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音樂,下載電影,看網頁,指尖一觸,享受速度帶來的流暢和自由,從2G到3G再到4G。隨著手機網絡一代又一代的“提速”,一群群常州移動人以“責任”為己任,克服困難,創新手段,延伸4G網絡覆蓋范圍,進一步推動4G網絡向下一代技術的跨越,讓更多市民與時代同行,與世界同步,成為享受“移動4G,先行一步”的幸運兒。
2015年初,常州移動在實現常州主城區、金壇、溧陽城區移動4G網絡覆蓋后,再接再厲,創新采用天線改造、無線回傳等技術手段,克服了農村地廣人稀、網絡信號損耗大等問題。4G網絡延伸到農村,在農村建設了700多個4G基站,基本實現了常州所有行政村乃至偏遠鄉村的4G網絡全覆蓋,基本實現了常州移動4G網絡全覆蓋。
除了覆蓋的“廣度”,常州移動還加強了網絡覆蓋的“深度”,即加強室內等弱信號區域的網絡優化,進一步提升客戶的使用感知。在吾悅國際廣場,常州移動針對樓宇樓道內信號覆蓋較好,但樓道兩側商鋪室內副天線覆蓋深度有限,4G上網效果不佳的情況。將原有的室內副天線創新性地更換為增強型吊頂天線,將樓道走廊的天線信號引向店鋪內部,提高覆蓋效果,在不增加天線數量、不進店施工的情況下,更好地滿足大眾的4G上網需求。在那之后, 在城市沿街商鋪和居民區推廣增強型吊頂天線,加強深度覆蓋,提高室內覆蓋效果。
9月1日,常州移動召開發布會,正式宣布在常州率先開通4G+網絡,網速翻倍。屆時,4G+網絡已覆蓋各大高校、南大街、萬達等核心商圈,且仍在不斷擴大覆蓋范圍,將實現城區重點核心區域的完全覆蓋。
隨著網絡技術的升級優化,移動4G用戶數從零起步,迅速跨越10萬、50萬、100萬的門檻。目前已超過150萬,每三個常州人中就有一個使用移動4G。隨著用戶的快速增長,當前移動網絡上的高負載站點越來越多。在大學城、萬達商圈等流量較大的熱點區域,繁忙時段200Mbps的網速也難以滿足用戶的4G上網需求。為此,常州移動升級兩項載波聚合技術,試點開通三項載波聚合功能,并在全省首次測試4G+“增強版”技術,網速進一步提升50%。目前三家運營商已經在大學城等高負荷區域逐步拓展, 三種載波聚合技術將逐步在常州部署。
這一年,常州移動為三角互聯網大會、首屆家庭花卉園藝展、汪峰《風暴來臨》演唱會、蒙面歌王總決賽、動漫藝術周、西太湖國際半程馬拉松賽、全國高職院校金融決策大賽總決賽等多項大型活動提供了通信保障。為確保觀眾享受到優質的通信體驗,常州移動提前與主辦方溝通,根據實際情況對周邊基站進行了全面的容量測試和擴容,并增派應急通信車前往活動現場支援保障。
今年夏天,面對200年一遇特大暴雨帶來的嚴重災情,全區多個重要節點基站停電、進水、設備損壞,常州移動員工主動放棄休息,堅守在抗洪搶險一線,保障了受淹區域周邊正常通信和支援搶險工作。常州移動第八黨支部組織委員吳曉燕不顧家中3歲的兒子,主動承擔起后臺應急調度指揮任務。他與各區業務保障中心維護人員保持實時互動,了解前方保障需求,積極爭取省公司、周邊兄弟公司、本市相關單位支持,緊急調撥發電車等應急物資。 沙袋和船。姜帥勇往直前,泡在被淹的基站里十幾個小時排水、壘沙袋,一個個沖過基站,解除水淹警報。為了搶救關系到方圓10公里范圍內移動通信業務的戚墅堰區梅崗節點機房,凌晨2點,他沖進60厘米深的水中與暴雨“賽跑”,搶救可用設備。原本負責后臺應急調度指揮的陳小軍,面對危險,無法坐在監控室里。他在不影響指揮調度的情況下,多次冒著大雨沖進保障一線,連續20個小時不進水...
網絡質量是通信企業的生命線。常州移動一直堅持用實際行動詮釋這一核心理念,用責任高于一切的企業文化構筑這一生命線,兌現“關鍵時刻信任移動通信”的服務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