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包括設備維修服務、零配件銷售、租賃、二手電話業務和再制造在內的后市場業務,給歐美工程機械企業帶來了高達80%的利潤。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將發展重點轉向后市場,在精耕細作的同時不斷挖掘新的利潤增長點。
就這樣,即使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多年不景氣,業內人士依然信心滿滿。后市場時代的號角已經吹響,新的機遇和挑戰擺在面前,召喚我們去迎接。
工程機械后市場以其鮮明的特點預示著它的到來。1.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企業專注于維護老客戶,通過老客戶的口碑帶動新客戶;2.行業逐漸從增量市場轉向存量市場,企業從單純的產品競爭轉向軟實力競爭;3.隨著互聯網和移動技術的發展,消費和生產的界限逐漸模糊,消費者成為營銷體系中最關鍵的成員。
變革的時代總是缺少新名詞。當我們剛剛意識到已經進入后市場時代的時候,一個叫“互聯網+”的詞突然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這是一個無限包容的概念。農林牧漁、傳統工業制造、流通和服務業都籠罩在“互聯網”之下。他們盡力與互聯網緊密聯系,希望在這個互聯互通的網絡時代成功升級,快速融入“互聯網+”的隊伍。
潛力無限的中國工程機械后市場攜手互聯網,將互聯網思維融入到企業原有的戰略規劃中。企業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劃定市場,將經營理念轉化為可行的商業模式。其中,“以客戶體驗為中心”的互聯網核心思維,將推動中國工程機械的后市場理念,提升企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