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107:23|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萬曉穎
1500萬元,從向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申請產業引導基金到最后獲批,杭州微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楊慶剛沒想到,事情沒跑一次就辦成了。
食用菌行業、鉛筆行業、竹木制品、生態農業、生態旅游、城市更新等領域的111名優秀“周日工程師”。利用節假日、周末或業余時間在清遠開展創新服務。
97.34%,在位于天臺縣的浙江銀輪機械有限公司的一次股東大會上,“黨建入章”高票通過。如今,臺州53家上市公司中,已有49家實現了黨建。
數據不同,但反映的是同一個命題:2018年,針對民營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痛點,我省各地組織部門創造性地貫徹落實省委組織部《關于充分發揮全省組織部門職能作用、切實服務保障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拿出八項具體措施全力推動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
用你的腳步衡量,用實際結果回答。一行一行見證——寧波29個企業團隊、90個工作組走訪企業5000余家,直接或協調幫助解決企業實際困難2000余項;溫州5413名“業務專員”堅持“每周進企業”,用8個月時間排查問題2714個,解決問題2586個...
各平臺大力支持——平湖市委組織部整合發改局、水務集團、供電公司等15個涉企部門黨組織服務資源,建立涉企黨組織服務聯盟,編制政策、服務、聯系三張清單,結合“大走訪”活動,將政策、服務送達各企業;衢州探索“村企聯動”模式,實施“農村房改公寓”措施,鼓勵各行政村動員廣大適齡勞動者回鄉就業創業,有專門崗位幫助協調企業圍墻外事務...
積水而魚聚,木繁茂而鳥聚。采訪中,在問答環節,企業反映的“用工荒”、“人才荒”等問題,在人才引進方式、政策紅利、培訓推廣等方面被提煉為“秘訣”。如紹興與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合作共建“尚月大學學堂”,打造“政產學研”協同創新發展平臺,有效提升企業家能力素質,服務民營企業發展。目前,各類培訓和論壇已舉辦10期,1600多名企業家參加了培訓;平陽縣發布的《平陽產業人才、項目、技術需求目錄》匯總了558項人才需求, 95個項目需求和102個技術需求,構建精準的企業人才供需對接機制;舟山推進“國際人才自由港”建設,制定企業外籍人才專項引進培養計劃,在全省率先實現外國人工作許可、居留許可“一窗受理、一站式辦結”。
精準服務的背后,是組織優勢向發展優勢轉化的深化。抓黨建就是抓生產力。眾泰控股集團汽車生產車間里,豎立著寫有“黨員先鋒幫”字樣的紅色招牌,這是永康在非公企業“車間黨建”創新探索的一個鏡頭,也是我省打造民營企業堅強紅色堡壘、激活民營企業紅細胞、凝聚民營企業紅色力量的一個縮影。
組織實施新生代企業家“雙傳承”計劃,辦好“紅色傳承班”和“創新轉化班”;全面落實黨員先鋒崗、黨員調研組、黨員責任區,全面開展黨員“突出身份、承諾、業績”和“比技術、比創新、比實效”活動;大力開展上市公司黨建工作規范化建設,引導上市公司打造以“一企一品”為特色的黨建品牌...我省各地組織爭創“兩強先鋒”,積極引導黨員職工攻堅克難、當先鋒,幫助企業穩定人心、穩定隊伍、穩定生產,實現黨建強發展。
環境如水,企業如魚。2019年,我省各級組織部門將繼續緊緊圍繞中心大局發揮職能作用,以解決問題的“套餐”提振民營企業發展信心,以服務保障的“套餐”營造更好營商環境,以人才支撐的“套餐”激發企業轉型升級活力,以紅色導航的“套餐”強化黨建引領作用,以高質量黨建助推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