檔案數據整合共享,提高檔案信息化水平。(責任單位:市檔案局)
(五)打造中國一流的數字經濟生態。
1.優化產業布局。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完善產業服務支撐體系,圍繞數字經濟重點領域技術研發和產業化,著力加快相關技術、人才、資金、信息等要素集聚,構建“一核引領、三區協同、全球聯動”的發展格局,全面發展數字經濟。依托科創新城(鶴壁東區),推進“數字引領、虛實結合、融合創新、應用示范”的數字經濟核心區建設,培育發展新模式、新業態。引導各縣區發揮比較優勢,形成前沿創新、應用集成、 以及新興領域的擴展。加大重點產業園區基礎設施投入,集聚企業、項目、人才等優勢資源,進一步提升產業平臺載體效能,為數字經濟產業集群建設提供有力平臺支撐。鼓勵骨干企業依托產業鏈加強上下游延伸,打造一批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的特色產業鏈。(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工信局)
2.創造數字化商業環境。推動數字經濟與營商環境的深度融合和系統集成,開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營商環境建設研究,建立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環境監測體系,研究制定數字經濟營商環境專項政策。打造營商環境綜合服務平臺,以數字化變革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提升數字經濟發展軟實力。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加強數字技術核心知識產權保護。完善信用平臺功能,建立科學的信用評價體系,解決企業融資信息不對稱問題。依靠產業聯盟, 協會等機構,加快形成協調高效的產學研用聯動機制,提升城市整體數字營商環境,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市場監管局、市委商務辦)
3.數據要素市場。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加快各地區各部門數據交換,建立公共數據開放和數據資源有效流動的制度規范。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塑造數據自由流動的市場秩序,鼓勵市場主體和行業協會搭建數據交易平臺,降低數據要素交易成本,增加社會數據交易總量。加強數據要素安全保護,研究完善數據要素產權,推動建立數據要素分類、保護和審查制度。鼓勵和引導數據要素市場主體共享和開放與民生密切相關的數據資源,鼓勵農業、地理信息等領域的數據交易, 并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產業創新發展模式。(責任單位:市政府服務大數據局、市發改委)
4.促進招商引資。加強與電子信息產業龍頭企業和國內外知名互聯網企業的對接,重點推進聯想(鶴壁)智能制造產業園、賽仕軟件(華中)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產業園、品勝柯美手機觸摸屏生產基地等項目,邀請JD.COM、聯想等企業在我市設立區域總部或投資重大項目。瞄準數字經濟領域的龍頭企業,瞄準天貓、JD.COM平臺的龍頭賣家,重點引進一批大企業、大項目。探索聯合投資、孵化投資、引導基金投資等招商引資新模式。(責任單位:市商務局)
5.引進高端人才。實施數字經濟人才引進計劃,以信息技術和半導體、軟件服務、信息安全、大數據、人工智能、5G、云計算、區塊鏈、地理信息等細分行業為重點,引進國內外優秀人才和團隊發展。支持企業、園區、院校建立人才轉移合作機制,鼓勵共建聯合學院、聯合實驗室、實踐基地、創新大賽等人才培養體系。加強數字經濟應用型人才培養,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建設數字經濟人才培訓基地。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全面落實人才獎勵和補貼、工資待遇、社會保險、子女入學等政策, 和住房需求。探索在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建立人才異地聚集的“人才飛地”,支持數字經濟企業靈活引進急需的高層次人才。(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人才辦)
6.創新金融服務。大力完善支持數字經濟發展的金融服務,積極引進戰略投資、風險投資、天使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等境內外機構。發揮市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基金的作用,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數字經濟產業的投入,促進全市數字經濟加快發展。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鼓勵數字經濟成長型企業直接融資,借力資本市場做大做強。(責任單位:市財政局)
7.完善保障體系。落實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密碼保護、信息基礎設施保護等相關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標準,強化保護責任,加強監督檢查。健全網絡安全工作統籌協調機制,完善網絡安全檢查、審查和應急指揮機制。加強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務等重要領域信息基礎設施以及骨干網、云計算平臺、大數據中心、災備中心、工業互聯網平臺和重要網絡平臺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安全保護,提高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安全可控和網絡抗攻擊水平, 強化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責任。統籌網絡安全應急體系建設,充分利用基礎電信企業和云服務商的網絡資源優勢,在網絡安全資源共享、態勢感知、監測預警、信息共享和應急響應等方面加強協調。協調相關部門加強網絡安全信息的收集、分析和通報,共同建設全市網絡安全應急體系。建立健全網絡安全風險評估和應急工作機制,制定網絡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并定期組織演練。(責任單位:市委新聞辦、市公安局)
8.營造良好的氛圍。積極承辦或參加一批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數字經濟高端會展論壇,提升我市在數字經濟領域的影響力。緊扣國家、省市關于數字化發展的重要決策部署,精心組織主題宣傳。加強傳播陣地和渠道建設,積極運用新技術和創新方式方法,提升內容生產能力,深入推進網絡綜合治理,營造安全文明的網絡環境,為數字經濟和數字發展提供強大的輿論支持和良好的社會氛圍。(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文化局、廣電局、 影視旅游)
第三,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領導小組在推進數字經濟和數字政府建設中的作用,整體推進全市數字經濟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具體事項的督促落實,完善數字經濟產業協調工作機制,加強全市數字經濟發展的統籌規劃,及時協調解決跨地區、跨領域、跨部門的重大問題。市有關部門進一步細化任務和階段目標,加強規劃引導,完善配套政策。各縣區要加強對數字經濟發展的領導,建立統籌協調機制,推動本地區數字經濟發展政策落實和項目建設。
2.加強政策引導。完善鶴壁市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項扶持政策,突出重點亮點,扶持一批智能標桿企業,形成一批特色智能產品和示范平臺,推廣一批數字化轉型典型應用場景。完善產業、金融、教育、醫療等領域配套政策措施,持續推進落實。采取“鼓勵創新、包容審慎”的監管原則,加強政府與企業的溝通協調,為數字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監管政策環境。切實落實高新技術企業、軟件企業、創業投資企業稅收優惠、R&D費用加計扣除等創新激勵政策, 和股權激勵稅收優惠政策,確保企業享受所有優惠政策。
3.加強運行監控。遵循國家數字經濟統計分類,研究制定鶴壁市數字經濟統計監測標準,明確統計口徑,及時發布數字經濟發展分析,為市委市政府提供科學決策服務,保障數字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建立全市數字經濟績效考核機制,細化數字經濟產業發展階段性目標和具體任務,根據部門崗位職責和工作特點,建立合理的績效考核指標。
4.加強項目支持。堅持補長板、補短板,科學規劃、系統實施一批數字經濟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按季度納入省重點項目“三個一批”活動,定期簽約、開工、投產一批重大項目。加強資金、土地、人力資源、數據等要素保障,提供精準高效優質服務,促進簽約項目早開工、項目早開工、投產項目早見效。
編輯:陶審核:李震導演: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