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無人實驗在整個物流行業已經相當普遍。包括JD.COM、順豐、蘇寧等公司都在試運營無人配送。
最近京東。COM第二代巡檢機器人“亞洲一號”在北京正式投入使用,它將成為京東物流倉庫中反應最靈敏的“安檢人員”。升級后的巡檢機器人比舊版的“瓦力”更加智能,可以幫助管理員處理更多的突發事件。
它有更強的自主性,可以建立自己的地圖來規劃路徑。在進行360度全方位監控的同時,還能同時采集熱成像、聲音、溫度、濕度、煙霧、光照等信息。
除了倉庫安保,JD.COM也開始逐步試驗用無人機運送貨物。這些智能機器人可以自動識別和躲避障礙物,識別紅燈,規劃路線,變道,識別停車位,自動泊車等等。當機器人接近目的地時,后臺系統會通知收件人來取貨。收件人可以通過取件碼、手機App或者人臉識別來取貨,非常方便。
那么這些自動化設備是否可靠,能否替代真正的人工服務呢?目前對于這個問題的一致答案是“無人設備短期內不會完全取代人工服務”。
首先,機器人送快遞有局限性。航拍無人機設備不能直接面對客戶,只用于貨站之間的區域配送,送貨上門前的最后一段路還是需要快遞員來完成。陸路送貨車雖然可以送貨上門,但實際送貨速度很慢。從工作效率的角度來看,它們并不適合大規模使用。
其次,在貨運安全方面,航拍設備沒有應對極端天氣的完美策略,無法抵御大風、冰雹、雷暴等高風險自然環境。地面設備對于極端路況、交通事故、惡意攻擊等特殊問題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案。
所以從目前的測試結果來看,無人設備還不能接手快遞工作。至于在倉庫工作的巡檢機器人,雖然不會受到極端天氣的影響,但是在處理一些關鍵問題上,沒有感性思維的機器是無法像人類一樣思考的。它們只能作為人類的幫手,提高一些工作的效率。所以快遞行業短時間內不可能完全進入無人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