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藏高原的東北部,遼闊的祁連山南麓,有一個美麗富饒的地區,被稱為“彩虹之鄉”。這里的人們世世代代辛勤勞作,伴隨著歌舞,用純粹的智慧體現著獨特的地方文化,用樂觀開放編織著多彩的夢想,用青稞酒的芬芳迎接著來自五湖四海的賓客...
這就是中國唯一的土族自治縣——互助。這里居住著漢、土、藏、回、蒙古等29個民族近40萬人。
團結是寶,和諧是福。他們和睦相處,親如一家,共同創造多彩的鄉土文化,共同建設3424平方公里的美好家園,共同培育民族團結進步的燦爛花朵。
匯聚團結發展的力量
互幫互助,不謀民族工作,不足以謀大局。做好民族工作是互助縣各級黨委政府的規劃?;ブh民族工作思路清晰:重大決策充分考慮多民族現實,重要工作體現多民族特色,牢牢把握民族工作主動權。
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過程中,為引導全縣各族干部群眾深刻領會“團結是發展的基礎,穩定是發展的前提”的道理,縣委、縣政府成立了創建民族團結進步先進縣領導小組,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和縣委、政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各鎮、各單位也成立了相應的工作機構,形成了全縣上下團結一心的良好局面。
為營造良好的宣傳氛圍,互助縣充分利用“兩講兩促”、“四下鄉”等活動和“兩節”期間多項群眾文化活動、集會等有利時機,以三句半、孝道、鮮花、小品等群眾能理解、能接受的方式宣傳相關精神。充分利用政府網站、廣播電視新聞網、手機微信、縣城街道電子屏和出租車等媒體,全方位、多角度開展宣傳。通過懸掛橫幅、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在街道、廣場進行宣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今年9月,我們組織開展了以“唱響主旋律,共建互助新格局”為主題的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月活動。通過“民族團結一家親”文藝匯演、宗教教師書法、攝影、繪畫比賽、“媒體助推民族團結進步”、“民族團結教育進校園”、“民族團結讀物人人讀”等一系列內容生動、載體豐富、形式多樣、影響廣泛、成果豐碩的教育活動,在全縣范圍內形成了良好的宣傳輿論氛圍。
農村黨員“固定黨日”制度全面推行,村級黨組織在“固定黨日”開展了主題鮮明、特色新穎、吸引力強、內容豐富的黨課活動,進一步增強了農村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威遠鎮西霞街村黨支部組織32名黨員,邀請縣黨校教師進行了主題為“傳承抗戰精神,奉獻小康”的講座,讓農村黨員進一步了解中國抗戰的世界意義和互助縣人民積極參加抗戰的英雄事跡。五峰鎮轉嘴村黨支部組織18名黨員,邀請鎮黨委副書記上了一堂黨課, 帶領黨員回顧了黨的建設歷史,號召農村黨員牢記歷史,艱苦奮斗,發揚艱苦奮斗精神,解決群眾問題,帶領群眾致富。
團結穩定是各民族發展之本,是各族人民之福。多年來,互助縣沒有發生一起因民族問題引發的重大群體性事件,也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的典范,長期保持和諧穩定。
在互助中,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少數民族之間也離不開彼此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人民故事見證民生巨變。
道路連接著內外的群山,一排排新房子讓人們安居樂業,校園里充滿了書聲...這些美麗的畫面記錄了各族人民同舟共濟、團結進步、繁榮昌盛的軌跡。
在互助縣東溝鄉馬堯村,新建的廣場環境優美,功能完善,不僅為當地人提供了一個娛樂的好地方,也展示了新農村的新貌和新氣象。村主任姚福全說,近年來,在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支持下,村里修建了文化廣場,配備了健身器材,安裝了太陽能路燈,農戶的圍墻、大門都得到了改造。去年人均純收入達到7300元左右。
說到外面的板繡,人們自然想到的是幫助土族,但說到互助中的板繡,大家都知道年賢村。在年賢村,盤秀的歷史可以說是與該村的歷史軌跡完全一致。也正是利用這一傳統工藝,年賢村今年投資10萬元,成立了互助林韻刺繡有限公司刺繡產品研發項目,據項目負責人蘇德云介紹,項目建成后,可帶動100名家庭主婦從事刺繡工藝品加工,年收入100萬元,人均增收4500元。
