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畝濕地、優質溫泉、葛夫河水源、萬畝紅松林、麥飯石泉水、多彩換季,都為通化縣彭斯鄉趕超發展提供了天然支撐。
近年來,彭斯鄉領導班子按照科學發展、轉型發展的思路,立足當前,把環境建設作為重點治理項目,把中藥材種植作為重點發展項目,把生態資源作為重點招商引資項目,把旅游作為最終發展目標,使彭斯鄉成功步入了生態環境、新農村建設、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新模式。
彭斯鄉堅持平時清掃與集中整治相結合的原則,對環境衛生進行綜合治理。各村配備清潔工和垃圾車,按照“戶定位、村分類、村集中、鎮轉運、縣處理”的生態處理模式,對垃圾日產量進行統一處理,實現垃圾日清;多次組織開展大型環境衛生突擊整治活動,清理衛生死角和河道垃圾。通過一系列整治,該鄉環境面貌得到明顯改善。同時,為了加強生態保護,彭斯鄉通過加強植樹造林,嚴厲打擊侵占林地行為,保護了全鄉19萬畝天然林, 如毀林種地,使全鄉森林面積逐年增加。目前,全鄉25%的坡耕地已經退耕還林,森林覆蓋率達到93%。
全鄉將加大基礎設施資金投入,逐步打造精品線路、精品鄉村、精品景觀。對少數民族村寨花縣朝日屯邊溝的圍墻進行改造,使之成為進入彭斯鄉的“南大門”;新建、改建村莊和廣場,完成全鄉村村通社區改造;車嶺北村新建了兩個美化廣場,把原來的“垃圾場”變成了景觀帶。頭蓬村和彭斯村改造后的廣場空間開闊,充滿生機和活力,場地基礎設施齊全,LED照明的體育場,爬滿藤蔓的文化長廊,干凈便捷的廁所等。,完全符合標準化設計;對彭斯村中心組的路燈進行了升級改造,更換了80盞LED路燈,使彭斯村的主要街道煥然一新; 臘子溝村作為試點,率先改變傳統取暖方式,采用太陽能取暖,實現環保無污染。為了降低成本,美化農村環境,鄉黨委還在全鄉修建了11個花卉大棚,發展苗圃,不斷開創美麗鄉村建設的新局面。
彭斯鄉從特色生態資源開發的角度準確切入,大力挖掘旅游潛力,把頭蓬村的溫泉、濕地和老米溝村的麥飯石山泉作為重點招商項目,積極尋找有實力的環保企業來鄉投資。目前,頭蓬村通化河國家濕地公園已成功建立,將成為通化縣重要的生態工程和民生工程。老米溝村的麥飯石山泉項目也成功與有意向的企業簽訂了1000萬元的投資合同,明年春天將開工建設。在退耕還濕工作中,該村對退耕還濕的農民積極給予經濟補償?,F在,已有3200多畝濕地被歸還,12,建成了300延米的天然濕地保護圍欄,既涵養了水源,又凈化了水質。
該鄉以發展綠色產業為轉型方向,將特色農業與生態旅游有效結合,打造亮點產業,深挖民俗文化潛在資源,積極培育鄉村文化。東北的秧歌,朝鮮風格的村落,地道的農家樂,讓游客到了之后,有看有聽,有游有賞。
現在,在彭斯,你可以感受天然氧吧,暢游廣闊的濕地,擁抱壯觀的紅松母林,品嘗特色農家飯,真正與大自然親密接觸。(記者通訊員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