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擾多日的“哈爾濱疑似傳染源韓事件”終于水落石出。
據黑龍江日報客戶端報道,韓為女學生,并非此前網上發帖的男性;至于各種描述韓曹關系的“大瓜”,官方消息稱“有可能對樓上樓下鄰居造成污染的共同空間,有造成韓曹間接交叉感染的條件”。
這種權威消息無疑是必要的,但從時間和效率上來說,是不盡如人意的。在“時間”層面上,相比之前網上盛傳的各種謠言,官方消息明顯慢了半拍,權威信息發布的反射弧太長;從“效率”的角度來看,某種程度上,這一紙通知并沒有消除之前的所有猜測。相反,網絡上出現了新一輪的調侃和熱議。
更吊詭的是,在昨天官方權威信息發布之前,該公司公眾號就在網上提前“發布”了當天的消息。在這么重要的事情上,企業以官方的口吻從媒體號上發布消息,既尷尬又混亂。公司從媒體號哪里得到的消息?為什么官方權威媒體比企業自媒體晚很多小時?如果官方權威渠道早幾個小時發布,收獲的社會效果會不會更好?
目前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總體形勢正在逐步好轉,但個別地區防控風險和壓力仍在。這種風險和壓力不僅來自疫情本身,更來自社會各界輿論的關注。特別是在其他領域都在逐漸好轉的時候,短時間內會突然增加一批病例,關注和質疑自然會激增。實踐經驗告訴我們,一旦權威新聞“掉鏈子”,謠言和各種惡意中傷必將橫行。它關系到公共利益和公共健康。要通過權威渠道積極回應社會關切,澄清事實和細節,主動發布權威信息。
針對重大社會民生問題,必須通過權威渠道及時、透明、高效地發布官方權威信息。官方權威信息之所以具有最終效力,是因為權威信息的發布主體和載體具有權威性和唯一性,發布的內容也必須是經過驗證的真實內容。此外,程序必須符合規定的程序。誰來放,誰能啟動,什么時候放,都有嚴格的要求和程序。如果“小道消息”比權威信息快,就違反了權威信息發布程序,必然損害真正權威信息的“權威性”,進而存在損害公信力的隱患。
“對涉及地方部門的重要政務輿情、媒體關切、突發事件等熱點問題,要按程序及時發布權威信息,明確說明事實、政策措施、處置結果,認真回應關切?!痹谛鷩痰臅r代,越是社會關注的問題,越是要抓緊調查核實,盡快權威回應。事關疫情,科學的防護治療和權威的信息發布缺一不可。說得早,說得實,說得透,民心才會踏實,才會有安全感,才會更有利于穩定人心,早日戰勝疫情。
相關鏈接:
人民網點評:武漢“歸隊”了,我們一起“拼命跑”吧。
人民網評論:如何看待黑龍江防疫“兩極分化”?
“萬眾一心,加油武漢”系列網上評論
“科學防疫有序復產”系列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