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時代如何進步,農業都將是國家重視的產業。隨著科技的進步,農業逐漸實現了機械化,不再僅僅依靠人工。
近年來,在國家對農機購置的大力補貼推動下,國內農機上下游企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農機銷售傳統模式由“生產企業-經銷商-用戶”向“生產企業、經銷商、用戶圍繞補貼指標轉”轉變。隨著農機的社會保有量越來越大,補貼資金對農機銷售的促進作用越來越小。"
農機市場也將從政策主導階段轉變為完全市場化階段,農機上下游企業將面臨嚴峻考驗。
做一流的農機制造企業,關鍵是要有一流的營銷渠道。因此,打造成本領先、獨具特色的渠道體系,是獲得領先優勢、決定未來發展的基礎和保障。如今,補貼對農機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小。如何解決以補貼為主的渠道定位轉變為完全營銷情況下的渠道定位,如何解決目前渠道整合社會資源能力弱、市場信息反饋慢、市場掌控能力差、整體競爭力體現不出來的現狀,建立適合企業發展階段的營銷模式,打造強勢渠道,提高渠道的市場競爭力尤為重要。
“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的經營理念促使中國的流通企業和制造企業尋找更有效的營銷渠道管理模式。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最強大的渠道無疑是網絡。再加上國家政策的支持,傳統農業上下游企業與互聯網的結合已經成為時代的必然趨勢。阿里巴巴的成功在中國掀起了全民電子商務的浪潮。但由于農機市場自身行業等條件的特殊性,相對于其他行業,在互聯網上一直處于弱勢地位。對互聯網的無知和專業人才的缺乏也是農機上下游企業進入互聯網的一大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