同樣是在年賢村,在少數民族政策的扶持下,村里成立了地理條件優越、天然野生牧場的“占林養殖合作社”?!昂献魃缃艘粋€現代化的標準羊棚,面積600平方米。2013年,政府還向合作社免費提供了160只種羊。如今,通過兩年的發展,合作社慢慢開始發揮效益,農民也從中受益?!焙献魃绲臈钫剂指嬖V記者,下一步將繼續擴大養殖規模,發展更多養殖戶加入合作社,帶動大家一起發展養殖。
從鬧山到川水,從松多草原到東溝土家族,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加快發展的場景比比皆是。
近年來,互助縣緊緊抓住國家將土族納入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的有利時機。按照“國家扶持、省負總責、縣抓落實、整村推進”的原則,互助縣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人口較少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入手,不斷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落實,全力推進項目建設。
目前,互助縣98個村享受少數民族政策扶持,主要實施環境整治、建設村廣場、安裝太陽能路燈等基礎設施建設?!笆濉逼陂g,互助縣共落實專項規劃項目資金和計劃外扶持資金14561萬元。其中,2014年下達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項目32個,下達少數民族發展資金項目32個,資金2295萬元。其中基礎設施項目5個,679萬元;27項社會事業,1616萬元。除三個村道硬化項目外,所有這些項目都已完成并正在驗收。
今年安排各類少數民族發展資金3755萬元,其中省發改委安排中央預算內扶持人口較少民族資金1025萬元,正在實施地質勘探、編制設計圖紙、可行性研究報告等6個項目。省宗教事務委員會撥付少數民族經費2730萬元,經審查篩選,初步確定39個項目。
此外,在創建民族團結進步先進縣項目上支出121萬元,主要用于:林川鄉小河前村文化廣場建設、松多鄉花蕊藏文化系列叢書、東溝鄉中心學校土族刺繡進校園項目、松多鄉佛寺改造、東溝鄉念賢村土族刺繡、營運車輛信息服務調度中心建設等。
各級黨委和政府在住房建設、用電用氣、工資薪金、社會保障、勞動就業、文化惠民工程等方面,努力實現各族人民的民生期待。
所有民族像一家人一樣一起工作。
民族團結還在于每一個群眾的實踐,把民族團結的思想和理念鑄造在日常生活的言行中。
在互助的土地上,有一個感人的故事,各族人民無時無刻不在相親相愛。
家住互助縣東街社區的戴玲,因患類風濕不能干重活,丈夫和女兒外出打工,日常生活成了問題。東街社區的工作人員在走訪慰問中了解到情況后,通過“婦女志愿者”不定期到戴玲家為她洗衣服、做飯、打掃衛生,幫助她做一些簡單的家務。
嘉義洛桑貢覺排3是甘肅省互助縣、天祝地區藏傳佛教中頗有影響的上層人物。在每年“3·10”、“3·14”等敏感節點,嘉義活佛表明堅定立場,揭露和批判分裂祖國、破壞僧眾安定團結的政治圖謀,教育僧眾和信教群眾認清達賴集團分裂祖國的險惡用心,幫助他們在思想上政治上與達賴集團劃清界限,在僧眾中牢固樹立“四個維護”意識。
互助縣土納頓文化旅游公司董事長石東華,漢族。多年來,她懷著對故土的深情,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對民族團結進步的渴望,致力于故土文化旅游的發展,成為共同繁榮的引路人和民族文化的守望者。
李,土族,東山鄉大莊村村民。他照顧漢族老人李20多年,在十里八鄉傳為佳話?!半m然老人不是我的親生父親,但我愿意像對親生父親一樣孝順他?!崩顚φf道。有人說李和養一個和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老人沒有關系,他只是簡單地說了一句“我沒有關系。撫養一個不幸的老人是我和他的緣分,讓老人好起來是我最大的心愿?!?/p>
“祖國是繁榮昌盛的豐碑,各族人民笑靨如花。永遠傳承民族精神,弘揚正氣,唱響新篇章。美麗互助花開,團結之花更嬌艷?!边@是互助縣天天樂文藝隊,以快板的形式向群眾宣傳創建民族團結進步先進縣的重要性。據文藝隊隊長雷介紹,他們將經常深入各鄉鎮開展文體活動,以增強民族團結意識,密切與各族干部群眾的關系。
