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成熟,B2B電子商務因其成本低、效率高、效益好而廣受創業者、投資人和消費者的喜愛。然而,經過反復嘗試,最終在互聯網轉型大潮中站穩腳跟的B2B公司屈指可數。很多人甚至直言B2B電商是個坑。但毫無疑問,B2B電子商務為平臺、制造商和消費者提供了新的交易渠道,為買賣雙方提供了便捷、安全的交易平臺??梢哉f在微觀上提高了買賣雙方的效率,在宏觀上通過電子商務的產業集群效應促進了產業鏈。我們看到了B2B帶來的巨大好處,但同時也不得不正視它面臨的四大問題。這四個問題不斷困擾著很多B2B企業, 如在打造產業鏈的過程中設置的關卡,阻礙了企業前進的步伐,甚至拖垮了很多企業。
第一道坎:能否實現持續盈利?雖然很多B2B平臺的范圍和體量都在時不時的擴大,但是如果從停業的金額和利潤來看,就會發現大部分B2B電商并沒有實現持續盈利,真正賺錢的只有少數中大型B2B平臺,而這些平臺占據了更完整的產業鏈和供應鏈體系。以2015年鋼鐵電商停業收入為例,鋼銀、電商、尋鋼網、歐冶云商收入分別為211億元、200億元、198億元。2016年,這三個平臺的倒閉總營收達到1000億元,位居行業第一,但其他多家鋼鐵電商平臺的倒閉大幅下滑,甚至開始出現虧損。此外, 雖然電商平臺可以產生利潤,但是電商交易的利潤占比仍然較低,自動自愿在平臺上完成交易的買賣雙方數量仍然較少。而且相對于B2C電商平臺,B2B的探索之路依然艱辛,不像美國的B2B和B2C占據了相當大的市場。在國內,很多行業B2B電子商務的盈利形式還很混亂,沒有起到優化企業資源配置和降本增效的作用。倉儲業務只能完成現貨供應,無法與平臺無縫對接。同時,供應鏈金融還沒有完全構建起來,在資金短缺的時候無法及時補充。
第二道坎:能否構成標準化?電商平臺的標準化不僅僅是指產品,還包括交易和服務各個環節的標準化,高效及時的到達產業鏈上下游。比如如何完成平臺數據和倉儲物流的分流,如何快速處理客戶的議價和質量異議,如何完成內部人員的高效實時操作。另外,雖然很多B2B公司都嘗試過信息、數據、物流、倉儲甚至資金的優化,但仍然沒有構成一套標準化的處理方案,而是采取分而治之的方式。如果對市場缺乏統一的規范,也會對市場與倉儲物流的對接造成障礙。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如果每一個環節分開獨立運作, 并且有一套各方普遍認可的規范,對接過程將難以分清優劣,從而難以達到降本增效、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這不僅造成平臺流失,也造成用戶被動而非主動使用平臺。在這樣的情況下,既無法降低用戶的時間成本,又無法滿足用戶的差異化需求,所以用戶自然會更傾向于選擇傳統的交易方式。電商平臺只是成為了用戶尋找資源、獲取信息的平臺,而不是買賣的平臺,更不是有效處理問題的平臺。
第三關:大數據能否充分應用?目前,各國都非常重視大數據這一范疇,中國的大數據產業也處于快速發展期。雖然市場范圍已經達到數百億元,但是大數據在互聯網平臺上的應用水平仍然不夠高。一方面還沒到那個階段,另一方面數據和產業的分離還需要時間?;ヂ摼W平臺在應用大數據技術時,需要記錄和分析用戶的興趣愛好、買賣習慣、需求層次、買賣行為等。,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產品數量、交易量、金額的統計上。用戶數據的深度積累可以提高平臺的可預測性和策略,也可以促進平臺的優化和建立,尤其是在控制用戶的采購節奏、采購區域、 運輸路線和資源的合理配置。當然,收集大量的決算數據不僅需要技術,更需要毅力。如果沒有專業的技術團隊來做這件事,就很難獲得高質量的用戶數據,為平臺提供決策支持。電商平臺在大數據領域具有先天優勢,可以集中整合各種資源,有利于數據的生成和應用。因此,互聯網平臺要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提高自身的平臺競爭力。
第四關:能否準確定位發展方向?目前供應鏈金融已經成為B2B電商平臺的共識。很多平臺沒有找到正確的定位,金融屬性被無線放大,成為金融衍生品。但筆者認為B2B定位要狠抓服務,整合資源和產業鏈,處理好降本增效和優化資源配置的問題,從供應鏈優化的角度深化服務。電子商務的一切努力,無論是提供倉儲物流、加工服務,還是數據和金融服務,都是為了提升服務能力。未來電商平臺一定是產業集約化,而不是分散化。委托閉環產業鏈最終會帶來新的B2B機會,各個環節的服務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