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市民向我們反映,一些鹵菜店出售來源不正當的豬肉原料,并且總是有一股淡淡的化學品氣味。記者后來發現,這些鹵制店出售的豬頭、豬腳、豬尾等食品,在鹵制前,都被扔進一鍋黑色粘稠液體中進行快速拔毛。經查,這鍋黑水就是國家明令禁止在食品加工中使用的工業松香。如果市民吃了這樣的肉,會對肝腎有害,嚴重的甚至會致癌。
記者首先來到雨湖區沙子嶺菜市場,在幾家鹵菜攤位前調查。這里主要賣豬蹄、豬尾等鹵制熟食。據市民投訴,就是這些有可疑化學氣味的豬肉制品。過了早市,一輛后座裝著大竹籃的送貨摩托車進入了記者的視線。
此時,摩托車后面的竹籃里還有很多未加工的豬頭。摩托車手們先后批量運送到幾家鹵菜店,然后上車離開,記者一路開車。
摩托車從菜市場出來后,一路開到沙子嶺。大約半小時后,車輛來到高楊路附近,拐進了郊區的一棟民房。
記者發現,這輛給各個鹵菜攤送貨的摩托車,最后停在了一個有鐵門的民房里。在這個民房的一樓,已經用磚頭搭起了一個作坊。此時,一名赤膊男子正在地上整理豬頭。
現場30多個豬頭全部堆在地上。那個人正在用刀切豬耳朵。據了解,這些豬頭價格便宜,該男子是花四五元一斤收來的。記者通過辨別豬的耳標發現,很多屬于未經檢疫亂宰的白板肉。
男子說,他們把豬頭收集起來分好之后,會分類送到市場各個鹵菜店。
那么,市民所說的豬肉中的化學物質氣味是從哪里來的呢?在這個粗制濫造的加工窩點現場,記者發現了一口大鍋,正在煮黑色粘稠液體。該男子表示,由于豬的臉上有如此多的細小毛發,如果只是用火燒烤,時間會太長,但他們已經找到了快速拔毛的好方法。就是把豬頭放進高溫加熱的黑水的鍋里,然后用冷水把凝固的黑殼去掉,這樣頭發就很容易拔了。
記者在交談中發現,沙子嶺并不是唯一一個加工豬頭豬臉的窩點。在不遠處的另一個加工點,也堆放著大量來歷不明的豬頭,工人正在用同樣的黑色液體浸泡豬頭。這里的工人直言不諱地透露,這個鍋的黑秘材料是工業松香。記者在現場看到,這盆松香“洗完臉”后,原本污穢不堪的豬頭真的變得潔白、光亮、誘人。
在這名男子的指引下,記者來到了不遠處的另一棟房子。穿過大廳,屋后搭建的簡易棚就是豬頭加工地。地上堆著幾十個豬頭,污水橫流,有的豬頭上滿是臟補丁。老板說這些都是拔火的時候留下的。
棚子里有兩個大鍋,一個煮豬頭,另一個裝著和之前加工窩點一樣的黑色粘稠液體。只見這個女人把切好的豬耳朵一個個扔進濃濃的黑色液體里。當黑色物質完全附著在豬耳朵上時,女子將豬耳朵放入冷水中,去除變硬的黑色外殼,一只潔白光滑的豬耳朵就烤好了。
記者看到,這個窩點每天的加工量非常大。此時,地面上散落著許多粘在頭發上的黑色膠水狀物質。一位工人直言,這種黑秘料就是工業松香,價格只要10元一斤。但為了進一步節約成本,他們會把用過的松香殼撿起來放在地上反復煮,直到松香上附著的毛發過多。
記者在交流中了解到,這個加工點每天能加工近百個豬頭,供應湘潭雨湖區、砂子嶺地區的大部分鹵菜店。對于棚內惡劣的生產環境,工人們并不認同。
據了解,以前的拔毛松香方法多用于家禽加工,但早已被國家明令禁止。中南大學化工學院的專家告訴記者,松香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肥皂、造紙、油漆、橡膠等行業。高溫脫毛時,其成分中含有鉛等重金屬的有毒化合物,會滲透到有毛孔的動物體內,導致成分不安全。
隨后,記者將該信息上報至湘潭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湘潭市雨湖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分局,并立即聯合街道查封了當地幾個沒有資質從事豬肉加工的窩點。
接到記者舉報后,執法人員首先來到記者之前接觸過的第二家大型豬頭肉窩點。此時工人們正在用松香給豬臉脫毛。
經現場核實,是一個沒有任何證照的加工作坊。執法人員隨后查封了兩個冰柜中的100多公斤豬耳朵、豬腳和其他配料,并關閉了加工棚。
隨后,執法人員來到另一家作坊,作坊的鐵門早已緊閉。經過街道工作人員多次溝通,鐵門終于被打開。執法人員發現,作坊老板遲遲不開門,只是為了轉移之前那罐用于脫毛的松香。
執法人員當場確認,這也是一個沒有任何證照的加工作坊。隨后,執法人員依法查封了3個冰柜中的近200斤豬耳朵和豬腳,加工棚也被查封。
執法人員指出,工業松香的價格只有食用松香的三分之一,外觀呈顆粒狀。在加工窩點現場,鍋里的松香由于反復蒸煮已經變黑,這是燃燒不完全的表現。專家表示,在不完全燃燒的情況下,會伴隨著更加復雜的化學變化,帶來更多的有毒有害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