葉勝春,互助林川鄉赫爾村人,是一名普通的電影放映員。他28年的電影制作生涯使他深深熱愛自己的工作。一年四季,葉圣春帶著投影儀走遍鄉村,在大山和深溝里的村寨村舍之間,不斷向偏遠的村民展示外面的精彩世界,為激活土鄉鄉村文化,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除此之外,還有更多我們認識或不認識的基層民族工作者和普通民眾。他們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給予人民大愛,在默默無聞中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他們視各族人民為親人,贏得各族人民的愛戴。
文化滋潤著民族團結之花
10月9日,大型音樂劇《彩虹部落》在中央國家大劇院成功上演。該劇通過土司講述了土族繁衍融合的歷史脈絡,講述了土族如何西遷游牧祁連山,從吐谷渾王國的建立到民族融合,從農耕到構建彩虹般的和諧家園的故事。
每年六月,馬丹鎮都要舉行屠花節。這時,附近村莊的人們穿著民族服裝,扶老攜幼,去市場,盡情歡樂。馬丹土族花會被稱為土族文化活動中的傳統“花會”。2006年3月,被文化部批準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美麗的酒城是我的家,是七彩彩虹下的天堂;五十六個民族一家親,各民族團結繁榮?!鼻嗪5倪@首《花兒》,不僅生動地唱出了互助這個多民族大家庭的團結和諧,也唱出了生活在這里的各民族之間的深厚情誼。
……
互助型少數民族文化在語言、音樂、舞蹈中傳承,在風俗習慣中體現。獨特的文化是互助者的精神家園。
走進互助縣民族中學,校園里,孩子們制作的繪畫、美術宣傳欄,團結友愛的身影,窗明幾凈的教室……處處靈動,處處展示和諧之美。這所少數民族學生占70%的民族中學,環境優美,師資力量雄厚,辦學理念先進,生活服務周到,讓學生享受到了優質的教育資源。
弘揚民族文化是一所民族中學義不容辭的責任。學校在收集土族文化的同時,組織高中生表演了一場趙安舞,舉辦了校園民族歌曲、田徑運動會等活動,實現了學校創建工作中提出的“所有少數民族學生都離不開彼此,構建和諧校園”的目標。近年來,學校秉承“弘揚民族文化,重視現代教育”的辦學特色,深入挖掘中華民族文化和本土土族文化的深刻內涵,體現民族團結的精髓,努力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素質和教學質量。
如果說互助縣在學校注重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識和理解,那么在村落社區則注重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尊重。
馬丹鎮位于互助縣東北部,有17個行政村。2.3萬人口包括土族、漢族、藏族、回族四個民族,以土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占全鎮總人口的41.3%。
被譽為“全國文明村鎮”、“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的馬丹鎮,有三張文化名片——馬丹土族花會、土族人民舞蹈、馬丹土族花藝團。
《歡度春節迎元宵》充滿驚艷的舞蹈,丹麻花藝術節在西北五省唱響?!岸嗖蜀R丹,秘密國度”主題攝影探險、采風活動內涵豐富,土族趙安舞搬上了西寧市中心廣場的舞臺...結合新農村建設工作,穩步推進示范村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是馬丹鎮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一大亮點。
多年來,互助縣以“中國土族,彩虹之鄉,醉美互助”為文化品牌,大力實施“文化名縣”戰略,創作了一批文藝作品,打造了一些特色鮮明的文化品牌。全縣文化成果豐碩,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進一步豐富了文化強縣的豐富內涵。同時,深入研究開發土族民俗和特色文化產業,《土族鄉韻》、《帶著彩虹回鄉》、《好花唱響故鄉》、《看著彩虹》等土族原創歌曲音樂專輯得到廣泛傳播,實現了文化建設的蓬勃發展。
一系列項目的實施,促進了文化工作的大發展大繁榮?;ブh先后獲得文化部授予的“全國文化先進縣”榮譽稱號,民政部、共青團中央授予的“基層文藝隊伍建設和民間藝人培訓工程”銀獎。馬丹鎮被文化部授予“全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馬丹鎮、東溝鎮、烏石鎮被青海省文化和新聞出版廳授予“青海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
在這片互助的沃土上,少數民族不僅懂得欣賞自己創造的美,也懂得欣賞其他民族創造的美。各民族各有各的美,美與美是共有的,文化上是包容的,共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