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2B 1.0時期,所有的商家和企業都可以第一時間‘觸網’,買賣雙方很容易就能找到對象?!?/p>
“在B2B 2.0時期,輔助所有商人的不僅僅是信息匹配,更是在電子化的過程中,讓線下交易盡快線上化?!?/p>
現在阿里開始B2B 3.0的推廣,想讓商家真正在1688這個平臺上做營銷,而不是僅僅把它看成一個黃頁,一個買賣運載工具的平臺。
1.阿里為什么要發力推廣B2B中小企業平臺?
“有才”從產業角度來說,阿里希望用自己的優勢幫助中小企業成長,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當市場進入數字互聯網時代,隨著消費者需求的日益轉變,企業需求也演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從最初的線上銷售,轉向獲取更精準的用戶畫像和大數據分析,從而優化鏈接的運營,尋求更高效的商業匹配。這是他們迫切需要的敏銳的商業“嗅覺”。阿里的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正好可以賦能它,幫助它把線下業務映射到線上。
90后被認為是B2B交易時期的1688“原住民”。郝哥明白,2014年淘寶曾經非?;鸨臅r候,一個做男裝品牌的90后在阿里巴巴平臺上為服裝廠參與營銷開辟了道路,也正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預售”形式。平臺數據匯總后,工廠可以根據預售量進行消費,這也讓淘寶賣家可以輕松完成無庫存銷售,獲得可觀利潤。
義務。中小企業強,則國家強。
像往常一樣,有大量的中小型企業,它們是最具創新性的。它不僅是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載體,也是堅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力量。阿里快速崛起的背后,也得益于中國經濟和互聯網快速發展的雙重紅利。因此,日益強大的阿里也肩負著復興中小企業的義務。
“有伏筆?!彪S著C端消費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阿里搭建的基礎設施設備已經蓄勢待發,中小企業的規劃其實是看中了另一個增量市場的紅利。
一方面,借助支付、金融(螞蟻金服)、物流(菜鳥網絡)、云計算(阿里云)、大數據等諸多基礎設備體系。這些已經沉淀多年的,阿里已經足夠完善,也可以快速遷移到B2B形態進行裂變。
另一方面,阿里也看中了B2B市場的盛大紅利。一是政府鼓勵的供給側改革戰略正在不定時的實施,而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操盤手就是服務中小企業的載體,阿里自然首當其沖;第二,據統計,到2017年6月底,中小企業占比已經達到99.7%。今年以來,每天新增1.6萬戶。相比消費互聯網,產業互聯網對于阿里來說無疑是一片宏大的藍海。
2.八大業務矩陣在B2B 3.0時期將如何賦能中小企業?
首先,從信息流的角度來看,它利用營銷系統、廣告系統等新工具來提高企業信息溝通的效率。
營銷系統可以提供各種業務場景,幫助中小企業完成高效匹配,發掘新客戶。無論他們需要賣新貨、清倉甩賣還是急單,這些商業行為都可以通過這個系統映射到線上,提高交易效率。
廣告系統可以幫助中小企業快速消費營銷內容,創建全球實施方案,以智能化的方式停止精準投放。比如買家到了專業市場外圍,只需要打開今日頭條等信息平臺,就可以看到附近符合購買需求的具體商家信息。
此外,開放平臺和業務增長系統努力提高企業獲取行業信息和專業知識的能力。前者通過與政府、行業協會等產業鏈同行合作,為商家提供服務;后者利用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和培訓課程,幫助企業學習互聯網運營的理念和形式。
其次,從資金流的角度來看,阿里應用交易支付和金融系統,讓資金流更加高效。
一方面,通過買賣支付系統,打造多種B類支付工具,為企業發明更便捷的買賣流程,提高賬戶交易、擔保交易等更復雜場景的支付效率。
另一方面,金融系統可以通過大數據建立企業信用體系,帶來靈敏多樣的金融服務。除了十幾年積累的海量企業信息,阿里還與征信公司合作,打造及時、準確、動態的企業信用體系?;诖?,我們為中小企業提供豐富的金融產品,包括誠信通e貸、誠企貸、誠易保等。
再次,從物流角度,阿里完善的物流體系將全面提升企業的運輸能力。
基于范圍效應,菜鳥物流可以大大降低中小企業的運輸成本。而且大數據智能分發存儲方案可以為不同企業提供個性化服務。比如經營布料的企業,希望為買家提供開箱驗貨服務;提供原木信息的企業希望嚴格控制木材儲運的濕度和溫度。
最后,通過輸出大數據系統,阿里可以優化產業鏈管理,提升整體運營效率。
阿里的大數據體系,包括消費、物流、金融、營銷等多維度數據,可以幫助企業在購銷鏈的每個環節獲得更高效的消費人才。好像為企業聘請了一位商業顧問,腦子里有豐富的《孫子兵法》,自然能以更高的視角幫助企業謀劃,決勝千里之外。
3.分析與展望
一是阿里的基礎設備人才,包括財務、物流、數據等。,在C端積累的可以有效遷移到B端,為打造更強大的B2B平臺沉淀了盛大優勢資源。
每年雙11,比搶貨更慌的消費者是阿里后端的技術人員。今年天貓平臺每秒訂單數超過32.5萬,支付筆數超過25.6萬。數據并發性令人難以置信。應對這場狂歡,阿里積累了扎實的大數據處理能力。此外,螞蟻金服的金融能力、菜鳥網絡的物流能力、電商平臺的營銷能力都可以有效遷移到B端,讓阿里賦能B端更加熟悉和完善。
簡單來說,阿里對B2B業務的提升,就像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富二代”,贏在起跑線上;而那些專注于某個垂直品類,停止B端賦能的企業,就像“創造一代”,可謂一根青絲。
其次,阿里打造的B2B屬于通用平臺,需要應對來自垂直B2B使能者的強大競爭。
通用平臺往往更適合對垂直專業人才要求不高,數字化水平相對較低的行業。這些企業就像蔬菜臉的路人一樣,通過提供一些基本的水和干糧,很快就會恢復活力。
而一些嚴重垂直的品類對服務的要求更高,情況就不一樣了。比如化工產品比較復雜,僅對于運輸和儲存,就有極其嚴格的要求。即使和阿里物流體系中最復雜的生鮮冷鏈物流,也很難相比。在這方面,阿里的通用平臺是很難替代的。
另外,如果垂直B2B平臺構成了初步的網絡效應,與客戶有著緊密的合作關系,后來者不容易突破穩定的關系。所以阿里B2B賦能的形式會優先考慮一些垂直賦能較弱的領域。
再次,下一階段阿里B2B推廣的關鍵在于形式考證。通過打造行業標桿,展現平臺賦予的增量價值,吸引更多圍觀者參與,從而形成正向網絡。
通常的生態形式早已不是新鮮事物,甚至概念都被一個同學糟蹋了,這讓越來越多的從業者變得理性。評估形式的好壞,最終取決于平臺參與者的賦能價值,以及能否發明出更多的增量價值,否則只是海市蜃樓。
因此,阿里需要在一些垂直領域尋找優質的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爆款,讓更多的中小企業看到生態賦能后發明的巨大商業價值,從而消除圍觀者的顧忌,更好地吸收行業內的玩家參與生態,促進生態的繁榮和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