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我國電力系統在執行定期檢修制度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電力設備在定期檢修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檢修過度和檢修不足的現象。這種現象主要是由于設備缺陷形式發生新的變化,如局部放電、過熱、過載等,導致電力設備在運行過程中出現異常。因此,傳統的定期檢修制度已不能滿足日益復雜的電力系統運行環境,亟待改進。
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國電力公司逐漸重視設備狀態檢修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從2010年起開始推廣實施設備狀態檢修,提高設備智能化水平,推廣應用智能設備和技術,實現電網安全在線預警和設備智能化監控的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電力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
1. 針對變電站一次設備主要在線監測系統,電力公司進行了電容性設備的電容量、介損在線監測;金屬氧化物避雷器的全電流、阻性電流在線監測;變壓器本體絕緣油色譜在線監測、光纖測溫在線監測、本體超高頻局放在線監測、套管局放、介損在線監測、有載開關動態特性在線監測;GIS超高頻局放在線監測、微水在線監測;開關機械特性監測及開關柜光纖溫度在線監測、SF6氣體密度在線監測等。這些在線監測技術為電力公司提供了更為精確、及時的設備狀態信息,有助于及時發現設備異常,避免設備損壞和停運,提高設備運行效率。
2. 電力公司還積極推進設備智能化發展,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實現設備狀態信息的實時分析、預測和優化。例如,通過對設備的監測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可以預測設備的潛在故障,從而采取有針對性的維護措施,降低設備故障率,提高設備可靠性。
3. 電力公司還通過推廣應用智能設備和技術,進一步提高設備狀態監測的實時性和準確性。例如,采用無人機、機器人等先進技術,對設備進行定期巡檢,實時監測設備狀態,為電力公司提供更為全面、準確的設備狀態信息。
總之,我國電力公司通過實施設備狀態檢修,加強設備智能化水平,推廣應用智能設備和技術,取得了顯著成果。未來,電力公司還將繼續加大設備狀態監測的投入和力度,為電力系統安全運行提供有力保障。